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2014/11/2 「TED創辦人理查.沃爾曼:常保好奇心 創新自然跟著你」

TED創辦人理查.沃爾曼:常保好奇心 創新自然跟著你

摘錄自:能力雜誌電子報                                2014/10/22
整理撰文/潘俐婷

能力雜誌電子報 - 20141102


今年很開心有機會能夠到台灣演講,尤其看到前太陽馬戲團成員陳星合精彩的水晶球表演,讓我感到十分驚豔。因為這是我接受過最盛情的招待,真讓我熱淚盈眶啊!

另一方面,因為我自己是個容易對事情感到無聊的人。我老是覺得疑惑,不懂為什麼台下觀眾願意坐在這裡,聽我說無聊的東西。況且,我偶爾會聽到有些人說我很難相處。沒錯!跟我相處真的不太容易。我是一個直接、簡單,有話直說的人,我不在乎你是否認同我的想法,也因為如此,我喜歡即興演講,而且演說內容經常脫稿,我認為在沒有刻意準備的情況下,才能夠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而這樣的對話才會更接近真實。因此,由衷感謝在這樣的情況下,各位仍蒞臨TED 30週年:「創新大哉問:匯流.資訊.物聯網」論壇。

優秀的人樂於和優秀的人互動

回想起1984年創立TED時,我們在加州蒙特雷市舉辦第一屆TED活動,企圖將科技、娛樂與設計界的人匯聚在一起,結果卻乏人問津,導致我和投資人都賠了錢;直至1990年,我們才舉辦了第二屆活動,結果成效也普通;但是到了1992年,第三屆TED活動我們邀請了比爾.蓋茨(Bill Gates)Adobe創始人之一約翰.沃諾克(John E.Warnock)以及蘋果執行長約翰.斯考利(John Sculley)聽眾衝著他們的高人氣,和為了一睹名人風采的渴望,門票很快就被銷售一空。

如今,TED邁入第30年,成為許多創新成果的發表平台,像是賈伯斯(Steve Jobs)在此發表第一台麥金塔電腦,以及特斯拉(Tesla)汽車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也曾在這裡發表過他的想法。

我相信優秀的人樂於和像自己一樣優秀的人互動、分享,再加上我認為科技、娛樂以及設計3大領域之間具有相互交流的必要,因此總是期待將一群各具獨特創意的人們聚在一起。在這當中,因彼此想法激盪所產生的那股火花,以及後續眾多的可能性,這便是我當初創立TED平台的核心價值。

不同觀點的碰撞是真理園地

我很喜歡創造有趣的聚會——讓所有人能盡情發表自己意見的聚會,總是充滿好奇心並期待從兩人的互動對話中看到意外的創新碰撞。舉例來說,我曾經在2012 年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參與過一場「The WWW Conference」聚會,這個聚會不是演講模式也沒有時間表,更沒有螢幕以及投影片。

我將聚會的焦點擺在「對話交談」,由兩個不認識的人一組,不用訪談形式、不設限主題地展開1050分鐘的即興聊天。

在談話中,有即興創作的音樂在旁伴隨,整個氛圍就像是一場知性的爵士樂,也因為沒有多餘的限制,人們有時候會在無意間說出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這或許是他自己從未想像的話語;接著,兩人互動所產生的火花,就像是魔法一般,令人感覺驚奇、有趣。這驗證了我的想法:不同觀點在碰撞的瞬間,往往是創意誕生的起點,甚至是人們發現真理的園地,而兩人對話之間所產生的火花,將會是未來最具價值的商品。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基於既有規範、目的,使得大部分的對話內容都有所掩飾。原因在於,我們太在乎別人對我們的觀感。然而,我認為良好的溝通基礎在於,即使別人不同意我的想法,或是我不同意他們的想法,彼此雙方都應該欣然接受。因為這樣的談話內容才會真實,也因為沒有虛偽的成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才有機會激盪出最棒的創意與觀點,所以我們應該將對話回歸真誠、原始、純粹,並且充分享受與別人交談的時刻,不需事前做任何準備,也不該帶入任何意圖或利益關係。

人與人不應該是點對點的存在,應該是相互連結的關係。因為真誠的對談,使得兩個原本平行的人生,開始有了深刻的交集,也因為實際面對面的互動關係最接近真實,其中所產生的想法與知識才更顯得珍貴。

學習就是記憶你感興趣的東西

關於學習,我們從小在學校所受的教育總是強調透過背誦、考試來取得好成績,進入大家理想中的好學校。然而,學校教育大多是短期記憶的訓練,它只能證明你的短期記憶能力很好,卻無法代表你真的學會思考、學會那些對你人生有意義的事情。因此,真正的學習不應該被框架限制,不應該強迫大家去記憶一些根本用不到的東西。

學習,就是把你感興趣的事情記憶起來,並且擁有自己的一套詮釋方法。我們不難從學校經驗中發現,學習內容經常在考試過後被遺忘,其原因在於我們對這些東西並不感興趣,這些知識並不屬於我們,因而無法與之有所連結。

教育過於僵化的結果,使得知識無法確實累積。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學習的本質,我們要如何才能成為好國民?為何大學教育是4年?為什麼不是1年或10年?我認為高中以後的學習不應再受到學業年期的限制,大學需要客製化,容許每個人自由選擇年限,而且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念大學,沒拿到大學學位就像次等公民。我也認為教育需要在態度上做全面性的變革,並且多鼓勵所有人去探索感興趣的事物,更要對我們所處的環境保有好奇心,因為唯有如此,知識才有辦法慢慢累積。

改變現狀 勇於承擔失敗

許多企業都在尋找創新的模式,以求成為該領域的先驅者,故其思維必須具備超越性的角度,如此視野才具有遠見,能夠看到5年、10年之後的未來。這就像公司在後照鏡上看得到後面的車,雖然代表這家公司比他家公司好上一些,但並不是真正的創新,僅止於漸進式的改變,也因此無法產生劃時代的意義、掌握創新的趨勢。

我認為創新需要根本性的改變,並學習觀察每件事物之間的連結,才能找出創新做法的線索,而這可以從5個方向︰加法(Addition)、需求(Need)、反向(Opposites)、減法(Subtraction)、頓悟(Epiphany)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透過增加現有的功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反向思考、減去不必要的元素以及在意想不到的時刻頓悟,創新才有可能產生。

而面對創新的當下,我們還應該做到︰改變現狀並且勇於承擔失敗。

我會以此比喻:鬍子、頭髮留長的背後因素,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決定,正確的說法是我們停止去剪他們,並讓毛髮自然生長,而這反映了我們以為自己有能力控制事情,實際上卻是一種迷思;創新與否,不是人類可以控制的因子。

好奇心帶來創新

因此,對於人們說我擁有創新的思維與能量。我要澄清事實是︰創新、超越別人並不是我做事情的初衷。我在創辦TED時以及做任何事情時,成功並不是我的目的,我從未想要改變這個世界,名垂青史。我真正擁有的能力是,對我不懂的事物保持好奇心,並試著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讓生命變得更加有趣。

回溯創立TED平台的最初,我必須不斷邀請各界名人、專家學者來演講,並贏得他們的信任。雖然過程歷經挫折,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也相信只要認真把事情做好,人生就會變得有趣,自然也能獲取他人的信任,並願意一同參與變革。再來,我不是專家,但我對各領域都感到好奇,想要知道其中的知識,這讓TED包含許多領域的主題,也正因為沒有限制,不把自己侷限在某個領域,才能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更加寬廣。

因此,我所做的每件事,包括後來創辦:TEDMEDThe WWW ConferenceUrban Observatory等對話平台,最重要的驅使力都來自於我的好奇心。我是一個對很多事情都充滿好奇心的人,在執行這些事情前,我必須承認自己的無知,並非展現專業,然後透過不斷地理解,嘗試從中找出適合的運作模式,並且訓練自己問對問題。如此能使我持續成長,也能將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概念呈現出來,讓別人能夠輕鬆了解與學習,這過程讓我彷彿經歷一場知識洗禮,也促使我不斷滿足我的好奇心。

所以,未來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呢?

這令我感到興奮、好奇。不要忘記,保有好奇心很重要,讓我們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中,建立起一套連結脈絡,並透過不斷地思考與執行,學習將複雜知識簡單化,如此才能打破既有的框架與限制,燃起無限的創新火花。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410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