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NO.539
逆轉的智慧
大衛扳倒歌利亞的 9 個啟示
摘錄自:大師輕鬆讀電子報 2013/5/16
3000 多年前,聖經中牧童大衛,靈活運用戰略打敗大巨人歌利亞,這故事所蘊含的真義是:身處劣勢者如何避免正面交鋒、發揮自身優勢,產生對自己有利的逆轉情勢。
原文書名
David And Goliath
Underdogs,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
原文書特色
★《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等媒體好評推薦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排行榜暢銷書
本期目錄
主題看板 引爆劣勢中蘊含的優勢力
Introduction 0 大衛與歌利亞誰有優勢?
Part 1 弱者的優勢(反之亦然)
Part 2 值得擁有的困境理論
Part 3 權力的極限
延伸閱讀 心態正確,逆境其實更有利
主題看板
引爆劣勢中蘊含的優勢力
3000 多年前,聖經中牧童大衛,靈活運用戰略打敗大巨人歌利亞,這故事所蘊含的真義是:身處劣勢者如何避免正面交鋒、發揮自身優勢,產生對自己有利的逆轉情勢。
一般人面對強大對手時,通常會先問一個問題:「這裡誰的力量最大──因此最有機會成功?」 但你真正應該問的是:「我要照他們的還是我的規則玩?我該堅持下去還是選擇放棄?」如果你能找到方法照自己的規則玩,那麼,你就有機會提高勝算。
弱者可以贏,也的確會贏,而且次數常比你想像的要多。致勝的關鍵是不要去直接對付顯然比你強大的厲害對手,而是要設法避開或略過,不要硬碰硬直接對抗。這才是致勝的方法。
面對壓倒性優勢才能產生偉大和美麗的結果
著名暢銷書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原是《華盛頓郵報》財經記者。2000 年首部著作《引爆趨勢》就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2005 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100 位人物之一。他在本書中挑戰我們對於「優勝劣敗」的傳統概念,並且透過種種不同的故事,希望證明兩件事:
第一、這世界上許多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事都是來自一面倒的衝突,因為面對壓倒性優勢才能產生偉大和美麗的結果。
第二、我們對這類衝突一直有錯誤的理解和詮釋。巨人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造成巨人如此龐大的原因,往往也是他最大弱點的來源。
再強大的巨人,也有致命弱點
書中列舉許多案例不斷強調的事實是:世界上的優勝劣敗不一定以我們以為的方式來運作,人們面對困境或慘痛經歷也不全然是生命中的負面體驗。身為閱讀障礙者的特質曾幫助許多知名企業家開創偉大事業;許多國際上的政經傑出人士,年少時便因家庭變故在單親家庭中成長;二次大戰中遭受戰火不斷洗禮的倫敦,反而引發倫敦人不屈不撓、愈挫愈勇的勇氣。這一切都證明世上有許多美麗和珍貴的東西,都是源自於表面看來像是苦難和逆境之中。
優勝劣敗不是表面所見,再強大的巨人,也有致命弱點;看似理所當然的幸或不幸未必決定最後成敗。從錯誤解讀大衛與歌利亞的情勢,到今天社會仍舊存在種種優勝劣敗的迷思。如果你能看清隱藏其中的真相,不僅能掌握每個可能改變局勢的契機,引爆劣勢中蘊藏的強大優勢力。更重要的是,你引爆人性最珍貴的力量。引述聖經的話:「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 16:7)
Introduction 0 大衛與歌利亞誰有優勢?
凡是讀過大衛與歌利亞古老聖經故事的人,無不驚嘆大衛(居劣勢)能擊敗歌利亞(壓倒性占上風)的事實。但是,這場戰役實際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掃羅王之所以懷疑大衛沒有機會,就是因為大衛個頭小而歌利亞塊頭大。掃羅單憑身體條件認定力量大小。他不明白,力量也可以來自別種形式──也就是打破規則,以速度和出其不意取代力量。
大衛似乎處於嚴重的下風,但事實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其中的一些關鍵事實如下:
■歌利亞非常適合近身對打,但需要身手敏捷以及手眼協調的遠距離作戰時,便一無是處了。
■投石手在對抗穿上笨重盔甲而行動緩慢的步兵時,自然極具殺傷力。
大多數人依舊認為大衛在對抗歌利亞時處於劣勢。事實正好相反。大衛是處在有力且有利的位置上行動。他利用敏捷和機動取代純粹的蠻力。
Part 1弱者的優勢(反之亦然)
弱者可以贏,也的確會贏,而且次數常比你想像的多。致勝的關鍵就是不要去對付明顯強大且厲害的對手。而是要設法繞開、回避或略過他們,不是直接對抗。想贏就得如此。
啟示 1外行人永遠不可能懂得比圈內人多?
政治學家伊凡.阿瑞根-托夫特在分析過去 200 年間超級大國和蕞爾小國間的每場戰役後,得出一些有趣的結論:
■當雙方使用常規戰術,較強的軍隊獲勝次數達 71.5%。
■當較弱的一方採用非傳統或游擊戰術,他們獲勝的比例從 28.5% 提升到 63.6% ──足足增加了 3 倍!
案例分享:阿拉伯的勞倫斯
在著名的亞喀巴戰役中,土耳其人預期在西部巡邏的英國船艦會發動攻擊。勞倫斯反而決定從東面進攻,帶領部下在盛夏時節穿過沙漠,艱苦跋涉地走完不可能的 600 哩路。
在戰鬥中,勞倫斯成功殺死或俘虜超過 1200 名土耳其人,自己只損失 2 員,同時阿拉伯人占領了亞喀巴。
擁有大批士兵和武器且資源豐沛是個優勢。但會讓你動彈不得而處於守勢。有些優勢與物資有關,有些優勢則源自缺乏物質 ── 有時候,資源不如他人時,可能讓你更堅強。
啟示 2學校採取小班制遠比大班制對學生好?
政客喜歡吹噓,他們成功地把轄區內學校班級人數縮減了。這樣很能投選民所好,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小班制更好。經濟學家傑西.萊文發表荷蘭學童的研究報告,得出以下結論:
■當班級人數真的很少時,學生們變得有點害羞並且矜持,不喜歡參與公開討論。
■課堂上缺少更多樣的思考方式,因而更傾向於接受所教的,而不是挑戰它。
■同儕相互學習的情況大減,每個人反而都希望老師提供所有應該學習的內容。
就實際情況而言,就會出現一種倒 U 型曲線:當你剛開始減少班級人數,學習成績肯定提高,。但是只要超過某個點,再減少班級人數就無效了,事實上,還會導致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啟示 3寧可擠進常春藤聯盟名校,也不要在名不見經傳的大學表現傑出?
如果你從名校畢業但在班上成績墊底,或從不知名的社區學院以全班第一名畢業,哪一個會讓你有更好的工作?或者換種說法,你想成為雞首還是牛尾?
教育機構愈優異,學生對自己的學術能力感覺就愈差。在一所不錯的學校名列前茅的學生,進入真正一流大學很容易吊車尾。在一所不錯的學校覺得能修好一門課的學生,進了真正一流大學很容易覺得大幅落後。這種相對剝削的現象發生在教育界可以十分貼切地稱為「大魚小池效應」。
但是,父母還是告訴孩子盡力去上最好的學校,理由是一流學府能讓他們希望成真。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大池塘的機會多,就像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小班比較好。
我們的頭腦已經認定什麼是優勢──而這樣的認定是錯的。這表示我們低估了表面上看來的劣勢可能為我們帶來多少自由。小池塘才能帶給你最多的機會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Part 2值得擁有的困境理論
雖然聽起來違背常理,但是竟然會有困境是值得擁有的。這種困難可以幫助你取得其他方法都無法取得的技能。值得擁有的困境是了解弱者總是能勝出的重要因素。
啟示 4你已經接受失敗的想法,因此完全無所畏懼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羅伯特和伊麗莎白.比約克夫婦,提出值得擁有的困境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如果你有某個明顯的缺點,你會變得習慣失敗以至於不再擔心失敗,你只能全力以赴並更加努力。不再對失敗感到恐懼,對你的未來更有成就大有好處。
案例分享:閱讀障礙
世界頂級訴訟律師大衛.博伊斯,正因為不能閱讀,只好專注於人們在證人席上說了什麼。他可以察覺細微差別以及證人微妙的迴避方式。如果不是因為閱讀障礙,大衛.博伊斯絕不可能成為成就如此高的辯護律師。
啟示 5你開始表現出不會受傷的樣子,久了也就像真的了
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在他們研究約 700 位傑出人士之中,有 34% 在 15 歲前就失去至少一位雙親。同樣的現象也可以在英格蘭首相(76% 在 16 歲前失去一位雙親)和美國總統們(前 44 任總統有 12 位年少失怙)身上看到。
換句話說,像失去雙親這種創傷事件可能十分可怕──直接打擊孩童的生活和工作。然而,有極少數人能設法把創傷變成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最後轉化成動力,創造精采的人生和事業成就。一切端看個人如何回應所遭遇的事,無論好壞。
啟示 6你開始竊喜自己位居劣勢,並毫不保留地充分利用這一點
為了誘使警察出重手,金恩博士的人馬在 1963 年 5 月 2 日在伯明罕市 16 街浸信會教堂,發動一場黑人中學生聚眾示威,千餘名學生出現,警察前來逮捕他們。學生們與金恩博士一同禱告,然後魚貫進入車門敞開的巡邏車,準備被帶往當地派出所。
多數人會認為,為了讓自己的想法被注意而不惜讓孩子被捕的做法非常不當。馬丁.路德.金恩讓我們看到,當你對抗的是頑強的巨人,就必須創造自己的優勢。你必須找到方法,讓劣勢成為你可用的利器,而不是對你造成不利。
當你是弱勢的那一方,你必須找到方法改變規則,讓自己取得別人不敢要的優勢。
Part 3 權力的極限
若要將強者的權力合法化,使用上一定得要有所節制。否則,你認為的優勢實際上有可能轉變為劣勢。
合法性來自 3 方面:
啟示 7你試圖影響的人,一定要覺得他們可以發言並且有人會傾聽
1970 年,英國陸軍部署在北愛爾蘭,協助當地警方加強維持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間的和平。然而,最後英國陸軍駐守北愛爾蘭 30 年,流血和動亂並未停止。
英軍的態度一開始就明顯地傲慢,他們靠蠻力駐紮當地。英軍的主要挑戰是當地人不認為他們有合法性,但英軍罔顧這點。因此,對抗英軍成為匹夫有責的事。
啟示 8法律必須是可預見的──不可朝令夕改
美國加州以「三振出局法」為人所知。任何人第二次被判重罪或刑事罪行,刑期加倍。任何人被定罪第三次,就得強制性服刑 25 年。問題是犯罪在加州,呈現常見的倒 U 型曲線:過了某個點之後,打擊犯罪力度加大,對罪犯不再產生影響,甚至可能增加他們犯罪的誘因。
啟示 9權力必須公平使用──每個人必須認為它一視同仁
在法國勒尚邦的民眾因為宗教信仰,飽受公然搜捕、屠殺和終身監禁。但是當 1940 年猶太難民逃到勒尚邦,這些人毫不猶豫伸出援手。他們知道這是該做的事。這足以提醒我們,10 次中會有 1 次,從絕望中出現不屈不撓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