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2014/5/12「第二章 Part6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好同學」被領導,「壞同學」當領導     

第二章 Part6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摘錄自:大都會文化‧行銷管理報  ~      「好同學」被領導,「壞同學」當領導  2014/5/9

乞丐:再有錢也要「哭窮」

乞丐是出來行乞的,所以能得到別人給的自然是越多越好。為了博得更多人的同情,乞丐要學會裝可憐,只有這樣,才能「打動」更多人,裝得越像,別人才會信以為真,只要裝一下可憐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乞丐當然是很樂意的,反正都已經出來行乞了,為何不「收穫」的多一點呢?

「壞」同學從小就習慣了惡作劇,在「使壞」被老師懲罰的時候,他們也早已學會了「示弱」,好讓老師「從輕發落」,當老師威脅他們一定要請家長來學校時,他們多半會發誓下次再也不敢了;然後一轉身,就忘了自己說過的話──這就是「壞」同學的特性。壞同學會「示弱」,就像乞丐「裝可憐」一樣,為了博取他人的同情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每個人都有同情心,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可憐的時候,就會大發善心,儘量去幫助他人,這也是「裝可憐」為什麼會發生作用的原因。進入社會以後,很多事情自己一個人都不能完成,必須要別人幫上一把,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地幫助自己呢?這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你說你很好,別人為什麼還要幫助你?你說你很有錢,別人還有什麼理由要資助你?所以,有時候學會裝一下「可憐」,能讓自己更順利地將事情辦成。「壞」同學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這種「本領」。

劉江寶沒有一個好的文憑,畢業之後,靠著朋友的關係來到一家廣告公司上班,朋友特別交代:「你可不要以為這裡是學校,高興來,不高興翹班,你要是做不好,可是會被炒魷魚的。」

江寶拍了拍朋友的肩膀,說道:「知道啦,為了不給你丟臉,我會好好地工作的,你等著瞧,我可是很強的。」

江寶雖然平時吊兒郎當的,但是他在廣告設計方面確實還滿有天分的,有時為了一個廣告案,他能加班到深夜。進入公司半年後,他已經為公司創作了幾個非常有創意的廣告,這天,他來到老闆辦公室,直接對老闆說:「老闆,我覺得您該給我升職了,我的廣告這麼受歡迎,現在最少也該升為副總監了吧?您看我每天加班加得黑眼圈都出來啦。」

老闆也一直知道江寶為公司創造了很大的利潤,可是升職就意味著要加薪,所以當然不會主動去為他升職,卻沒想到江寶自己先提出來了,於是笑著說:「其實你不說,公司也準備升你的,你就好好工作吧。」

又過了半年,江寶做的廣告已經在業界小有名氣,這天,他又來到老闆辦公室,開門見山地對老闆說:「老闆,現在可以考慮讓我當總監了嗎?我現在為了工作,連約會的時間都沒有了,女朋友都把我甩了,愛情沒了,總該讓我在事業上有點成就吧。」

老闆這次就有點為難了,因為總監的位置畢竟得要慎重些,老闆不知道以江寶的個性能不能將總監當好。老闆說:「我再考慮考慮。」

江寶聽了之後說:「老闆您是還沒準備升我吧?老實說,我有個好兄弟,他去公司才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升為總經理了,我在這裡也已經工作一年了;每天廢寢忘食幹得要死要活的,工作績效更是大家有目共睹,我要是沒那個本錢,我今天也不會來這裡跟您談。」

的確,江寶的付出老闆也都看在眼裡,如果不答應,還真怕他為此跳槽,於是,一週後江寶就成為這家廣告公司的總監了。

劉江寶原本是一個表現不良的「壞」學生,可是,他卻用自己的方法在一年之內升為總監。從案例中可以看出,如果江寶不主動提出升職,老闆是很難主動為他升遷的;而如果江寶直接用威脅的辦法要求老闆替自己升遷,很可能因此激怒老闆,說不定還會適得其反。相反地,他卻是到老闆面前訴說自己的辛苦,陳述自己為公司地貢獻,他這樣說,老闆自然不能不承認他的付出,所以也就只能滿足江寶的要求了。

吳俊堂從專科學校畢業後就不再升學了,兩年後,他竟然已經成為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而他的同學卻都還在奔波著找工作呢。見到俊堂有這樣的成就,同學們都都感到非常驚訝,在一場同學會中,老同學林松習和他聊了起來:「我們讀書那時候,還真看不出你是當總經理的料呢。」

俊堂:「我也是一步步爬上去。」

松習:「那你倒是跟我說,你是怎麼抓住機會的?我怎麼就沒這樣的機會?」

俊堂:「當初從學校畢業後,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只能從最底層做起。於是,我就跑業務聯繫客戶。」

松習:「跑業務?這樣也能當上總經理?」

俊堂:「因為我業務做得好呀!我總是能抓住客戶。在外面跑的時候,有些客戶根本不給人說話的機會,一開始就把我趕走了,這時我就會故意等到客戶下班,他們看到我還在等,有時就會心軟,覺得我和其他的業務員不一樣,然後就會開始稍微聊一下我們家的產品。」

松習:「喔,原來如此!要是我,看到別人沒有興趣早離開了,我會想抓緊時間趕快去找下一個客戶。」

俊堂:「一開始的時候,我也是這樣想的。其實是有一次,因為客戶又以沒有時間來敷衍我,當時我走得實在累了,乾脆就在那個客戶的樓下大廳休息,直到客戶下班時看到我,我就順勢迎上去跟他打個招呼,沒想到他非常意外,然後就開始認真地聽我介紹我們的產品。」

松習:「說起來,你確實也擅長這個,反正你臉皮厚,對別人的拒絕也不在意,要是我,別人第一次拒絕我,我就不想再求他了。」

俊堂:「我也是從那一次才發現,很多顧客都是潛在客人,不買只是暫時的,但不代表他不會改變想法,說不定過一會兒就又想買了,主要看你怎麼去打動他。」

松習:「你的絕招還真不少。」

俊堂:「這都是經驗總結,我跟顧客聊天,總像是跟朋友談心一樣,把我的壓力和處境不經意間告訴客人,客人聽了之後多半也會同情我,熟了之後,生意自然也就成了。」

松習:「看來你當上總經理確實是有你的一套啊。」

就像林松習說的那樣,吳俊堂做上總經理確實是有他的一套道理在,不是每一個人都肯向他人「示弱」,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去博取他人的「同情」,而吳俊堂可以!在吳俊堂看來,只要這樣,就能「抓住」自己的客戶,所以在適當的時候讓別人可憐一下自己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有過這樣一項研究:如果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孩子表現得特別堅強,另一個孩子則表現得較弱,在這樣的情況下,媽媽相對會更加疼愛那個表現較弱的孩子。也許人們都有這樣的心理傾向。

領導者是要有威嚴,要有震懾力的;可是做為領導者,不可避免地要處理很多事情,不是每一件事都是拿出威嚴就能解決的,有時適當地示弱,更能利於事情的解決。

慈善家:再窮也要擺姿態

慈善家用錢來做慈善,慈善做習慣了,難免形成了一種姿態,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有錢人模樣。即使有一天不再富裕了,這種姿態在一天兩天之內也難以改掉,所以有時候就算委屈自己也要持續「裝闊」。

「好」同學就像慈善家那樣,保持了太久的優越感,也許被別人仰慕和羡慕的感覺太好了,好同學從不擅長去博取他人同情,因為讓別人可憐,與自己習慣性的驕傲心理實在是太矛盾了,寧願自己吃虧受苦,也比被別人同情好。這就是「好」同學的邏輯。

如果你表現得如此高傲,別人當然不可能主動要求幫助你;如果你表現得如此強勢,別人也沒有理由去幫助你。

如果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時,只要藉由別人的幫忙便能更完美的達成,那又何樂不為?可是,要「好」同學去可憐別人還可以,要是讓別人來可憐自己真會讓好同學無比難受。

鄭言浩從國內上完大學之後又到國外留學,然後以喝過洋墨水的身分回國發展,他很順利地被一家公司錄取,因為條件優秀,所以到公司沒多久,就讓他負起一個重要客戶的案子。

由於這個案子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了能順利與客戶簽訂合約,言浩也很早就開始準備。

在一次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中,言浩發現,自己以前的高中同學竟然是對方團隊中的一個主管。言浩的老闆知道後,就對他說:「這真是天助我也,你跟你那個同學說一下,讓他們經理把價格再壓低一點,然後把條件再放寬一點,別逼我們這麼緊。」

話雖如此,言浩卻顯得不是很樂意。他想,自己好不容易從國外留學回來,現在卻反而要去請一個高中同學幫忙,書都白讀了嗎?

想不到到了第二天,言浩的同學居然主動先打了通電話給他說:「言浩,需不需要我去求一下經理?我知道你們公司現在正在擴大規模,資金肯定不充裕,而我們的經理對價格又死咬著不放,你們壓力肯定很大。要不這樣,還是你給我一個底線,我跟我們經理的關係還算不錯。到時合約如果簽得成,你們老闆滿意,你也功不可沒呀。」

聽同學這麼一說,言浩就更不想請同學幫忙了,最終他謝絕同學的好意。

鄭言浩就是典型「好」同學的思考邏輯,自以為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於是就覺得比自己那些在國內的同學要強得多,所以死也不願用「裝可憐」的方式贏得對方的幫助,即使對方主動找上門來了,他也堅定的拒絕。

眼前的事實是,公司急需要幫助,因此需要利用鄭言浩的人際關係,可沒想到他卻是那樣一副高傲的姿態。對他來說,公司的難關沒有自己的架子重要,自己的前途也沒有自己的臉面重要,一句話的事,對他來說卻比登天還難。很多「好」同學也像鄭言浩一樣,因為自己「過分的矜持」,讓自己的發展受到了阻礙。

鄧維藍有一顆創業的心,卻沒有創業的條件,她學的是服裝設計,很想開一家工作室,可是苦於沒有創業資金,於是她想先找一個工作,等積累了足夠資金之後再實現自己的夢想。

朋友小可這樣勸她:「妳的條件這麼好,設計的服裝還得過獎,如果經營自己的工作室肯定會成功的,我可是很期待妳的工作是呢。」

維藍:「妳又不是不知道,我剛畢業,錢打哪來呀。」

小可:「可以先向別人借點錢呀,等妳工作室穩定了,這點資金很快就會回收的。」

維藍:「我想靠我自己的錢來開工作室。」

小可:「我說妳阿,妳現在去工作,等到妳賺夠錢,熱情都冷卻了。對了,妳還記得我們那時候的死黨雨萍嗎?她沒上大學,老早就出來創業了,現在聽說生意不錯,要不要先向她借點錢試試看呢?」

維藍:「我最討厭跟別人借錢了,何況又是以前的老同學,開不了口呀。」

小可:「別想那麼多好不好,妳開口,她一定會幫忙的。」

維藍:「我寧願自己辛苦個幾年,也不想開口向別人借錢。」

小可:「別逞強了,誰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啊,我真搞不懂妳耶。」

鄧維藍就是邁不出心裡這道障礙,她也知道自己只要一開口,對方鐵定會幫忙,可是......

維藍:「我覺得靠自己也沒有什麼不好啊。」

小可:「靠自己是沒什麼不好,但是有捷徑的話又為什麼不走?放著大老闆不做,為什麼要去做一個小職員呢?」

維藍:「好了,妳不用勸我了,給我點時間,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

小可:「唉,妳這人怎麼說不聽呢,到底是哪裡想不透啊。」

小可始終沒有辦法勸動維藍,維藍最後仍決定去當別人手下的一個小職員。

鄧維藍說要靠自己闖出一片天,這句話聽起來是很勵志,可是真的什麼都只能靠自己嗎?先不說鄧維藍要工作幾年才能有足夠的積蓄,關鍵是,眼前正擺著一條可以看見目標的路,她卻因開不了那個口,就讓自己不得不多花費幾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目標,這真的很令人惋惜。

鄧維藍是因為錢的問題而不肯向別人開口求助,還有很多「好」同學,則是在遇到各式各樣自己無力解決的問題時,不會去選擇求人,只肯選擇硬撐;如果撐過去了還好,可有時候,機會就在眼前,很可能稍縱即逝。

有很多「好」同學就像鄧維藍一樣有才華,但是好的才華養成了高高在上的姿態,此時,這樣的姿態不僅沒有幫助她們大展宏圖,反而讓她們失去了機會,成為束縛她們發展的絆腳石。

「好」「壞」對比分析

▼「好」同學上學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好的課業成績,於是相信靠自己可以搞定一切,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向別人「裝可憐」;「壞」同學更喜歡走捷徑,如果「裝可憐」就能讓問題立刻解決,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不試一下。

▼「好」同學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來的高姿態,讓他們很難轉變態度去向別人「裝可憐」,所以即使有時候明白這道理,但是對他們來說做起來卻很困難;「壞」同學沒有高姿態,對他們來說「裝可憐」只是為了辦成一件事,根本與尊嚴無關。

其實,「裝可憐」並不是真的要去「巴結」別人,而是解決事情時的一種變通手法而已;別人不能處理的事情,你能處理好,那就是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