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2014/3/29 「《我用LinkedIn 找到高薪國外工作》作者秦浤傑、張哲勳 想換國外高薪工作先LinkedIn」

《我用LinkedIn 找到高薪國外工作》作者秦浤傑、張哲勳 想換國外高薪工作先LinkedIn

摘錄自:能力雜誌電子報                                2014/3/26
採訪撰文/楊雅筑、周怡伶        

怎麼讓世界知道你是誰?

2014年,LinkedIn全球會員人數突破2.7億人,其亞太地區的會員人數也突破5千萬人,其中更有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百萬名的會員,包括印度(約26百萬)、澳洲(約5百萬)、中國(約4.6百萬)、印尼(3.1百萬)、菲律賓(約2.3百萬)以及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紐西蘭(各約1百多萬)。

目前,和微軟、Google等知名企業長期合作的獵人頭公司,也開始關注LinkedIn,並且利用LinkedIn廣大的人才資料庫,在世界各地更有效率地為這些企業尋找高階層級管理專業人才。
GoogleFacebook、聯合利華、英國石油(BP) L'Oreal等知名企業的招募人員,都曾付費使用LinkedIn 的「人才搜尋」(LinkedIn Recruiter)服務,藉此搜尋專業性高、具備特定技術的人才,將他們標記並建檔。

LinkedIn就像商務版臉書

使用LinkedIn之前,我想先替讀者建立一個觀念,LinkedIn不是求職網站,而是社群網站。它的功能就像臉書(Facebook)一樣,是讓你社交、交朋友用的,只不過LinkedIn特別的地方是,它是商務導向的社交網絡平台,讓用戶維護在商業互動中認識並信任的聯絡人(contacts),我們也稱之為連結或人脈(connection)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透過管理既有人脈,或是加入專業社團,在LinkedIn上拓展人脈關係網,而且其觸網可直達世界上各個角落。透過LinkedIn,你可以建立更高格局的人脈網絡,在上頭交朋友的最佳籌碼是你的專業能力以及你是誰,你可以大方展現你的特質及優勢,增加專業能見度。

由於LinkedIn提供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享有知名度,是職場工作者用人脈找國外工作的最佳網絡平台。具有國際觀、將職業版圖擴大至全球各地,且對職業生涯重視的職場工作者,是最需要在LinkedIn上好好經營個人頁面(personal profile)的族群。

加入LinkedIn如同取得5百大招聘書

使用LinkedIn建立自我品牌究竟有多重要?以個人的角度來看,除了專注於提升專業能力,也需要花時間思考如何推銷自己,你我都不是李遠哲,沒有得過諾貝爾獎,該怎麼讓自己被看見,讓別人掏錢買單?把自己當成品牌經營,有效提高國際能見度,讓世界看見你是誰,你就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發揮專業能力,證明自己的價值,LinkedIn就是一個讓你塑造品牌形象的平台。

你甚至可以在LinkedIn上獲得連獵人頭公司手中都沒有的職缺,有些國際大公司對人才非常挑,他們不一定會把人才招募這件重責大任交付給獵人頭公司,而是透過LinkedIn直接鎖定人才。

舉例來說,蘋果(Apple)之前來台灣找徵才,他們只挖角台灣某幾家公司的人才,鎖定人才後再透過LinkedIn個人頁面了解其專業技能,確認該人才滿足他們所需的基本條件,才有機會進行下一步的面試。蘋果不透過獵人頭公司找人才的部分原因在於,蘋果要的工程師不只要具備原有的專業能力,還得擁有英文口語能力及國際視野,而能夠妥善經營LinkedIn的人才,就足以達到蘋果要求的基本條件,透過第一關LinkedIn的篩選後,再透過後續的面試,確認彼此的契合度。

此外, 如果你有志加入新創公司(startup),認真經營LinkedIn也可以讓你更容易被他們看見,國外的新創公司(如Uber, Airbnb等)也同樣會使用LinkedIn招募人才,除了成本低外,還可以快速接觸到全球的人才。

或許我們可以利用台灣跟新加坡在LinkedIn的人數比例,做為人才國際能見度的參考,我們可以從以下的比較瞧出端倪。

LinkedIn亞太區總部新加坡的人口總數5百多萬,LinkedIn註冊用戶便超過1百萬人,占了人口總數20%,反觀台灣總人口數23百萬人,但只有60多萬人擁有LinkedIn帳號,而真正活躍的用戶數只有12萬人,你可以透過數字比較並了解兩國人才國際能見度的差異。

台灣人才若想要走出去,看看世界的競爭版圖,在國際上展現專業長才,建議你(妳)趕緊打開LinkedIn,開始編輯專屬頁面,打造個人品牌。如果你(妳)已經有 LinkedIn帳戶,那麼以下6 步、7招將告訴你(妳)如何讓自己的LinkedIn頁面更有競爭力,讓國際獵人頭顧問和招募專員更容易找到你(妳)!

6步建立個人品牌 第一秒就勝出

有句英文諺語說:「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意思是不要透過封面決定一本書的內涵,換句話說就是不要以貌取人,但無可否認地,我們每天都透過一些能簡單獲得的訊息,來判斷某些人或事的好壞。既然LinkedIn是社群網站,個人頁面便是你讓其他聯絡人了解你是誰的最主要又輕鬆的方式。請記住,個人頁面的撰寫要點是:建立個人品牌。以下6個必備項目可以幫助你更接近100%個人頁面,開啟你在LinkedIn上有效拓展連結的第一步:

1. 主標(Headline)
除了你的名字之外,主標是瀏覽者(非聯絡網內的其他LinkedIn用戶)對你的第一印象,是你成功抓住瀏覽者目光的關鍵。找出你的獨特之處,用精簡的字強化自我價值,讓別人願意與你產生連結(connect)

2. 摘要(Summary)
這是極度重要的欄位。你可以闡述你是誰,例如你的個性特質及價值觀、做過的事情,或是追求的工作氛圍,最好可以透過一些專業經驗來證明,創造一個別人模仿不來的專屬簡介。撰寫的目標是要讓瀏覽者對你留下印象,願意花時間繼續了解你,你也可以適時加入關鍵字,讓你更容易被搜尋。

3. 經驗(Experience)
經驗包含工作、兼職或是志工經驗,任何可以證明價值的經驗都囊括在內,至少列入2個。你必須思考如何用這些經驗證明自己,吸引具有相同理念的關鍵人物前來瀏覽你的個人頁面,並與你產生連結。連結為先,只要你的簡介和經驗能證明你是招募官在找的人才,面試等求職階段一切都好談。

4. 專業技能及知識(Skill&Expertise)
完成摘要和經驗欄位後,基本上已經有效增加你被搜尋到的機會,而填寫專業技能及知識,更能加深個人檔案的說服力。這裡提供一個較有系統的方法:(1.)列出各時期的經驗(2.)列出各經驗的各項技能(3.)挑出最常用的專業技能(4.)細分類(5.)取得推薦。記住,擁有多樣技能不一定最好,技能是否專精、與經驗相關、口碑好壞才是重點。

5. 推薦人(Recommendations)
推薦是個人頁面中唯一由第三方撰寫的欄位,也是台灣用戶最必須加強的部份。以國外而言,建議每項經驗至少要有5個推薦,但是台灣使用者少,要在LinkedIn上建立連結已經不容易,全英文推薦信更添困難,因此以台灣的情況來講,每個工作經驗如果能有23個推薦就足以證明你的能力及國際化程度。

6. 專業照片
雖然在國際求職時,履歷上不一定會放上個人照片,但你一定要在LinkedIn個人頁面放上一張足以為你建立專業形象的好照片,因為放上照片後,才有機會達到LinkedIn個人頁面的100%完成度。

根據美國招募官在LinkedIn 上的經驗,放上照片後,你的邀約成功率將增加5倍,而根據LinkedIn的說法,放上照片則能讓你被搜尋到的機率,比沒放照片的用戶高出7倍,可見照片非常重要。

最後,要提醒的是,台灣用戶的個人頁面上容易出現錯字,這是我們自己也常犯的錯誤,因此我們建議在寫個人頁面時最好校對3次以上。當你完成以上項目,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拓展人脈。

7招經營人脈 關係才是王道

人脈需要經營,跟現實生活一樣,你必須在LinkedIn上逐步累積別人對你的好感度及信賴感。分階段而言,你得先整合既有人脈,透過E-mail通訊錄,或是學校及公司名稱搜尋有LinkedIn帳號的朋友,你也可以瀏覽朋友的人脈清單,找到被你遺漏的朋友。第二,積極拓展新人脈,讓更多人看見你。想要結交新朋友得自己積極主動,掌握7個招式,讓你在LinkedIn上拓展人脈無往不利:

1. 加入社團(Group) 發表想法
你可以加入針對專業領域所開設的社團,每天花一點時間追蹤每位分享者的想法,吸收新觀點或是參與討論。你也可以發表個人想法,尤其當上頭都是西方觀點的時候,你的東方觀點容易讓人感到驚艷。

2. 客製化邀請函
交朋友誠心誠意最重要。雖然LinkedIn很貼心,幫用戶寫好了邀請函,但在邀請你重視的朋友與你連結時,最好針對他所發表過的言論或是個人頁面內容,客製化專屬邀請函,讓對方覺得被尊重,提高連結成功率。

3. 定期性更新
定期更新自己的個人頁面,讓別人清楚了解你的工作動態,頻率不用高,重點是更新內容的內涵。未來你也可申請在LinkedIn上寫你的部落格,它能有效呈現你的個性特質,以及思考方式。

4. 當一個新媒體人(Curator)
LinkedIn上看到好文章的時候,你可以分享給朋友,但我們建議最好加上自己的意見,否則附加價值很低。你可以點出這篇文章的重點,以及你欣賞的段落,不必長篇大論,但必須是你思考過、消化過的東西。

5. 跟心儀企業的員工做朋友
追蹤心儀企業的頁面,找到可以為你牽線的關鍵人物,透過邀請或是介紹(introduction)功能,跟他們交朋友。

6. 別小看層層連結的關係
根據觀察,Google的員工很多來自MicrosoftYahoo!,假設你很想進入Google工作,卻找不到關鍵人物,你也可以先找出Yahoo!奇摩或是Microsoft的員工,跟他們交朋友,因為他們一定有同事在Google工作,誰說不能靠微軟員工介紹谷歌工作。

7. 善用InMail
當你付費升級成求職者(Job Seeker)方案後,你會有5InMail 配額,就像是5發讓你絕處逢生的子彈。你可以在關鍵時刻寄InMail給你想連結的對象,對方若有回信你才會被扣掉配額。
好人緣必非一夕養成,需要持續花費時間與精力經營,千萬別等到需要幫忙時才想起朋友,真心付出是最大前提。利用以上7個小撇步在LinkedIn上拓展人際關係,為自己儲蓄人脈存摺,同時也別忘了回頭關注老朋友的最新動向。

連結優秀人才.com

除了個人利用LinkedIn跟國際接軌,企業也可以在LinkedIn上經營雇主品牌,藉此找到A+人才;當然你也可以在LinkedIn上做生意,尋找供應商。許多企業都擅長利用臉書或Line等平台創造話題,吸引顧客上門,但若想要吸引合適公司組織運作的人才,不妨拓展陣地到LinkedI上經營公司頁面(Company Page)因為會經營LinkedIn,還追蹤公司主頁的人才,通常具有企圖心,再來是他想要更了解這家企業,因此當企業在LinkedI上針對這些追蹤者發布相關資訊,或是提出話題討論,不僅可以促進交流,更可以在人才心中留下好印象,塑造雇主品牌。

我們可以說,LinkedIn就像人才寶庫,上頭擠滿了優秀的國際人才,只要透過簡單的點擊動作,企業就可與所需人才產生連結,找到適合企業的優秀人才。打個比方來說,台灣企業若想要招募印度人才,以往的方式是先找出印度人的求職管道,再透過合作方式請印度當地協助招募,有時甚至還得在印度設立分公司,勞神傷財。但如果在LinkedIn的公司頁面設立職缺,讓所在地設定在印度的人才可以直接接收到招募訊息,企業便能直接地描述所需人才的標準,減少跟第三方溝通接洽的時間。此外,使用LinkedIn的人才都有一定的專業能力,等於幫企業先篩選過優秀人才,提高求才達陣率。

現在,打開LinkedIn告訴世界你是誰。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43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