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2014/7/17 「讓國人「脫胎換骨」的美麗神話」

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   

讓國人「脫胎換骨」的美麗神話

摘錄自:大都會文化‧時事歷史報 電子報 - 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2014/7/16

★★讓國人「脫胎換骨」的美麗神話★★

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和宋美齡聯手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生活運動」。

◆蔣宋連袂一台戲◆

老祖宗留下了孔、孟之學,始終影響和規範著人們的行為舉止;佛、道二教的教化作用,同樣讓人謹慎處事和小心做人。一些聖明賢良之人、品德高尚之士,則以自己的行為,成為人們效仿的榜樣。

種種教誨,教人學會明辨是非,如何做人;種種約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人性中不良成分的張揚。

儘管這樣,中國人的陋習還是不少,高尚者自有高尚,平庸者自是平庸,低下者還是低下,這無需諱言。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好像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好像還需要時間的磨礪。全民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誠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冰雪消融,也非一日之熱」。

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和宋美齡聯手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生活運動」(簡稱「新運」),試圖改造中國國民之習性。

新生活運動的源起,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蔣介石為貫徹「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理念,乃推動催生。有的則說蔣氏夫婦決心剷除貪汙、受賄、不衛生和無禮貌等種種惡俗,因而發軔。

還有人說宋美齡乃是新生活運動的源頭活水。1933年盛夏,宋美齡在廬山牯嶺避暑時,與一批美國傳教士討論中國情勢。傳教士說,美國羅斯福總統正推行「新政」,蔣介石何妨也實施改造中國社會福利方面的「新政」,以此獲得外國政府的支持和貸款。聰明的宋美齡心領神會,立即向蔣報告並獲同意。宋隨即和傳教士研究擬定了中國「新政」的細節,她為這項計畫取名為「新生活運動」。

但不論出於何種動機和初衷,新生活運動的發動,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至少對蔣介石而言,這事做的似乎沒有錯。

◆以儒家倫理詮釋新生活◆

1934219日,蔣介石在南昌發表演說,為歷時15年的新生活運動揭開序幕。他說:「我現在所提倡的新生活運動」,簡單地講,「就是要使全國國民軍事化。」提出要以孔孟的「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道德標準,統一人們的思想。「新運」雖然標榜「新」生活,內容卻是「舊」的儒家倫理思想。

「禮義廉恥」是「新生活運動」的中心思想,蔣介石要民眾把「四維」緊緊結合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新運」想要做到的,不僅是表面的市容清潔、謹守秩序,而是「要改革社會,要復興一個國家和民族」。蔣介石理想化地希望「新運」能使人民改頭換面,具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從根本上革除陋習。這些,是不是應該遵守呢?即便從今日來看,好像還未失效。

如果說「禮義廉恥」是「新運」的理論基礎,「生活藝術化、生活生產化、生活軍事化」的「三化」,就是實踐理論的行動指引。

19353月,「新運」總會就如何實行「三化」作了詳盡規定。條目分明,內容瑣碎,對人民生活方式規定甚嚴,如生活軍事化的「提倡冷水洗浴」;生活生產化的「年未滿六十歲者,不得設宴祝壽」;生活藝術化的「有暇時常至野外旅行」。

從內容上看,這些都沒有錯。更為細緻的是,拔上鞋跟,扣齊鈕扣,走路靠左,胸部挺起,和洽鄰里,同謀公益等,也都一一做了要求。

除了從個人生活做起,戰前的「新運」工作,不外乎提倡清潔和守規矩。「規矩」方面有守時運動、節約運動、升降旗禮等;「清潔」則有夏令衛生運動、清除垃圾和污水、滅蠅競賽等。亦有針對愚民陋習、不良風氣的活動,如識字運動、禁菸禁毒運動等。

宋美齡是大家閨秀,留美出身,又是基督徒,這使她具備了良好的個人素質。同樣,蔣介石人到中年,早已改邪歸正。特別是與宋美齡結為夫妻後,更加謹慎做人。從個人生活品行而言,他不吸菸,不喝酒,不打牌,腰板始終挺直,生活極有規律。

即便是一對生活規範的普通夫妻對一些陋習和不良風氣也看不慣,更不用說「第一家庭」的這對伉儷,對國民的生活陋習更是心存痛恨。

因此,出現在世人面前的蔣介石和宋美齡,總是希望以自己的行為去影響他人,讓更多的人「見賢思齊」,不斷改正不足,完善自我,成為新人。「新生活運動」,體現了蔣宋的良苦用心。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將意味著這個國家更具競爭力,而這正是蔣介石夫婦希望看到的。

抗戰開始後,「新運」的要旨有所調整。1939年「新運」五周年大會在重慶舉行,蔣介石重新詮釋「禮義廉恥」,由戰前規範人民的日常生活,到戰時強調紀律、節約和犧牲精神,要求人民不忘抗敵。

新生活運動的成效,戰前一直不很理想,當然原因有多方面。但「新運」組織的網路和動員能力,卻為戰時的服務提供了便利。抗戰爆發後,「新運」轉向為戰地服務、傷兵慰問、難民救濟、保育童嬰、空襲救難、徵募錢物等活動,對抗戰起了積極的作用。

破除陋習,絕非一日之功,用一種明顯帶有功利色彩的運動來推行,實施過程中難免不會出現偏差,「新運」也不例外。過度宣傳,導致流於形式,其間也產生了許多笑話和虛假之風,形成敗筆。

外交家顧維鈞的夫人黃蕙蘭在其回憶錄中所言,頗讓人回味。她這樣寫道:中國駐外人員常因有外遇而導致婚變,故在戰前外交界即戲稱「新生活運動」為「新妻子運動」。life」(生活)與「wife」(妻子)僅僅一個字母之差,就完全變了味!

◆「第一夫人」身體力行◆

作為婦女委員會指導長的宋美齡,在運動的推行和宣傳上扮演了「火車頭」的重要角色。

「新運」是要改造全民的生活,而婦女是家庭的中心,宋美齡乃大力鼓吹婦女為改造家庭生活的原動力,她向全國女性呼籲:「知識較高的婦女,應當去指導她們的鄰舍,如何管教兒女,如何處理家務,並教導四周的婦女讀書識字。」但她也承認:「中國的婦女,非但多數沒有受教育的機會,而且大半還仍過著數百年前的陳舊生活。」

宋美齡為推行「新運」不遺餘力,開會、撰文、宣傳、演講、督導和接受國內外媒體訪問。她在忙得不可開交之中,也充分體會了成就感。

宋美齡把推廣「新運」當作一項政治事業來看待,試圖使國人在生活習慣和精神上「脫胎換骨」,不要讓西方人「看不起我們」,並借此讓國人知道蔣夫人關心大家。出發點不能說不正確,用意不可謂不好,但是,千百年來的生活習慣根深蒂固,加之推行的方法未必得當,很快走進歷史而成為明日黃花。

19492月,面對內戰節節失利,蔣介石已無心關注「新運」,他指示總會暫停一切活動。新生活運動,歷時15年,無疾而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