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話大數據成抗伊波拉利器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10/31
2014-10-30 Web only 作者:經濟學人
圖片來源:陳德信 |
伊波拉病毒已造成至少4,500人死亡,西非衛生單位和全球也都難以阻堵伊波拉;邊界關閉、航空旅客得接受篩檢、學校停課,但眼前還有個相當有潛力的流行病學工具無人使用:行動電話資訊。
每當有人用手機撥打電話,就會產生通話資訊紀錄(CDR),記錄發話和受話者號碼、通話時間、負責基地台等資訊;有了負責基地台資訊,就能推斷裝置的大略位置,讓研究者得以看出移動模式。確實,電信公司利用這些資訊決定要在何處建立基地台,城市規劃者也會用它們找出需要擴增大眾運輸的地點。
不過,CDR最令人期待的應用,或許就屬流行病學領域。直到近期為止,建立疾病傳播模型的標準方式,仍舊得靠人口普查資訊及調查來推測趨勢。相反地,CDR則是實證、立即而且可以即時更新的數據,不必猜測民眾會逃往或移往何處。研究者曾以CDR描繪瘧疾疫情,以及監控民眾對衛生單位警報的反應;2010年海地大地震後爆發霍亂疫情時,研究者亦利用CDR製作人口移動模型,預估何處最需要援助。
要對伊波拉疫情做同樣的事並不容易,因為西非多數民眾沒有手機。但CDR還是優於以不可靠陳舊資訊為基礎的模擬,若研究者可以追蹤傳染區的人口流向,就能預測接下來有可能爆發傳染的地區,有效分配有限的資源。不過,在數月協商之後,電信公司仍舊不願讓研究者使用CDR資訊。
理由之一在於隱私;這樣的擔憂有其合理性,特別是在內戰剛結束、或是部落間關係緊繃的國家。但電話資訊可以匿名、積聚以消除這方面的疑慮。更大的問題在於組織慣性;大數據是個新領域,理解分析行動電話使用資訊之益的,大多是年輕人,沒有足夠的影響力讓這些資訊得以用於研究。
此事必須有所改變,政府應當要求電信商核准研究者使用CDR。單靠CDR當然無法阻止疫情轉為災難,那還得結合新藥、謹慎預防、耐心照護等措施。不過,在第一線面對伊波拉的醫護人員,確實需要各界的協助。(黃維德編譯)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