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無能」標籤的100種做法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5/1
2013-04
Cheers雜誌151期
作者:蔡茹涵
你自認是個努力的人,在公司的表現卻始終平平無奇,甚至偶爾會冒出「我是不是一直在白做工」的想法?或者,你曾為了上台提報的案子廢寢忘食,殷殷期待主管肯定,最後卻只得到淡淡一句「謝謝你的報告」?到底,背後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你很努力,卻尚未在工作上展現驚人成效,絕對不要灰心。
曾任職於知名顧問公司的千田琢哉,經常和各行各業的工作人接觸,在實際訪談超過10,000名上班族與3,300名中高階主管之後,他歸納出結論:「人的一生就是一場迂迴競爭,唯有肯繞遠路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無論職務大小,工作中最常運用到的是企劃力;而人生閱歷的深淺,則是決定你企劃成功與否的關鍵。
相較於年齡相仿的同儕,如何擁有比旁人更豐富的人生閱歷?答案又回到原點:這只有甘於繞遠路的人,才能夠體會。
依據長年的觀察結果,他進一步提出「擺脫無能印象的100個要點」,撰寫為《20歲就要懂企劃》一書,提供苦無表現機會的上班族作為參考。
先培養積極的工作心態,確認目標
無論處在任何職務,正面、積極的心態都是致勝關鍵。因此,千田琢哉將書中的前50個要點聚焦於「養成正確的工作態度」。唯有如此,才能持續擦亮專業技術,在關鍵時刻一飛沖天。
舉例來說,當你接觸到自己專業領域中的「暢銷商品」,第一反應會是什麼?
那些劈頭就批評「這種貨色只能騙騙門外漢」的人,多半是在虛張聲勢。而趁機學習、安靜觀察細節的人,往往能成為下一個暢銷商品的製造者。
即使飽受挫折,只要抱持正面態度,也能化阻力為動力。當提案遭拒時,比起到處抱怨「上司有夠古板,真受不了」,不如回頭想想,如果你連固執的上司都無法搞定,要怎麼說服更難纏的客戶買單?
身處職場,競爭確實是難以避免的過程,卻不是真正的重點。如果你自認很有實力,卻始終沒有脫穎而出,那麼最該反覆確認的一件事是:你心中的「最終目標」到底是什麼?
千田琢哉以龜兔賽跑的寓言為例:「兔子的目標是烏龜,烏龜的目標是終點,而你的目標在哪裡?」
切記,你的工作目標不是與同事競爭,而是能否朝著自己理想的未來前進。
把握打動人心的關鍵時刻
經過長時間醞釀累積後,當機會終於到來,你能緊緊抓住嗎?
針對這樣的情境,千田琢哉在書中後半段分享了50個「關鍵時刻的專業做法」。他指出,不少人空有實力,卻不懂得適時發揮──事實上,只要掌握幾個祕訣,就有機會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比如說,爭取到重要的簡報機會時,與其著墨於細節,不如把心力放在提綱挈領,深入淺出,做到「即使是剛進公司的自己,也能聽懂」的程度,讓所有與會人員都有參與感。
同時,務必注意簡報後的「問答時間」,這能展現臨場反應和機智,更容易顯露出你的個人風格,留給聽眾深刻印象。
另一個教人意想不到的關鍵時刻,在於踏進客戶公司前的幾分鐘,務必禮數周到地向櫃臺人員或祕書打招呼,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根據千田琢哉訪問3,300名主管的結果,會事後詢問櫃臺「你對那位訪客印象如何?」的企業,遠比你想像中多得多。
除此之外,更有「在白板上即興寫下企劃構思」、「把1,000字的文章精簡到10個字」、「找到有共識的合作夥伴」、「少說幾句『麻煩你了』」等竅門,都是可以在日常自我訓練,又能適時發揮影響力的小祕訣。
《20歲就要懂企劃》並不是一本能提供你標準答案的參考書,而是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點出職場中應注意的100個重點。
只要願意先蹲低,磨練基本功,再把握適當時機奮力躍起,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所有辛苦都值得!
書名:《20歲就要懂企劃》
作者:千田琢哉
出版公司: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送給年輕上班族的你》你為何工作不順?最大原因是…
要有所求,欲望在磨練之後便成大志。
我聽說最近的年輕人都「無欲無求」。
是不是真的如此,我不知道。然而,確實也曾經聽你說過「我並不特別想出人頭地」、「錢賺夠用就好」這樣無所求的話。說到「欲望」,聽起來好像是什麼不好的東西,然而欲望是人類活下去的原動力。因為有所求,所以我們努力工作、努力讀書。
在工作的過程中,有辛酸也有痛苦。我年輕的時候,工作非常繁重。有一段時期,不但沒有週末,醒著的時間也幾乎都花在工作上頭。正因為經歷過這樣的時期,我才能體會工作的有趣之處,也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上班族。而我之所以能夠在遇上艱苦的工作時,仍然不服輸地面對挑戰,也是因為我有所他求。
我希望藉著努力工作,將來可以過著富裕的生活,我也希望聽見別人說「他啊,真是個了不起的傢伙」。我希望能夠擺脫為人所用的身分,早日位居眾人之上、成就大事。我也很想升官,雖然不曾有過「當上總經理」這麼大的夢想,但我可是曾經期盼能夠坐上相近職位的哦!所以才會一直這麼努力。
不過,年輕時候的欲求都容易流於自我中心——我想要升官,我想要加薪,我想要立下功勞……,大概都是這些。正因為所求之事都流於自我中心,所以一定會遇上瓶頸。
跟你說一個小故事,讓你知道我是如何深切地領悟到這一點。
那是我三十幾歲的事。當時,東麗關係企業之一的一村產業經營陷入困境, 如果繼續惡化而演變成倒閉的下場,東麗將面臨數百億日圓的損失。當時,東麗派出包括我在內的十二名員工,到一村產業支援企業重建。
這家公司經營不善的狀況真的非常嚴重,包含潛在損失的調查、重建計劃的擬定、管理制度的完備等等,待處理的工作堆積如山。再加上已經瀕臨倒閉,挽救的工作刻不容緩,每天業務量非常繁重。
我在那家公司待了約三年半的時間,有一件事讓我感到納悶:被派到這家公司支援的員工,無一不是東麗最能幹的精銳,卻有一半左右的人無法展現工作績效。這是為什麼?仔細觀察一段時間之後,我明白了根本的原因。
這些員工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採取「在這裡立下功勞,然後回東麗求得相對報酬」的立場;另一類則是優先考量「該如何帶領員工,才能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能成功創造工作績效的,是後者。
讓我們試著站在這些經營不善的企業員工的立場來看看。對他們而言,從東麗派來的人一看就是執行裁員的先鋒部隊,當然會有戒心,同時也會本能地啟動防衛機制。在這樣的心態下,他們根本不可能接受「想要在這裡立下功勞」的人。
說到這裡,你明白了嗎?「想要在這裡立下功勞」是一種自我中心的欲求, 所以才會遭遇阻礙。那麼,「想要改善公司經營狀況」又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是大志。
我認為,所謂大志,指的是許多人共同抱持的強烈願望。為了實現這個願望,我們可以名正言順地請求眾人合作、貢獻一己之力,也因此才有可能完成困難的工作或是較大規模的任務。
實際上,在東麗和一村產業的有志員工團結合作及努力之下,雖然耗費了十年的歲月,但總算還是成功地重新讓一村產業再站起來。
可是啊,小遼,從一開始就能秉持大志的人寥寥無幾。即使理智上知道應該這麼做,實行起來卻相當不容易。這是因為自我中心的欲望是源自於人的天性。
以小孩為例,他們如果想要朋友手中的玩具,是不是會使出力氣搶奪?而後雙方會大打出手,彼此都吃上苦頭。幾次相同的經驗之後,他們總算才學會先開口問問對方:「你玩完了借我好嗎?」像這樣一步步慢慢成長。
長大成人之後也是一樣的。當你遇上阻礙時,試著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工作會不順利?」然後自己尋找答案。藉由這樣的過程學會超越自我中心的欲望。
我自己也是這樣。
剛當上課長時,我一味地灌輸部屬「提升自我工作技能」的觀念。雖然我的私人因素——必須儘早下班、照顧家庭。這讓我不得已必須想盡辦法提升業務效率。然而,如果說當時我沒有一點點的私欲,想以課長之姿做出一番成績,那是騙人的。
可是部屬的反應總是不如預期,我也遇上了瓶頸。不過,在幾次煩惱之後, 我深切地體悟到,如果我沒有抱著打從心底期望部屬成長的心態(也就是大志),部屬是絕對不會真心與我站在同一陣線的。
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度過美好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胸懷大志,這一切都必須在碰壁、吃苦的過程中才能獲得。
無欲無求,就沒有機會遇上瓶頸。因為心中有志,有想做的事,人才可能會狠狠地遇上瓶頸。也就是說,欲望在磨練之後便成大志。
確實,無欲無求或許就能過著風平浪靜的人生。因為不需要努力以滿足欲望,也不會在追夢過程中受傷。不過如此一來,就無法真正做到胸懷大志了。
所以,小遼,我希望你有所求。
同場加映
書名:《關鍵18分鐘:最成功的人如何管理每一天》
作者:彼得‧布雷格曼(Peter
Bregman)
出版公司: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2月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專欄作家布雷格曼觀察到,所有成功者都有3個管理時間的好習慣:上班前5分鐘,擬定當日計劃;每小時1分鐘,重新聚焦重點;下班前5分鐘,檢討整日的工作流程。
布雷格曼指出,一天18分鐘的自我檢視,可幫助我們減少時間浪費,專心於既定目標。從時間管理開始,一步步提升至全面性的自我管理,無論工作或人生,都將更有餘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