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財政部長林全:先做到「實價課稅」,其餘免談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2/2
2014-10-01
天下雜誌 557期 作者:陳一姍、李立心
房地合一課稅制新版規劃出爐,和九合一大選前提出的方案,有哪些不同?
編按:財政部部長張盛和上周四(1月29日)向行政院院長毛治國簡報「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改革方案。與九合一大選前提出的方案不同,新草案的重點包括:
1.房地利得分離課稅改採單一稅率17%。
2.只適用於2011年以後買的房地產。
3.維持2000萬以下自用住宅免稅,長期持有減徵比例高達八成,意思是賺的錢只有兩成要繳稅。預期一年新增稅收只有30億。
由於是利多大放送,引起巢運團體反彈。
現在的新修法方案,與新境界基金會執行長、前財政部長林全2014年10月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的建議方向一致。林全當時即建議,土地稅制改革一定不能重蹈證所稅覆轍,第一步可採用分離課稅,稅率不一定要高,關鍵是一定要成功。
90秒看真相/台灣為什麼課不到房地產稅?
事實上,除了稅率,台灣房地產稅制有許多漏洞,應該要趁這此次機會一起修正。根據〈全台瘋炒房 20大「鄉漲」〉的報導,預售屋不需登記,已成實價登錄的重大漏洞,變成炒房集團的工具,讓許多重劃區房價迅速飆高。
另外,農地、工業區土地雖然有實價登錄,但因為不納入奢侈稅課稅的範圍內,沒有兩年的閉鎖期,惡性炒作更嚴重。以下為林全對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建議:
※ ※ ※
問:稅改從房地產交易所得的實價課稅下手,這是好的切入點嗎?
答:基本上我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切入點,因為動土地增值稅要修憲。土地增值稅的存在,也是長期以來土地政策基本概念的一環,這都牽扯到很複雜的事情。所以能在不動土增稅的情況下,達到實價課稅的目標,當然是以不動為原則。
我想提醒的是,即使繞過土增稅,房地產稅制改革還是會遭遇很多挑戰,必須用一些適當的策略或原則來處理。
最主要的原則是:第一,改革一定要成功。任何一種改革如果不成功,只會使得以後改革更困難。第二,任何一種改革也許不是一步到位,是逐步到位。但每一步都是為下一步奠定基礎,最終才能達成目標。
問:社運團體希望「持有稅」(房屋稅和地價稅)也能改革?
答:持有稅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持有稅也要實價課稅,理論、理想上都對。但實務上,財產稅是地方政府的稅收,如果地方政府沒有加稅的意願,這個稅是課不成的。
其實,單純看房屋稅跟地價稅稅率一%到三%,那是很重的稅。銀行的存款利息也不過一%,持有稅如果按照實價課稅,等於把所有收益課光。所以問題不是稅率,是稅基。
地方政府為什麼沒有動機課稅,這個問題就很複雜了。第一,不是每個國家都是用實價課徵財產稅,因為財產交易才有實際價格,用估價會有很多爭議。
美國每個州的做法不同,但共通的是,房地產轉手時會按照轉手實價課稅,所以房地產稅收還是滿多的,佔地方政府稅收六、七成以上。但台灣財產稅佔地方政府收入比例很低。
台灣的房地產比美國貴很多,但每人財產稅負擔,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關鍵就是,財政自治的美國地方政府,比我們的縣市長更有課稅動機。
台灣沒有地方財政自治,台灣是吃大鍋飯,地方政府沒有錢就去跟中央要錢。我努力課稅,只是得罪選民而已。我稅收多了,來自中央的補助款就變少了,我為什麼要幹這種事情?
台灣的政治結構不變,持有稅的理想是不會實現的。所以要談稅改得先政改。要談政改,那是茲事體大,因為牽涉到所有地方政府,甚至地方政治生態,現在的地方政治人物可能會被淘汰。
因為現在地方政治人物能出頭,都是靠向中央政府拿補助款。你改變遊戲規則,這些人怎麼生存呢?
問:如果持有稅沒有改革,依舊很低,買賣時卻實價課稅,稅提高。有人擔心,這會鼓勵大家養房、養地,造成房市窒息。
答:你的問題正好是財政部可能會犯錯的地方。
當我們要做改革,第一一定要問改革的目的是什麼。假設我們改革的目的,是因為現制不公平,公平第一步是要推動實價。那麼實價課稅就不是為了增加稅收。增加稅收跟實價課稅是兩件事情,改革者必須搞清楚目的。
財政部現在的方案,有愈來愈民粹的風險,連累進稅率都跑出來了。
累進稅率通常只會用在綜合所得稅,把所有的收入加起來,才能追求量能課稅、追求公平。
分離課稅天生就不完美,因為沒跟其他所得合併,並不能得知這個人的所得全貌,談累進稅率是沒有意義的。
從陸續披露的內容來看,財政部稅改的目的變得不只是實價,還要抑制房價,對房地產炒作加重打擊,目標愈來愈多。目標愈多,最後卻可能什麼都達不到。
我想要提醒,所有改革在我來看應該化繁為簡,才能保證成功。實價課稅已經喊這麼多年做不到,你必須邁出這一步,後面的改革才有機會。
累進課稅、增加稅收都不要把它當成優先目標,要當成次要目標。次要目標就是,能做到順便做到,做不到不要勉強,先把實價課稅站穩,站穩第一步,才能走第二步、第三步。
最穩健的做法,財政部宣布在總稅收不增加的情況下,來實施實價稅改。譬如,「房地合一、實價課稅」需繳交的房地產交易所得稅,如果高於土增稅,就退土增稅。但若低於土增稅,則不退稅。這個原則可確保稅收不會愈改愈少。
房地產市場窒息的原因,就是因為所得稅負變重,我們叫lock in effect,閉鎖效果。閉鎖效果是來自於稅率過重,假如我的平均稅負是一樣的,就不會有閉鎖效果。閉鎖跟實價課稅是兩件事情,沒有必然關係。
現在的社會氣氛,很多人覺得買賣房地產的人太可惡了,要課重稅。當你有這個想法,最後你就會把稅率調高,造成恐慌,就可能犯錯。
所以財政部真正要做的,是把基本政策定下來,關鍵是實價課稅。原則上,只要不減少稅收,我也不要強調增加多少稅收。如果一定要累進,也不要累進得太嚴重。
這不是放棄理想,而是先把實價課稅第一步走成。有了資料,兩年後可以再來談。化繁為簡,一次一個目標嘛!愈來愈民粹,愈搞愈複雜是不對的。
問:你不贊成累進稅率?
答:既然已經分離課稅了,就不該有累進。譬如,台北市買賣房子賺一千萬元,與在屏東賣房賺一千萬元,對房屋持有人來說意義很不同,要怎樣累進才對呢?
我覺得,自用住宅有一定扣除額是合理的;自用住宅賣了再買,所謂重購退稅(退土地增值稅)是對的,這是維護居住的權利。但超過居住權的部份,不管你幾戶,投資收益就要課稅。
現在有人主張要排富,但門檻怎麼訂?為什麼是三千萬元(以上不適用自有房屋重購退稅的優惠),而不是八百萬元?未來一旦許多特殊狀況發生,這個制度就會被詬病。會有什麼特殊狀況,我現在也不知道,但租稅的東西,每個人經濟狀況、條件都不同,你把標準分這麼細,最後可能達不到公平。
問:農地、工業區、預售屋這次要納入考慮嗎?
答:實價課稅是這次最主要的目標,其他部份就盡量變動最少。
今天談實價課稅,是因為房屋、土地交易要合併,要做到已經很了不起了。
問:十月四日,「巢運」要夜宿帝寶門前。他們希望政府給一個長遠的目標,房地產交易實價課稅後,還要繼續改革,這可能嗎?
答:目標我都同意。但現在當務之急,先把現在這一步做成,三、五年後再來檢討,再來改。
問:他們可以接受嗎?
答:要溝通啊!不可能讓每個團體都滿意,但是要坐下來聽好每一個團體的訴求、知道他們要什麼。財政部作為一個決策者,要有判斷、有擔當。
基於全社會利益,找出最有用的方法,長遠來看能達到大家的理想。一旦決策,你就要去堅持,剩下就看你怎麼溝通。
問:你覺得最壞的狀況是什麼?
答:改革如果不成功,就要等很久。按前車之鑑,證所稅到現在為止也沒有成功,你失敗一次就增加下一次的困難。土增稅在王建煊時期,已經失敗過一次,後來就沒人敢提,把建商也嚇壞了。怎麼讓他們安心?一定要有一個基本原則,搞得太複雜就不可行。第一步要先做實價,沒有實價其他都別談。(陳一姍採訪、李立心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