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2015/4/7 「亞投行為何吸引歐亞各國絡繹於途?」

亞投行為何吸引歐亞各國絡繹於途?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3/23
2015-03-22 Web only  作者:賀桂芬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50407
圖片來源:flickr@thisisbossi CC BY 2.0
從美國的兄弟之邦英國,一週前對美國開了第一槍之後,過去一個星期,美國的傳統盟邦可說是一個接一個,前腳跟後腳,紛紛宣佈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投資銀行的創設;而台灣是否可以加入?
 
最新表態的兩個國家,分別是盧森堡和一向不怎麼加入國際事務、一向以中立國自居的瑞士,使得和盧森堡,至此為止,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已經達到33國,其中英德法義等歐洲大國,幾乎已經全數加入。距離3 31日報告截止日還有一週時間,應該還會有更多美國的傳統盟邦西瓜偎大邊。

亞投行的設立和它引起的國際政治效應,帶來兩個最基本的問題:

1、已經有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和亞洲開發銀行,為什麼亞洲還需要亞洲基礎投資銀行?

2、為什麼這麼多國家對已經存在的世行和亞銀不怎麼熱衷,卻這麼急著加入亞投行?如果不加入,會有什麼損失?

3、台灣可以加入嗎?應該加入嗎?

二戰之後,美國主導的世銀、IMF和亞銀,對於許多發展落後國家的基礎建設及經濟發展,發揮重要的引導、資金及技術支援的角色,包括中國自己,都受惠於此頗多。中國既是受益者,為什麼要另起爐灶,和這三個國際機構打對台呢?

原因出在以美國為首的先進國家,挾其在世銀執行董事長的絕對多數投票權的優勢,壟斷了這些國際基構的政策制定、受援助國的發展計劃及受援助的附加條件。受援助國幾乎沒有什麼機會在政策商議過程中發表意見。而世銀等機構通常會對受援助國附加嚴苛的財政、勞工、環保條件,令受援國綁手綁腳,國內業者又多因達不到環保和勞工標準,獲得基建工程及天然資源的業者,因此多為外國業者。

中國為了改變歐美國家壟斷決策權,八年前第一次捐錢給世銀,也在世銀獲得一席董事,然而寡不敵眾,無法發揮多大影響力,因此決定另闢戰場,另起爐灶籌設亞投行。

中國的登高一呼,引起如此熱烈的迴響,固然是美國所始料未及,恐怕連中國也暗呼意外。

事實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受IMF援助的「恥辱」,以及中國在那一次金融危機中,首次在亞洲發揮極大的穩定和慷慨伸援的力量,讓亞洲國家點滴在心。接著歐美兩次金融危機,國力大傷,援外也為之緊縮,亞洲及非洲許多基礎建設,都在中國伸援下得以進行,歐洲國家的企業愈來愈認清,想要拿亞洲國家的基礎建設工程,靠歐洲以前在世銀等國際機構的優勢,已經愈來愈行不通,如果不加入亞投行,以援助帶進企業投資的方式,將愈來愈沒有自己的份。因此,在政治、外交、經濟的利益驅駛下,英、德、法、義這些國家已經顧不了和美國的中弟道義,競相加入亞投行。

至於台灣可以加入嗎?應該加入嗎?北京方面到目前為止,沒有表態支持或不准台灣加入亞投行。財政部長張盛和日前在立法院表示,台灣資金豐沛,須要有出路,如果台灣受邀,願意加入亞投行,但台灣目前並沒有受邀。

然而有學者認為,台灣大可採取主動,在331日截止前表達參加的意願,將球丟給對岸。前海基會董事身江丙坤便認為,台灣可以藉兩岸協議加入亞投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