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窮人也穿得起 你不知道的刷毛衣……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10/30
2014-10-30 Web only 作者:呂國禎
你知道,一件刷毛衣所需的纖維,能繞台北高雄來回一圈嗎?天下資深主筆呂國禎帶大家深入大園工業區,找到打破低價宿命的隱形冠軍。
最近刷毛衣、外套成為快時尚品牌秋冬宣傳重點,繼流行3、4年的保暖衣、發熱衣之後,再度成為炒熱銷售的新話題,但其實刷毛衣不是毛衣,剛發明的時候還被稱為窮人的毛衣。
原來,刷毛衣跟保特瓶一樣,都是由化學纖維原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做的,旭寬企業執行董事黃冠華說,傳統毛衣屬特殊材質,價格昂貴,有的特殊毛料甚至是精品,反之,刷毛衣有相同的保暖的效果,價格又便宜,因此有人才會稱刷毛衣是窮人的毛衣。
用塑膠做出羊毛質感、保暖功能,卻給你一件台幣300、500元的價格,其實刷毛衣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鮮玩意,早在1979年美國Malden Mills公司就發明了刷毛衣,當時各界通俗稱法叫做抓毛絨(Polar fleece)。
這個抓毛絨技術後來並沒有專利保護,很快被台灣學會,聯發紡織總經理王豐岳說:「化學纖維行業是台灣強項,刷毛衣又是以化學纖維為原料,因此十五年前,台灣紡織界在世界刷毛衣布料市場達到頂峰,執世界的牛耳!
刷毛衣曾經的台灣第一
王豐岳說,一塊刷毛布料原本跟一般針織衫、T恤布料相同,但經過三道特殊的製程,先用金屬鉤子鉤破紗線,讓裡頭的纖維散開拉起,卻不能整條弄斷,還要讓它起了毛球,就跟梳頭髮一樣,梳出一顆顆的毛球,接著放入在放進類似洗衣機的設備中搖,讓毛球均勻、布料更加柔軟,俗稱搖粒,最後將毛球剪除、剪平,就像用除草機割草一樣,毛球割掉了留下伏伏貼貼緊緊交織的草皮(衣服纖維)。
梳、搖、剪三道製程讓一塊布料摸起來像毛衣、舒適柔暖又具保暖功能,但真正的技術沒這麼簡單。
原來要做刷毛衣的布料,必須要使用75丹尼的超細纖維,就像一根頭髮那麼細的紗線,但剝開這根頭髮,裡頭竟然是由144根纖維組成。
這根紗線每9千公尺長才75公克重(丹尼,國際標準計量單位),要做出一件布料約450公克重的輕薄刷毛外套,所需要的纖維長度拉起來可以往返台北高雄一趟。
聽起來很厲害,但其實刷毛布、衣利潤不如15年前,因此刷毛布、衣生產重鎮已經從台灣轉移到中國,甚至往東南亞等國家轉移。
台灣菁華工業:挑戰美國刷毛衣教父
有趣的是,雖然所有的產品都會走向萌芽、興盛最後走入黃昏期,但當年最早做出刷毛衣的美國Malden Mills公司,今天依然在做刷毛衣布料,但它不做窮人的刷毛衣布料,而是做特殊人士與特殊用途的刷毛衣布料,例如登山需要的快速吸濕、排汗又要保暖功能,輕薄舒服的刷毛布料。
今天,在登山等戶外用品店可以看到服裝類產品掛上Polartec這個吊牌,代表這件衣服使用了Polartec這種特殊刷毛布料,它就是Malden Mills推出的。
台灣,也不是所有刷毛衣公司都轉移到中國,甚至還在國際上挑戰Malden Mills的地位。
2008年全球金融大海嘯,有一家神秘公司跑到桃園大園工業區投資了17億元蓋占地3萬坪的染整廠,它叫做菁華工業,它也是做刷毛布,但不是做Polar fleece,而是做功能與品質挑戰Polartec的刷毛衣布料。
美國巴塔哥尼(PATAGONIA)、NORTH FACE、COLUMBIA、法國的Lafuma,一件數千甚至上萬元的高級戶外運動衣,用的刷毛衣的布料就是來自台灣的菁華工業。
不僅投資17億元蓋染整廠,這家公司為了做最好的刷毛布,從上游的化學纖維開始做起到下游的加工絲都自己做,確保品質能達到要求,因此投資台灣金額超過30億元,以一家未公開上市公司來說,全拿自己資本與盈餘投資,它的實力相當驚人。
為什麼當別人都離開台灣,它卻能繼續在台灣生存,走進工廠會看到自動化機器在染布、連運輸都做全自動化,因此一滴水也不會滴在地上。願意投資花錢提升技術與管理、開發做好的產品,菁華成為全世界最好的刷毛布供應商之一。
從菁華身上也看到了,在台灣只要能繼續創新與升級,能把窮人的毛衣往上升級變高級戶外用布料,產品與市場是沒有黃昏的,工廠與就業也不是非離開台灣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