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2015/2/9 「臺灣最多化石的研究者」

講義人物

臺灣最多化石的研究者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5/1/5
文.採訪/邱盈盈

 
講義雜誌電子報 - 20150209
(照片/王良傑提供)
在臺南社區大學的課堂上,教室前方兩張長桌擺放著滿滿的化石標本,老師王良傑正在臺前講授自身採集化石的經歷及專業知識。王良傑現任「臺南市自然史暨化石研究協會」理事長,投入古生物化石的採集和研究已超過二十年,足跡遍及臺南菜寮溪及其支流的每寸土地。

「每一堂課,我都會準備至少十五張講義,有多年來蒐集的報紙文章及自己撰寫的內容,」王良傑接受講義採訪時表示,會這麼努力,就是想讓更多人了解、關心臺灣的考古歷史。二十多年來,王良傑採集的化石種類,包括大象、鯨魚、貝類、珊瑚及植物葉片……等,數量達八萬多件。數年前,他發現三顆距今四十到九十萬年前的臺灣黑熊牙齒化石,由日本琵琶湖博物館高橋啟一博士鑑定,是國內目前唯一出土的珍貴黑熊化石。還曾經在菜寮溪河床,發現不到兩歲猛瑪象(又稱「臺灣古象」)的牙齒化石,他指出,帶有「牙根」、約一公分的象寶寶牙齒化石,應是在出生後不久即死亡,甚至可推斷約四十至九十萬年前,猛瑪象曾群居於此。

王良傑回憶,自己在民國八十年開始對「石頭」產生興趣,常利用工作之餘「玩石」。他笑說,當時對化石是一竅不通,根本不會分辨鹿的牙齒、鯊魚的牙齒。直到某個颱風天,臺南左鎮地區某養殖場附近的化石露頭,被雨水沖刷導致山崩,他因此在現場輾轉認識臺灣化石界先驅─「化石爺爺」陳春木,才真正踏進了化石這條路。

「從『化學』到『化石』,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帶給我截然不同的人生,」王良傑說,當時他任職於化學藥廠公司,薪水不高,也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因此在二十五年任期屆滿當天,立刻遞出退休申請。當提到陳春木這位啟蒙者,王良傑滿是感謝,只有小學學歷的陳春木,貢獻一生於化石研究,由於住家前方就是菜寮溪,每天到溪裏打水的陳春木,發現有些石頭形狀跟一般石頭不太一樣,好奇心驅使下,便將這些奇怪石頭撿回家,並整理分類。後來,幾位日本學者得知此事,陸續將這些石頭運到日本鑑定,確認是化石。

認識了陳春木,王良傑才了解臺灣這塊土地曾存在這麼多種生物,留下許多「有生命的石頭」,使他深深感動與著迷,義無反顧一頭栽進化石堆中。雖然採集化石出生入死,常換來家人的憂心,但澆不熄心中對化石的熱情。

王良傑回憶,他曾在野外遇上毒蛇、虎頭蜂、毒蜈蚣的攻擊,還曾一度陷入流沙中,差點喪命。有次他到溪谷採集化石,才剛蹲下就察覺周邊環境悄悄變化。遠方的鳥叫聲突然停止,空氣中彌漫一股奇特味道,轉頭一看,赫然發現一隻比自己手臂還粗的蟒蛇,挺直上身準備攻擊他。王良傑當下反應是趕緊站起身,抽出背包裏的刀,當蟒蛇見到眼前獵物突然長高,不到一秒,便躲進森林裏。還有一次,王良傑趴在草地專注尋找化石時,感覺肚子癢癢的,幾分鐘後右半邊臉跟手腳開始麻木,脫下衣服檢查,才發現被一隻手掌大的蜈蚣咬到,嚇得他趕緊開車下山到醫院打點滴。「身為採集家自然得承擔風險,」王良傑說,培養野外求生能力,是採集家不可或缺的。

從一名沒沒無聞的公司職員,搖身成為全臺灣擁有最多化石的收藏家、研究者,王良傑還要感謝生命中兩位重要女人的支持,分別是他已逝的母親和妻子。王良傑坦承,家人非常反對他冒著生命危險採集化石,尤其是年邁的母親,即使雙眼看不見,每當下雨天,憂心兒子冒風雨外出採集,就摸著電話鍵盤從早上打到晚上,只為了聽見兒子安然無恙的消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當中,有超過兩百天都在撿化石,」他說,老婆生前常開玩笑對他說:「你愛化石比愛我還多。」
然而三年前,媽媽跟老婆相繼過世,王良傑痛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長達半年多無力振作。他語帶哽咽地說,母親和妻子是他的生命支柱、精神上的力量,即使身處危險,想到遠方有人牽掛,再怎麼樣都會想回到家人身旁。沈寂一段時間,他才在學生、朋友與兒女的開導下,慢慢走出陰霾。

現在的王良傑,將「傳授化石知識」視為最重要的使命。「每個石頭都是一段奇遇和善緣,」王良傑希望能把「小愛變大愛」,用畢生收藏的化石教導學生以善的觀念,認識臺灣這片土地的美好。

王良傑說,通常颱風天過後,地層會因雨水沖刷浮出化石,有不少人爭相採集,並將撿到的化石變賣賺錢。但其實風災過後地層鬆軟,在河床邊常會遇流沙,「在向大自然討東西前,一定要尊敬他們,」王良傑說,臺灣這片土地上擁有許多珍寶,當他帶領學生到河床旁採集化石,都會提醒他們,因河床時常沖刷搬運,有些化石可以撿,但如果地層已經是「永久地層」時,就不要執意挖掘而破壞了地層結構,保留那些化石在大自然中,讓後代子孫也能看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