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2014/1/4 「QE退場 操之過急?」

QE退場 操之過急?

摘錄自:天下雜誌 經濟學人電子報                        2013/1/3
2013-12-25天下雜誌 538 作者:經濟學人
 
天下雜誌 經濟學人電子報 - 20140104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提供
美國聯準會將縮減QE規模,全球投資人報以掌聲。但QE真的能功成身退嗎?或者又是一次操之過急的決策?

幾個月前,即將結束八年美國聯準會主席任期的柏南克看起來不太有把握,到底他最大膽而備受爭議的政策舉措,是否真的奏效而提振了經濟。

現在迷霧似乎已大致消散。柏南克與其他聯準會理事於十二月十八日宣布,將縮減龐大的回購公債計劃,也就是所謂的「量化寬鬆」(QE)。投資人報以掌聲,主要大型股票指數都應聲大漲,創紀錄新高。

柏南克說「量化寬鬆即將讓經濟達到我們的目標」,也就是讓美國經濟回到可持續成長的軌道上。這是否真實,到他一月三十一日任期屆滿時,可能都難有結論,但目前市場似乎所見略同。

聯準會是從二○一二年九月開始實施目前的第三波量化寬鬆。與前兩波不同,這次是沒有金額上限,也沒有明訂結束日期,也就是會持續執行,直到就業市場前景清楚地顯露出好轉的跡象。

當經濟好像不太動得起來時,聯準會和市場投資人都擔心:如果經濟就是無法提振,怎麼辦?能毫無底線地一直印鈔票嗎?那些不好的副作用,例如資產泡沫,會不會因其負面影響而令政策目標無法達成?

今年夏季,當經濟仍不穩,而國會竟決議讓政府停擺時,柏南克決定暫緩實施QE退場。

景氣回溫 QE加速退場

就從那時開始,有如奇蹟一樣,整個趨勢開始反轉。

就業機會增加的速度上升、失業率下降(雖然主要的原因是求職人口萎縮),零售銷售和製造業活動也開始活絡起來。國會宣布停止內鬥,並且通過了預算,首次溫和地放鬆債限,而全球經濟也露出了復甦的跡象。即使房貸利率因為預期心理而飆升,房市反彈動能減緩,卻沒有崩盤,十一月新屋開工率,也創下了金融海嘯後的新高。

柏南克並沒有宣布任務已經圓滿達成。QE還在繼續,只是規模縮減。從一月開始,聯準會將把每個月的公債回購金額,從原先的八五○億降到七五○億美元。之後,聯準會會在未來的會議上,逐步削減回購規模。

柏南克在會後記者會表示,他預期QE會在明年底完全退場,但強調這會視當時經濟是否有如預期達到目標,也就是美國二○一四年經濟成長年增率得達到三%、失業率要降到六.五%(聯準會最新預估一四年經濟成長介於二.八~三.二%,失業率預估在六.三~六.六%)。如果低於這個目標,就會暫緩縮減回購,如果強於預期,就會加快退場。

最重要的是,QE規模縮減,聯準會把短期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承諾卻更堅定。

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先前已經表態,短期利率會維持在目前水準,一直到失業率降到六.五%以下。這次會議又再次重申,並強調「特別是如果通膨預估還會持續低於二%的目標區。」從FOMC的預估來看,要到二○一五年或更晚才有變化。

這次縮減回購公債很有可能又會是另一次過早行動。聯準會都是停掉前兩波的QE後,才又因為經濟不振,擔心陷入通貨緊縮,才又重新啟動。

FOMC的預估幾次下來都證明是太過樂觀。兩年前,他們預估美國經濟在二○一三年會成長三.二%,但一年前下修到二.六%,結果目前看起來才差不多二.二%而已。

再者,通膨率很頑強地降至一.五%附近。FOMC也認為一四年通膨不會有太大起色。低通膨一方面是實際通縮的預兆,本身也是個難纏的問題。

如果家庭預估通膨會維持在低水準,但實質利率攀升,就會縮減消費需求。QE是反映FOMC思緒的重要訊號,不僅只是對經濟的實際影響而已。因此,縮減回購規模的決定,可以被解讀為對低通膨的被動接受。

波士頓聯邦銀行總裁羅森格倫就對縮減QE規模投反對票,理由就是失業率仍高,而通膨仍低於目標區。

QE政策 是功是過難定論

柏南克指出,他認為通膨的下降主要是因為醫療成本上漲速度趨緩等的短暫因素,會緩步回到二%。如果到最後仍看不到通膨升溫,是否會令QE回到原先規模,目前還不清楚,但如果真的回調,代表零利率政策還會維持更長的時間。

底線是,聯準會所期盼的經濟成長要能比通貨膨脹下降的速度更快。在此時宣佈減少購債金額是否正確,不僅對經濟影響重大,對柏南克的歷史評價更是如此。

柏南克在被記者提問時表示,聯準會在二○○八年金融海嘯之際所做出的創新對策,後來持續推出的量化寬鬆,及訂出前瞻性目標以克服零利率政策所帶來的箝制,功過一定會受到貨幣史家的研究與評斷。

與一般在華府坐穩高位的官員作風不同,柏南克甚至指出自己的錯誤:「我們太晚認清危機的發生,是我太晚認出危機。回頭看來,這是個傳統而經典的危機,只是躲在非常不同的偽裝之下,由不同的金融工具、不同型態的機構所引發,導致歷史學家如我,竟未能辨識其嚴重性。」

然而,大多數的金融貨幣專家已經對柏南克處理危機的對策,給予極高的評價。他們未來幾年會持保留態度的,反而是危機之後是否給予經濟足夠的調養?是否提供了有足夠創意的貨幣政策來提振就業?是否過於急躁,製造出令金融失衡和未來通膨飆升的病因?

柏南克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我希望我能活得夠久,看未來的教科書會怎麼說。」(林昭儀譯)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