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2014/3/28 「混亂是心理狀態;清理是存在方式」

空間與心靈的淨化整理術 

混亂是心理狀態;清理是存在方式

摘錄自:商周新生活情報 電子報 ~ 空間與心靈的淨化整理術      2014/3/27

以下這些想法,是否有某一個聽起來讓你覺得心有戚戚焉?

完全被打敗:不管我怎麼努力,似乎就是沒辦法處理這麼大量的東西。

什麼方法都試過了:我買過談論整理雜物的書;我用過鼠尾草把整個家薰過一遍,進行淨化儀式;我照做過從《簡約生活雜誌》(Real Simple)上讀來的一些簡化雜物建議;我按時收看家居園藝頻道(HGTV)。但我做過的一切方法,沒有一個造成任何改變。

罪魁禍首不是我:要我丟東西很容易,是我的先生(太太、媽媽、小孩……)才真的很難放手,或根本看不到成堆的雜物。

錢都花了:我花大錢買系統櫥櫃、箱子與籃子、專業的公文櫃,甚至去做治
療……但我的混亂雜物依舊是我的痛苦、恥辱與困窘的來源。

雙面性格:我在辦公室的桌面無可挑剔,但在家裡的桌面則像是災難現場。

嚴以律己:我是個潔癖狂。我以鋼鐵般的紀律管理我的混亂。

徹底否認:雜物?我怎麼可能會有?完全不戀物。東西一進家門,我就準備把它丟掉。

滿懷恐懼:如果我把這個東西(念頭、關係、抗拒、憂慮、身分象徵)丟開,那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依戀與執念:我的東西需要我。

儘管到處充斥著頗受歡迎的自助工具書、家居改造電視實境秀、風水療法、點點滑鼠就能找到的線上支援資源,與每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產值的時髦櫥櫃管理服務,以及產業規模大過麥當勞、漢堡王與溫蒂漢堡合併總額的自助倉儲業,但是,混亂的雜物還是繼續有增無減;這個現象很快就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廣泛流行的傳染病。

在這個令人眼花撩亂的事實底下,潛藏著一個嚴峻的訊息:我們單單只要擺脫這個詛咒,最終就能踏入人世間的真正天堂。一般典型的看法,把混亂視為與人有別的「雜物」,是討人厭的東西或腫瘤,我們必須去拔除、征服、智取,或重新組織它回到井然有序的狀態。而且,如同必須去忍受的嚴格節食規定,清理作業也被視作與根管治療一般迫不得已。

所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投注了這麼大的心力在這個難題上,為什麼儘管有旺盛的企圖心,大多數的清理努力卻仍然無法持續下去?為何我們的住家與生活依然承受巨大的壓力,彷彿無路可出,並且失去平衡?

大多數的傳統作法,並不思考清理對於能量的影響面向:每天有意識地去清理一件小東西或問題,比起突然心血來潮瘋狂一清而空的作法,要更具有力量與永續性。然而,我們卻更可能在事情開始靜靜轉變之際,尚未察覺出任何明顯可見的進步之前,就對清理認輸投降。正是在不應該放棄或臣服於「小自我」的胡言亂語之時,我們可能失去信心,因為小自我只想要舒舒服服、希望保持原狀就好。

許多清理與組織的方法會無效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些方法鼓吹一種積極的、線性的清理過程,難題只需要去搞定、去處理或解決就好。西方文化崇尚行動至上的作法,使得如果我們無法去做什麼或使事情立即改變,那麼就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慢慢進行,然後等待事態發展的作法,很難說動那些一心追求立即成果的人。這些線性作法完全不顧與不理解,同樣具有威力的來自清理的感受性元素,它能促使我們去放慢步調、去聽憑事態發展,以及去聆聽、臣服、感受、軟化、放手。

大部分的清理作業並不留有任何餘地,好讓我們去感受自己的情緒、去榮耀自己的好與壞、去開創安全網、去接納自己的陰暗面,或允許我們對自己抱持更大的同情心。這樣的工作方法聚焦在最終的結果之上,而非過程;只訴求我們的智識,而非天生的智慧;只講丟棄,而非放手。
直到我們的心態開始轉變,承認、採納與接受清理所具有的女性面向氣質,我們才會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並為人世帶來變化的契機。事實上,這是更具平衡性的作法,可以帶領我們遠離混亂紛擾,踏入無限空闊的自我所處的無垠領域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