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明日之星 看美國就對了!
科技業長江後浪推前浪,但基本原理差異不大,即使身在夕陽產業,仍可跳往旭日東昇的產業。只要緊盯美國科技業的走向,便不難發現明日之星。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4/12/24
撰文◎高永謀
近年來,台灣科技業已不若昔日輝煌,「科技新貴」彷彿成為歷史名詞。不僅青壯年工程師出走,社會新鮮人也將求職焦點,轉向服務業;科技業即使薪資較為優渥,但吸引力大不如前。
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俞貴馨認為,服務業雖然職缺多於科技製造業,但其技術層次低、取代性高,若無法晉升中高階主管,薪資很難大幅成長。反觀在科技製造業任職,雖不如服務業光鮮亮麗,但只要掌握核心技術,就不怕被潮流淘汰。
美國主導科技業發展趨勢
俞貴馨分析,青年世代不再嚮往科技業,除了分紅配股不如從前,也因為科技業的工時較長、自由度較低,「但服務業的工時亦偏高,甚至無法正常用餐!」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歐美政府開始深刻體認到,製造業才是帶動經濟的火車頭,而非金融服務業,因而制定獎勵措施,鼓勵製造業從新興國家回流。其中又以美國最為積極,大力推動機器人、電動車、3D列印產業,決心要奪回全球製造業的龍頭。
在世界經濟版圖中,台灣由於國小民寡,很難取得主導地位。俞貴馨直言,未來台灣科技業的發展走向,仍然是在以美國為首的生產鏈中,尋找可卡位的利基點。有志投身科技業的人,若能緊盯美國科技業的趨勢,就有機會找到明日之星。
機械與車輛業翻紅
要機電整合人才
美國傾全力發展新創產業,緊跟其步伐的台灣科技業,人力需求也跟著「風水輪流轉」。俞貴馨分析,在未來3年,台灣人力需求較多的科技次產業,包括機械、車輛、風力發電設備、LED、智慧手持裝置、雲端運算服務、數位內容、生技醫藥、電子用化學材料、資訊服務等產業。
「機械、車輛產業再度翻紅,但與往昔不同的是,未來會大量運用資訊、電子零組件。」俞貴馨指出,在機械業,對於機械工程師、電控工程師、機電整合工程師、資通訊工程師需才孔急,而國際行銷、業務職缺,人才也不好找。
俞貴馨建議,機械背景者應多學一些電機、資訊專業。而電機、資工背景者,若能涉獵機械專業,成為機電整合人才,也可以左右逢源,不論從事機械業或電子業,都無往不利。因為近年來,電子業者也在積極跨進機器人、汽車電子零組件領域。
從去年起,車用電子股票漲聲響起,媒體形容車用電子是「第4C」產業。但俞貴馨認為,汽車產業的主要職缺,包括研究工程師、設計工程師、開發工程師等,人才數量已頗為豐沛,求職者若無過人專業,就業會有一定難度。
雲端產業有機會爆發成長
從上游的磊晶、晶粒,到下游的封裝、模組與系統應用,皆為LED產業的範疇,與風力發電同屬綠色產業,不僅長期前景看好,俞貴馨更預言在最近1、2年,將有突破性的躍進,值得求職者留意。
風力發電仍屬新興產業,最需要的是整機研發人員、機電整合工程師、機械製程工程師。而LED產業招募較困難的職缺,則為設備工程師、軟體開發工程師、行銷業務工程師。
俞貴馨研判認為,「短期而言,智慧手持裝置的主力產品,仍是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穿戴型智慧裝置尚未成氣候。」至於雲端運算服務業,包括IaaS(架構服務)、PaaS(平台服務)、SaaS(軟體服務)等3大領域,商業模式已逐漸成熟,有機會於近期大爆發。
生技業職缺數
難以消化畢業生
雲端運算服務產業主要職缺,有雲端技術與產品研發管理工程師、雲端系統架構與分析工程師、雲端軟體架構與應用開發工程師、雲端資安工程師、雲端服務系統顧問、雲端服務營運業務人員等。只要專精雲端技術者,求職並不困難。
數位內容產業早已是熱門產業,涵蓋數位遊戲、電腦動畫、數位影音、數位學習、數位出版與典藏。俞貴馨預期,未來其熱度仍然不減,最欠缺的是導演、編劇、製作人、程式設計師,以及後製、特效人員。
生技醫藥產業包含製藥業、應用生技業、以及醫療器材業,雖然產業規模與職缺持續成長,但俞貴馨提醒,其新增的職缺數量,遠不及生技系所的畢業生人數,就連碩博士也不容易就業。
不論科技主流產品如何「世代交替」,都需要電子用化學材料產業的協力,俞貴馨特別看好的是觸控面板材料、有機發光二極體材料。
俞貴馨剴切地說,縱使科技業潮來潮往,但基本原理差異不大。理工背景者只要精熟基礎知識,即使所屬產業已成夕陽產業,仍可跳往旭日東昇的產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