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2014/10/27「爬山」

爬山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4/10/27
/林蒼生

我一九九八年開始爬山,那時統一想在南部山脈中,尋找一個好的「健康世界」度假村。過去,在去嘉義農場的登山過程中,因年少好勝,跟著當地鎮長快速登山而疲累得差點休克,從此立志爬山,每周六必爬,不敢間斷。

爬山是很好的運動,一、訓練體力。二、空氣好,負離子多。三、訓練毅力。四、順便修行,保持當下的覺知。五、遊山玩水,放鬆心情。爬山的好處寫不完。

高清愿董事長曾經接待過一位九十六歲的巴西華僑,身體很好,腦筋清楚,他住在山腰,每天走山路三小時。我體會到,走路、爬山正是我此後應持之以恆的運動。

南部沒有高山,而且我每次大約只能有半天的爬山時間,所以大約都是在烏山的南段走走。雖只是走走,裝備可都是專業級的。不把自己裝扮成專業級的樣子,我怕很快會打退堂鼓。

因為爬山,我遂把老師所講的「修行」,在爬山時一一細心體會。幾步一咒語,幾步一呼吸,並儘量少說話,在走路中體會安靜。疲累時,正是老師所說的修行關鍵,就安住在疲累中,體會血液如何流動。在疲累中,在沒有思想的時候,如何把握當下的感覺,只有當下,只有覺察,沒有其他,那麼修行的門就靠得很近了。

慢慢經驗多了,也體會出眼睛與腳步的不同,明明是很遠的山,在自己的呼吸中一步一步地走,居然一下子就到了。

因此我常告訴山友:「要相信你的腳,不要相信你的眼睛。」眼睛是心的窗口,腳才是真正走過去的體驗者,我深深體會到什麼叫「腳踏實地」。

在山上有一個特殊現象,不管大家認識不認識,一見面就會「好早」互相打招呼。我也觀察到,先說早安的人,如不是經驗豐富的老鳥,就是智慧較高、心量較大的高手。

山友就是山友,大家平起平坐,不分誰是誰,不分老少。山友好像是化外族群,很容易融洽親近,那真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大同世界,而且樂在分享,笑語常盈。

古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想因為「仁」須由心的內在去體會,而「智」是行事作為的外在發揮。而山是靜的、水是動的,故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在《易經》裏,山是艮卦,艮是靜止的意思,艮卦強調治理事情須在未有徵兆之前,先「艮於趾」,就是靜止於最初的本性上,不為任何因素所動。

這真是太高的境界了,卻非常重要,甚至在大畜卦中,更引用山的靜止不動來含藏最高、最智慧的能量。對於「山」,可學習修養或修行的功夫真的太多了。

二○○二年為了紀念自己六十歲、證明自己仍老當益壯去爬了玉山。二○○○年也與日本朋友去爬了富士山。兩座山都很美,富士山像個美麗的女孩,線條形態令人百看不厭。我在五合目,聽一位在富士山住了好幾代的老富士山人說:「富士山是看的,不是去爬的。」爬過富士山之後,我才認同了他這一句話。

爬富士山的人太多了,變成觀光勝地後,富士山失去了那從遠遠看、從距離看、從文化看、從心靈看、從幻想的角度看的美感了。

而玉山像個男孩,玉山的線條形態,要看久了才會體會它的美,而且是愈久愈美。所以當朋友問我,富士山與玉山的差別何在時,我說富士山是情感上的美,而玉山是有內涵的美。

若再問什麼是有內涵的美,就不容易說清楚了,那是一種在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以及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中,仍要保持平衡的美。就好像在藍與綠的對抗中,要保持平衡很不容易,在不容易中仍努力去保持平衡時,所感覺出的美,那才是有內涵的美,才是玉山的美。

有內涵的美,要將現狀提到像玉山那樣的高度才能看到,或才能體會。

當爬到玉山山頂時,九二一地震所引起日月潭光華島的分裂不見了,藍綠的分裂不見了,社會的爭爭吵吵不見了,我們仍能體會到臺灣福爾摩沙時的美。

這美,從山頂看平地時如此,從平地看山頂也是如此,所以我開始體會到,重要的是「高度」,有高度就能包容內涵,才能有內涵的美。

臺灣的走向,要跟玉山學習,要學習玉山擁有那麼深廣的內涵,在衝突對抗中,尋找那有文明高度,有文化高度,有學養高度的平衡點,相信這才是玉山美的所在,也是臺灣美的所在。

爬山,使我健康,更使我體會做人的道理,甚至因此體會了,我們怎麼跟玉山學習。所以我曾向當局層峰建議:「讓中央山脈休息一百年吧。」因為這才是臺灣能成為真正福爾摩沙的方法。

本文作者為前統一企業集團總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