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2014/11/16 「不真實的韓劇老人形象:韓國長者福利生活堪虞」

不真實的韓劇老人形象:韓國長者福利生活堪虞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11/12
2014/11/06
作者: 鍾樂偉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1116


喜歡韓劇的朋友,想必也會有經常留意到劇集中的老人角色。一般而言,他們不是生活無憂,就是過著令人羨慕的奢華生活,不管是什麼背景的人,總是手拿著最新款式的手提電話。這就是韓劇向外界形造的一個關於韓國長者形象。

然而,尤其記得早多個月前英國BBC的一篇報導,原來近年韓國不少老婦人,因為傳統的家庭價值被瓦解,子女也要應付支不抵債的生活壓力,因而抵受不住經濟上的衝擊,被迫走上賣淫的不歸之路。我們才知道,其實在韓劇的風光包裝背後,韓國老一輩的生活卻不是擁有應有尊嚴地活下去。

關於韓國長者步入人生晚年後的生活安排,單從韓國電視台的廣告便可以略知一二。在電視台節目播放間的廣告中,其實當中不少都是一些銷售有關老人保險的推廣廣告,有的是普遍醫療保險,有的是癌症保險,但全都是私人公司安排的投保產品。可想而知,原來在韓國裡,一般長者都必須依靠個人保險才能渡過晚年面對體弱多病的困境。那麼,為什麼這與我們一直的認知下,韓國是一個重視儒家價值,必定要好好服侍家中老人的想法有如此大的出入?

長者增速遠超出生率

跟西方國家發展的軌跡不同,韓國從二戰後建國起至60年代以前,經濟仍是停留在極落後的階段,社會也混亂,根本沒有社會保障制度可言。雖然自60年代起,韓國政府開始建設「福利國家」的目標,設定了不少社會保障法律,但由於當時韓國朴正熙政府把經濟增長視為國家最高使命,分配式社會保障然最終只是口號而已,那些法律付諸實施不多,而且當時國民對社會保障的要求也不算強烈,因為只要能解決基本生計便能滿足。所以,福利保障於整個經濟啟蒙期內,不算是有任何進步。

到了70年代中期,雖然韓國國會、政府、老年團體、老人福利設施經營者等各界都提出了制定老年人福利法規的訴求。然而,當時的國情仍然是將經濟開發放在了首位,而且由於儒家中尊敬老人的傳統,國民也有著老年問題應由家庭內部來解決的思想。因此,老年福利問題未能納入法制軌道中。

但經過多年努力後,《老年人福利法》終於在1981 65 日於韓國立法通過。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為了解決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滿足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多年來《老年人福利法》已經歷了多次修訂。於此福利法內,當中最大的出發點是認為韓國的老年人,年輕時為養育子孫及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付出了所有,因而所有長者到今天應受到社會的尊敬,並享有健康、穩定的生活保障。

老年保障杯水車薪

雖然如此,現在法律上把每年102日定為韓國老年日,65歲以上長者也可獲得敬老年金,每兩年一次免費體檢,他們更可以獲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折扣優惠,但是韓國老人人口的增長的速率卻遠超於出生率,造成長遠經濟發展潛力因欠缺青年人而出現危機。2000年,韓國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2%,已進入聯合國規定的老齡化社會之列。推算到2030 年,韓國人口老化指數為213.8%,老年人口依賴比為37.7%,平均每3 位工作年齡人口要扶養一位老年人口,到那時,韓國政府需要負擔的老人福利,必定會為他們國家經濟帶來龐大壓力。

人口老化於韓國當下,固然是影響他們發展的一大絆腳石,但原來除了長者比例於韓國社會中的比例不斷增高,迫使政府提供更多老人保障外,當前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目前韓國老人貧窮的比率高達38.6%,是全體國人貧困人口比率11.9%的兩倍多,三成獨居老人得靠政府低收入戶補助金過日子。這些問題,都是指向一個方向老人問題不但影響未來的社會生產力,同時更引爆了即時的經濟危機。

雖然近年來韓國陸續實施許多老人年金措施,卻因起步慢且申請資格嚴謹,所以受惠者很少。根據過去在職受惠的公保或勞保等國民年金者,在總人口中僅有25%左右,受惠貧困低收入者津貼的老人也僅有8%左右。可見老年保障根本不到位。

由於失去保障,貧窮便成了避免不了的問題。當中的原因,一部份是因為不少長者其實都是獨居,不會與子女同住,有違了我們一直所想,韓國人尤其重視傳統家庭價值的觀念。參考2011 年韓國政府公布的統計,全韓國中,獨居(單身)老人或老年夫妻的獨立家庭佔全國家庭中有老人家庭的比率高達52.3%。而且,另一個關於供養父母作為其義務的問題調查中,認為父母自己解決的回答率,從20062011年間增加了5%。從以上數字不難獲知,韓國社會隨著逐漸高齡化,大多數的老人需要經濟安全上的協助保障。

高齡仍須工作糊口

另外,原來在韓國近六成高齡人口中,絕大部份都出現經濟問題,是因為在步入退休期前,不少老人都是在年少時缺乏長遠退休生活的計劃,到退休時根本未有準備好養老金,結果很多長者希望能重新就業來補貼生活費。OECD 國家中,韓國高齡就業老人的勞動參與率有9.4%,中僅次於冰島,成為世界第二高。

這些都是因為這一批長者,在經歷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韓國稱為「IMF危機」),由於國家整體經濟結構調整,被迫提早退休成為普遍現象,不少於55歲前後便已失業。但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它們的退休金制度相對全面,因此提前退休不會為國家經濟帶來衝擊,但韓國在退休金制度尚不十分發達的情況下,有能力工作或願意工作的國民卻因經濟轉型而失去工作 的機會。結果,便產生了一大批高齡仍需工作糊口的長者群。

拿著一筆過的遣散金,有的不懂理財的便在數年間花光,成為慢性的老人貧窮;有的則開設自家的營業小店,繼續生活。在韓國自家經營的小店中,經營者原來近6成以上都是50歲或以上的長者。可是,他們欠缺投資視野,而且又要面對連鎖店的強大競爭,很多在生意營運上都是極度艱難,不少也是負債纍纍,當中破產的案例更也比比皆是,這也不難怪近年韓國也有被稱為「老人自殺共和國」。

現在在韓國的長者,他們都是曾經在60年代、70年代咬緊牙關地過著,為國家忍受著每天工作15小時的工廠艱困工作,為家人的未來爭取改善生活的可能,把生活與時間通通都奉獻於公司,為今天韓國各間能夠蜚聲國際的公司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如果沒有他們,韓國社會就不可能享受如今的生活水平。儘管如此,如今他們卻被社會拋棄,被逼上死亡的絕境,這些都是在韓劇中看不到韓國的真實一面。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月刊》11月號(第452期),轉載自鍾樂偉FACEB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