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工廠推手 玩出無限商機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5/1/7
撰文◎陳培思
結合產業特性又能寓教於樂的觀光工廠,近年成為台灣各縣市發展的亮點,去年創造的產值高達23億元。各種產業都來共襄盛舉,不只有一般人容易親近的蜜蜂故事館、巧克力共和國、紙箱王、蠟藝彩繪館等,就連磁磚也能打造出「綠概念」觀光工廠,同樣大受歡迎,而幕後的推手就是肯默整合設計創辦人黃信彰。
黃信彰堪稱台灣觀光工廠的教父,打造超過50座觀光工廠,在他操刀下,透過企劃、設計、多媒體包裝,扭轉工廠看似枯燥的製程,將工廠化身為博物館,注入新的生命和價值。去年他更在上海成立據點,揮軍大陸。
蜜蜂故事館
推出造成轟動
10年前黃信彰在英國攻讀研究所時,因弟弟罹癌病重,中斷課業回台照料,並在學校任教,當時正值選舉,經常接受地下電台訪問,在節目中黃信彰會和來賓談論到農業議題,並提出一些行銷建議,主持人向他提起雲林有個「阿錡」,想要做個館,請黃信彰幫忙去看一下。「我一到的時候嚇一跳,原來老闆是亞洲蜂王程錡,營收相當可觀,根本不需要興建一個館靠觀光增加收入,」黃信彰說,「聊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當時台灣假蜜太多,老闆一氣之下想要建個館,告訴大家真正蜂蜜的好。」
當時已經有很多公司提案,黃信彰以朋友的身分幫程錡看看,但一看就發現這些提案都是紙上談兵,完全沒辦法執行,「提案內容看起來美侖美奐,卻沒有任何營運概念,既沒有計算要投資多少錢,也沒提出獲利模式、未來要怎麼回收。」
黃信彰在英國念博物館學時,把老師的名言奉為圭臬:偉大的博物館必須自力更生,不靠政府或任何補助。於是黃信彰自己跳下來做,第一步就是先把獲利模式找出來。他用蜂蜜和蜂蜜冰淇淋提高來客數,藉著蜂膠和蜂王乳拉高客單價,「老闆一聽就很滿意,知道前兩者賺不了錢,但後者可以獲利。」
蜜蜂故事館一推出就廣受好評造成轟動,很多人開始找上黃信彰,首先登門拜訪的就是工研院。當時政府輔導很多廠商轉型,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希望借助黃信彰導入「博物館」的概念,這也讓他從此一頭栽入觀光工廠的世界。
不聘專職人員
絕對做不起來
企業打造觀光工廠的著眼點不外乎:○1想要銷庫存;○2彰顯業界龍頭地位;○3已經步向沒落,今天不轉型明天就要收掉;○4一輩子幫人代工,想要自創品牌,但又不想走街邊店。
然而,無論著眼點是什麼,觀光工廠絕對不只是蓋得漂亮,收門票、賣商品這麼簡單。黃信彰強調,「有將近3∕4的案子我會拒絕,觀光工廠不是用少少經費就可以草率建立,如果業主沒有決心,不願意花錢投資,是絕對做不起來的。」
以人員編制來說,黃信彰堅持觀光工廠開始營運後,要有專職負責人員,除了對工廠製程有透徹瞭解,能深入淺出導覽解說外,由於觀光工廠的展示內容並非一成不變,因此還要有能力策展和企劃活動。如果只派工廠現有人員兼職管理觀光工廠,肯定成效不彰。
創造體驗
讓遊客一窺堂奧
觀光工廠的經營型態五花八門,獲利來自門票、產品、DIY、購物和導覽解說,但共同價值都在於「體驗」。「體驗是觀光工廠不敗的王道,」黃信彰指出,隨著電子商務崛起,許多店面被打敗,但電子商務再發達,也無法替代觀光工廠的現場真實體驗。因此,觀光工廠必須讓遊客看到完整的製程,有「一窺奧祕、原來如此」的感受,而不只是放些老舊的機器設備裝裝樣子,「要把工廠打開來給消費者看,而非假裝地秀,最好是左邊生產、右邊就銷售。」
近年觀光工廠如雨後春筍冒出,似乎有些浮濫,黃信彰不諱言,許多店家打著觀光工廠的名號,實際上卻是遊覽車休息站,主要目的就是銷貨。這類型的「觀光工廠」,往往會陷入價格戰,衰敗的速度很快,很容易就被淘汰。
博物館vs.展示間
格局大不同
目前觀光工廠營運最出色的就屬日本、荷蘭、德國。以德國BMW來說,若你買台300萬元的車子,可以選擇直接到原廠交車,前一天住進特約飯店,裡面有BMW相關精品,隔天早上參觀生產線,師傅在你面前安裝方向盤、皮製椅套,完成後由負責人在引擎簽名,並穿著帥氣制服與你合照。到了下午,所有要交車的車輛排在一起,由技術人員講解基本維修知識,最後從4、5層樓一路開下去,工作人員在旁列隊鼓掌。「這種體驗怎麼會讓客戶不愛上BMW?」
黃信彰說,「觀光工廠其實有無限可能,體驗可以玩得很極致,只是現在台灣把體驗想得太單薄。」台灣老闆太務實,國外會在工廠旁建一座博物館,兩者相得益彰;但台灣往往只打算在工廠旁邊蓋附屬的展示間,思考的格局不同,創造的效益自然有所落差。
結合網購與客製化手作
黃信彰預期,下一波觀光工廠將會結合電子商務,例如他所企劃的深圳最大農產品交易平台,除了設置各種體驗館,讓小孩子可以在現場玩,也提供爸媽透過清單選購配送,不只有現場收入,還結合網路訂購。
另一個趨勢則是返璞歸真,會有更多手作產品出現。例如眼鏡工廠,除了生產線上的量產成品,還可以進一步提供現場客製服務,走向高單價訂製。
懂設計理念,還要會精算投資報酬
黃信彰剛回國時,國內有十多家同業,但後來陸續都吹熄燈號,只剩下亦敵亦敵友的一個對手,目前黃信彰掌握了台灣觀光工廠近8成的客戶。能在市場屹立不搖,就是因為他不僅有設計人的美感,對於管理與行銷也很有一套。
黃信彰雖然是設計背景出身,但在英國念的是專為設計師開的行銷管理課程,其中不少老師都精通博物館學,因此學到如何結合設計、管理和行銷去打造一間博物館。他不會自詡為設計人而拒絕擁抱商業,在學期間就經常參加行銷課程或活動,因此在企劃觀光工廠時,能兼具商業思維與設計創意。
黃信彰強調,「不會讓客戶賺錢的案子我不敢接,觀光工廠要能創造營收。」「蜜蜂故事館」從開張的那一刻起從沒有虧損過,想企劃一座成功的觀光工廠,一定要從商業角度切入,找到能讓人眼睛一亮的「鎮館之寶」,才能創造利潤。以「巧克力共和國」來說,市面上到處都在賣巧克力,要如何吸引消費者上門?黃信彰想到,很多人吃了一輩子巧克力,卻從來沒看過可可樹,於是決定引進可可樹,以此作為賣點去發展。
比起空泛的設計理念,若能精確計算各種投資報酬,更容易與業主溝通,「例如投資一座觀光工廠要6,000萬元,這個金額乍聽之下令人卻步,但如果告訴對方,把公司電視廣告年度預算撥1,000萬元過來做觀光工廠、用6年攤提,只要一年能換得媒體報導折合廣告費3,000萬元,是不是就划算了?」黃信彰說,台鹽以前工廠還沒打開讓人參觀前,網路上的照片寥寥可數,但現在鍵入「台鹽」搜尋相關照片超過40萬張,如果以每張曝光需要多少錢計算,效益非常驚人。
企劃觀光工廠
沒有固定公式
企劃觀光工廠就像是製作人,必須對產業有通盤瞭解,再納入設計和創意,每企劃一個新的案子,剛開始都得卯足全力勤跑工廠,深入瞭解公司、製程、產品,做足大量的功課,才有可能找到合適的獲利模式,搭起和消費者的橋樑,並精確彰顯企業想要傳達的價值和理念。
在規劃「蜜蜂故事館」前,黃信彰對蜂蜜根本一竅不通,索性搬去雲林住了半年,看工廠如何生產蜂蜜、怎麼進出貨;蜂農來時會交換市場訊息,黃信彰就趁機拚命問,因此挖掘到許多有趣故事。「我翻資料發現德軍和英軍打戰時會配給蜂蜜給部隊,在皮膚燒燙傷時可以塗抹,因為蜂蜜有殺菌和保濕的功效,」於是黃信彰就去問老闆,老闆馬上分享,曾經有小孩被蜂蠟燙傷,旁邊大人拿起整桶蜂蜜就往小孩身上接連倒了2、3桶,後來竟然奇蹟式痊癒。「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能豐富企劃內容的珍貴資訊,必須用功去挖掘。」
每種產業都有不同的切入點,例如製鹽的觀光工廠,可以介紹鹽如何製作、一滴海水的旅行等,但不可能從賣低價的鹽獲利,得靠銷售高單價的化妝品;如果是茶、酒、咖啡,要談的是心靈感受,至於糕餅業則可訴求百年老店字號。
正因為企劃觀光工廠沒有固定公式,黃信彰通常會聘用有5年以上工作歷練的人,且要企劃執行過5個館,才有辦法獨當一面。黃信彰強調,「肯默既是設計公司也是顧問公司,想要加入打造觀光工廠,就必須具備跨界整合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