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2014/10/25 「伊波拉系列報導2/感染伊波拉為何有人存活,有人病逝?」

伊波拉系列報導2/感染伊波拉為何有人存活,有人病逝?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10/23
2014-10-22 Web only  作者:賀桂芬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1025
圖片來源:http://www.cdc.gov/
 伊波拉到目前為止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但為什麼一樣在先進的西方國家醫院裡治療,有些病患可以痊癒,有些人卻沒有這份幸運?
 
伊波拉病毒必須經由直接接觸才會傳染,沒有像SARS靠飛沬穿透空氣就可以傳染那麼容易,但別忘了,伊波拉最高90%的致死率,遠比SARS來得高。這也是儘管很多國家都經歷過2003年對抗SARS的歷練,並且為了對抗伊波拉,許多國家已經進行了好幾個月的準備工作,但伊波拉還是成為最令人顫慄的傳染病。

伊波拉到目前為止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但為什麼一樣在先進的西方國家醫院裡治療,有些病患可以痊癒,有些人卻沒有這份幸運?

美國醫生布蘭特利(Dr. Kent Brantly)和薩克拉(Rick Sacra)、慈善工作者里特博爾(Nancy Writebol),這三名都在賴比瑞亞治療過伊波拉病患的美國人,都感染了伊波拉,但幸運地都痊癒了。在照顧病患過程中被感染的西班牙護士Teresa Romero Ramos也存活下來。

但一樣在西方接受治療的病人,像賴比瑞亞籍的鄧肯(Thomas Eric Duncan)和西班牙牧師卻不幸死亡。

照這樣看來,醫療設備先不先進,醫護人員是不是訓練有素,顯然不是伊波拉病患能夠存活的惟一關鍵。那麼其它變數是什麼呢?

科學家指出,有兩項重要的因素,是布蘭特利等人能夠活著走出醫院的關鍵:

第一點是及早獲得高品質的治療,科學家指出,時間和治療品質,也許是對抗伊波拉最重要的因素。

美國的三位倖存者,都有一項共通點──都是很病發初期便衝到醫院就醫,而就醫的醫院,都是美國四家已經為了對抗伊波拉等高度傳染性疾病準備多年的醫院之二。

而過世的鄧肯,並沒有去這四家醫院,而是去了達拉斯的一家醫院,當時他發燒,他告訴醫院,他最近才從賴比瑞亞回來,醫院剛開始只給他抗生素藥物,就叫他回家了。當他因為病情加重再回醫院,已經有兩名護士受到感染,三人才被送到設備較好的一家醫院。

布蘭特利等三人和西班牙護士能夠痊癒,除了發現得早、送對醫院之外,另外一項關鍵是迅速被施以大量補充體液的治療。

「治療伊波拉病患最重要的是照顧好他們的水份和電解質,確保他們不會脫水,」美國病管中心主任傅利登(Tom Frieden)指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