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2014/5/17 「從鄉民正義到數位公益」

從鄉民正義到數位公益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5/15
2012-10
Cheers雜誌145
作者:葉彥君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40517
圖片來源:許育愷
對網路科技有著「反骨」理念,也展開行動去實踐的黃雋,在台灣多如過江之鯽的年輕工程師中,是個獨特的身影。

「一個網站,或許是個休閒打發時間的場所;是個展現組織知識的資料庫;是個企業與客戶接軌的橋粱;是個讓人第一印象深刻的漂亮玩意;是個社交的場域;而網路更是造就手機新戰場的關鍵……很遺憾,反骨的我,對於上面這些答案,都無法滿足。」

這是黃雋張貼在公司部落格上的文章。對網路科技有著「反骨」理念,也展開行動去實踐的黃雋,在台灣多如過江之鯽的年輕工程師中,是個獨特的身影。

「網路可以用來改善社會!」2009年由他發起、並和另一名合夥人共同創辦的網絡行動科技公司,是目前網路業中少有的社會企業,也是黃雋在這個信念下的行動計劃。公司英文名稱“NETivism”,即是取「網路」(Net)和「行動主義」(Activism)兩字的組合。

他們的主要客戶,是一般網路公司不會主動接洽的非營利組織,透過提供架網站、手機AppFacebook行銷、管理資訊系統等產品與服務,黃雋希望協助公益團體運作更有效率、更能傳遞理念,最終促進社會朝向更公平正義的方向發展。

這當中最熱血的時刻,莫過於遇到也願意自我突破的客戶。例如最近有個號召夜走的公益勸募活動,發起團體就和網絡行動討論,架設web 2.0概念的行銷網站,邀民眾上網互動,發表心得為活動「集氣」。遇到類似有創意的企劃,黃雋和團隊特別興奮,工作也更賣力。

聆聽自己的心,跨界結合雙專長

黃雋的這番熱情並非天生,是他從大學時代一步步摸索,讓心中原本微小的種子持續茁壯而來。

大學主修資訊工程的黃雋,是個勤跑登山社的陽光男孩。既然個性喜歡親近大自然和人群,畢業後,他決定報考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走上和多數同學不同的路。

跟著教授研究「美濃反水庫」和「貢寮反核四」環保運動,他逐漸對公民議題產生認同。同時,他也沒忘記大學4年的學習,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苦勞網當實習生和志工,協助網站改版,同步結合大學與研究所的所學。

找工作時,黃雋苦惱掙扎了一陣子。若純粹以環教所的專業到學校教書,好像就漏掉資工的專長;但若到一般企業去上班,「像在走回頭路。」

他決定跟隨心中的聲音。先從向一般網路業取經開始,進入網路媒體「癮科技」當工程師,了解如何做吸引人的網站、透過網站賺錢。之後,再對照自己實習和當志工的經驗,思考什麼樣的資訊科技,能為公益團體創造效益。

一年後,黃雋受社會企業的概念啟發,「解決問題並獲得報酬生存,同時又能改變社會結構的主張,很吸引我。」加上對自己的能力更加清楚,他和夥伴決心切入「資訊科技」與「社會公益」交集的新領域。

不唱高調,努力和NPO取得共鳴

2009年初成立至今,透過口碑,不少知名非營利組織陸續成為網絡行動的客戶,如公視、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行《The Big Issue》的大智文創等等。

但一開始其實並不容易。「最大的挑戰是客戶的理解,」黃雋說。例如許多公益團體還在使用手開收據,不願電子化。1千個人捐款,就手開1千張收據,很 ridiculous,」黃雋表示,要讓公益團體知道,他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務實地面對難題,不是唱高調,雙方才有互信。

回顧自己選擇的路,黃雋沒有一絲後悔,「看到資工出身又有成就的人,不會拿自己跟他比較,反而想著怎樣把他找進來。」去年受邀對資管系大學生演講時,他也提出「從鄉民正義到數位公益」的行動宣言,希望刺激學生有更多想法。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的念頭,在這方面,黃雋並不特別,他貫徹的行動力與意志,才是真正讓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Q:不會寫程式,也能用網路做好事?

A:可以。例如維基百科就是人人可貢獻知識的園地,網路世界很多這種網站。微型貸款網站Kiva.org也是,在上面可以小額放款給窮國的農民或店家,幫助他們周轉,因為不是捐款,錢也拿得回來。最重要的是,它能擴大你感受的面向,如同透過Kiva,會明白台灣情況比很多國家都好,會更珍惜現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