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楊鴻麟:我是凡人,請教我怎麼學習──企業執行訓練應強化主動性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1/30
2015/01/29
作者:
楊鴻麟
曾經在一個經驗分享的會場,趁著擔任演講者之便,詢問了在場百餘名的學員,自評自己是否為主動學習的性格,結果舉手的人員僅有不到十位。現場同仁立即尊稱這群主動學習的伙伴為神,畢竟像我們這樣的凡人,大多數對於學習總抱著被動的態度與情緒,能自主學習不停自我鞭策的除了神之外,也找不出其它適合的稱呼。然而,很遺憾地,凡人畢竟佔了芸芸眾生的一大半,也難怪乎企業在執行訓練時總是費盡心思評量成效卻總是不彰。
在提及績效時,經常會說到蘿蔔與鞭子的故事;而在提及激勵時,則會說到驢子在河邊不喝水,只有口渴才喝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認同,學習對於自己有益處,所以學習可以說是蘿蔔;但學習也可以說是鞭子,因為學習的過程通常並不輕鬆,尤其是學習自己不感興趣卻又非得學習的東西。甚至您可能會說,學習其實更像不口渴時的白開水,感覺不到他的迫切性,所以明知道它有好處,卻提不起勁。
從事企業教育訓練十餘年,再加上自己本身也是凡人一名,對於上述的說法相當地認同身受。每每看見所安排的訓練活動,課前報名學員寥寥無幾,課中與課學員昏昏欲睡,課後反應調查平平無奇,真覺得自己在浪費公司資源,耽誤同事時間。到底該怎麼改善窘境,讓凡人們也能得到學習的益處,而且最好能愉快學習呢?
凡人的學習方式,還是得從被動與主動下手,從被動與主動的順序,您可以看出哪個是優先必須執行的。若完全放牛吃草,凡人的學習成效將非常差,因此適度的要求不可避免。在學校為必修與選修的規定,在企業則是訓練藍圖的設定。訓練藍圖通常依照職務、職位訂定適合的訓練活動,例如,在製造廠,可能會要求所有的工程師必須學習基本的QC(品質)手法,若為研發工程師,要求學習FMEA(失效模式),DOE(實驗設計);若為製程工程師,要求學習OCAP(異常處理),與工作相關的製程標準……等,這些學習是因工作需求產生,無所謂想不想學習,也就是被動的學習。
被動的學習活動,部份因為工作中的急迫性,即便內容枯燥,您還是可以發現與課踴躍;當然如果課程內容能精心設計,課程成效相當有機會再上層樓。然而,很可惜地,並非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能讓員工感到急迫性,或者說讓員工願意花時間與心力,此時提昇學員對課程的興趣,也就是主動性,便很重要,以下即以個人多年的實際經驗為您整理提昇學員主動性的可行方式。
1. 課程設計:
一分表現,十分準備,課程設計將直接影響學員的學習意願。首先要了解目標學員的特性,選擇適合的設計走向;例如,期望能立即看到成效,也就是性子急的學員,別拐彎抹角,遊戲、啟發、討論只能當點綴,要有明確的結論,才能讓學員覺得物有所值;又例如,對於課程抱著可有可無,甚至是被迫參加的學員,得大量利用遊戲、個案、討論,藉此引起學員的興趣再進行啟發。
接下來針對學習目標,期望學習完成後,可以讓學員學到什麼,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所以適合哪些課程設計;再來則考慮課程性質、場地、道具與時間,並非所有課程都適合以遊戲或討論方式進行,有時以演講方式進行可以得到更好效果,且當課程時間不足時,演講式將是最佳選擇。
有些初任講師的伙伴會覺得,設計課程多麻煩,不如脫口秀到底,把想講的一口氣全都講完,根本不需要準備,輕鬆又自在,這樣不是很好嗎?聽起來似乎很好,實際執行起來會很慘,如果不具備優秀講授技巧,兩個小時的課程,將是兩個小時的折磨,折磨台下的學員,也折磨台上的講師。試想一下,當台下有一半的學員打瞌睡,四分之一的學員雙眼放空,再四分之一的學員一臉鄙視,這兩個小時的課程應該漫長的像兩天?還是兩年?此時講師心裏想的大概只有:怎麼課程還沒結束、這些人是僵屍嗎?一點反應都沒有。而且實際上演講式的課程,也需要設計,在哪些章節採取互動,哪些章節引用實例……都可以讓課程增色不少。
2. 評量方式:
雖然Kirkpatrick提出的學習評量,到了愈高Level愈難測量,但當學習訂定了評量方式時,對於學習內容的設計也能把握的更清楚,可以間接地提升學員的學習意願。
3. 教學技巧
優良駕駛才能引出好車的性能,相同地,優秀講師才能百分百發揮課程設計的精髓。優秀講師並非指不經準備便能即席教授滿堂彩的課程,而是課前充分的準備,課中良好的掌控,課後精準的追蹤。一個專家不一定代表一個好的講師或指導員,企業內的知識傳承必須依靠專家,所以內部講師與指導員是重要支柱,所以請給予他們適當的訓練成為優秀講師、優秀指導員,才不會讓助力變成了阻力。
凡人雖然不是神,但能透過方法增加主動性,得到不遜於神的學習成效。
(作者為華雲股份有限公司產品設計總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