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

2015/2/20「那一年,你我的搖滾青春」

那一年,你我的搖滾青春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5/2/13
2015-01-07 天下雜誌 564   作者:司徒嘉慧、洪家寧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50220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一九六二年,來自英國利物浦四個二十歲上下的男孩,正式以「披頭四」的名號發行唱片。隔年,他們只花五八五分鐘就錄製完第一張專輯,發行即熱賣,制霸排行榜。
 
一九六四年,他們以自己寫、自己唱的搖滾樂「反攻」美國,四人翩然空降紐約甘迺迪機場,美國電視現場轉播,創下全美三分之一人口都在收看的紀錄。兩個月後,他們的歌佔據美國《告示牌》熱門一百單曲排行榜十分之一以上的名次。

披頭四的魅力不僅僅蔓延至北美,更在一九六七年,第一個全球衛星直播的電視節目上首演歌曲《All you need is love》,四億人同時收看。

他們創造的狂熱被收錄在牛津字典、他們是創作樂團的始祖、青少年文化的思想象徵、文創產業的源頭。

如果這些偉大的時刻,你來不及參與,你可以走進展場,從四個男孩還在利物浦駐唱的「洞穴俱樂部」開始,重溫他們在紅磚砌成的幽暗小酒吧,無畏開唱的激動心情。接著是一百幅來自荷蘭遠渡重洋的珍貴照片,忠實呈現披頭四台前台後、青澀到成熟的巨星風采。

如果就這樣看過去了,也不過是二十分鐘的事,只是一個樂團瞬時竄紅又解散的樂壇傳奇,只是一場迷幻如夢的六○年代甜甜睡去又醒來。

所以千萬不能錯過這次的耳機導覽。由五月天的貝斯手瑪莎、資深樂評馬世芳親自講解,一張照片就是一則小故事:林哥史達是如何買一套新爵士鼓,同時以超低價買到樂團的logo設計?大近視又不愛戴眼鏡的約翰藍儂怎麼可能考到駕照?喬治哈理森的繆思是誰?保羅麥卡尼是左撇子,對上台表演有什麼好?什麼樣的專輯需要花七百小時錄製?又為什麼曲終總是人散?(即日起至三月九日,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展出)


-----------------------------------

只有自己,才能救贖自我

文—洪家寧

「世上最暴力的語言就是:要像個男人、像個女人、像個媽媽、像個醫生、像個學生這些話。每個人都是第一次活在這世界上,才會這麼笨拙生疏,所以犯點錯也是難免的。」

《沒關係,是愛情啊!》是韓國首部精神病學劇,以韓劇拿手的浪漫愛情為糖衣,包覆著真實人生,療癒螢幕前的百萬觀眾。

劇情的推展如剝開一層層的洋蔥──精神科醫師池海秀(孔曉振飾)的親密關係焦慮症,原來不只因為童年目睹母親出軌那麼單純;一派陽光瀟灑的作家張宰烈(趙寅成飾),兒時的家暴真相又是多麼沉重。

各有心病的男女主角身邊,圍繞著各種身心疾患個案,像是妥瑞症、強迫症、性別認同障礙、思覺失調症(原精神分裂症)患者,發展出的故事支線,讓全劇更豐厚飽滿,一方面傳達現代人的心理病就像生理病一樣普遍,另方面也希望觀眾對他人的創傷有更多同理,精神障礙者不該因生病而被歧視為神經病、瘋子,甚至被全盤否定。

因為「我們都是病人。就像感冒一樣,心理的疾病隨時會襲來。只要承認這一點並理解彼此都會生病,那麼世界就會變得比現在更加美好,」編劇盧熙京寫道。

同樣的議題可以很煽情、催淚,甚至拍成衛教片。然而,《沒》劇非不搞悲情,影像風格明亮飽滿、對白幽默犀利,好看而不說教;拍攝場景也選在「三無」(無鐵窗、無監禁、無歧視)的進步醫院。播映後引發社會廣大迴響,劇組更獲得韓國精神分裂症協會表揚,感謝洗刷對精神病患的偏見。

「放我走吧/我不想做你的英雄/也不想當大人物/我只想和其他人一樣為自己奮戰」,美國獨立樂團Family of the Year的歌曲《Hero》貫穿全劇,提醒觀眾除了用溫暖的視線看待他人,更別忘了與自己和解,去理解並接納過去那個犯錯的、不堪的、受傷的「內在小孩」──因為只有自己,才能成為自我的最大救贖。12日起,週一至週五晚間10點,緯來戲劇台播出,凌晨12點為原音時段)

-----------------------------------

好時光行事曆

郭雪湖特展《台北稻城》

即日起~2/15

URS329稻舍

免費

Piece Of Peace——樂高R世界遺產展

即日起~3/1

松山文創園區

240元、280

《他者.距離——兩岸當代藝術交流展》

即日起~3/22

高雄市立美術館

免費

Cavalia卡瓦利亞劇團《夢幻舞馬》

1/22~3/1

南港展覽館旁停車場

udn售票

克尼亞瑟夫演奏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

1/231/25

屏東縣藝術館、國家音樂廳

兩廳院售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