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2014/5/5 「找回工作者失去的尊嚴與價值」

尋找一個公平的夢》

找回工作者失去的尊嚴與價值

摘錄自:30雜誌 電子報                           2014/4/24
作者:徐仁全   攝影:蕭如君
出處:《30》雜誌 20144月號 116

30雜誌 電子報 - 20140505
尋夢二人組
黃威愷(左),23歲,台大政治系四年級
詹益昇(右),25歲,台大財金研究所三年級

什麼是社會企業?是企業?還是社會?那又如何經營?

黃威愷及詹益昇這兩位台大學生,為了搞懂什麼是社會企業,決定發揮追根究柢的精神,來一趟仿效「唐三藏取經」之旅。他們從台灣出發,先到中國上海,再從西藏出境到尼泊爾,南下到孟加拉、印度, 再到巴基斯坦、伊朗後,最後在埃及、以色列畫下終點,結束這段4 個月旅程。

他們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去看成功、創新的社會企業是如何經營?如何做到成功商業營運又能幫助人、幫助當地的民眾。希望第一手取得的寶貴經驗,回到台灣後可以傳播、分享他們所見所聞,把社會企業的概念傳遞出去,這就是「尋找一個公平的夢」計畫初衷。

從什麼是社會企業開始找答案

為了籌備這趟旅程,他們精算出預計花費25 萬元,來進行這趟為期40 天的旅程。錢不多的他們決定先從企業募款著手,以籌措旅費。大家分頭進行,寫信及打電話,詢問贊助的可能性, 結果沒有半家企業拿錢出來,算是大失敗。同時間, 他們也向近來熱門的群眾募資管道籌錢,希望獲得一些資金。反應不差,獲得網友共13 萬元的支持與認同,勉強算了一下,自己再貼幾萬元,應還可以成行。

不料,出發前收集募款,只來了7萬多元,說好的錢沒有進來,不見蹤影。但兩人仍不氣餒,決定向家人借,也拿出自己的存款,每人補足8萬元的旅費,在20128月底出發。當然,四個月的時間,他們休學了,暫別了校園,去圓夢。

第一站來到上海,還算順利,見到了這一趟第一個社會企業Shokay,也是台灣到哈佛留學的創業家喬琬珊,她與來自香港的同學蘇芷君,從哈佛贏得5萬美元的創業獎金開始,為青康藏高原上的犛牛絨毛,轉為高級的紡織材料,運用到高級成衣及飾品中。

詹益昇及黃威愷在拜訪後的感覺是:像喬琬珊一樣的青年社會企業家不在少數,而年輕人做社會企業,主要是著重在一種社會創新,當這種創新(例如Shokay使用犛牛絨作為精品材料)能夠讓其他企業看到,進而讓他們改變策略(例如嘗試使用犛牛絨),讓社會企業家的創新加上企業的資源,那力量就會變得很龐大。想一想,當犛牛絨被紡織產業普遍採用,對藏族牧民的收入增加,影響將會有多大?

尋夢需要勇氣去冒險

... 本文未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