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便宜 殺了台灣美食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9/4
2013-11-13 天下雜誌 535期 作者:陳一姍、謝明玲
圖片來源:黃明堂 |
當食品業醜聞從單元劇變成連續劇,台灣美食島瀕臨陸沉邊緣。島上的人突然發現,便宜的高級、廉價的奢華,只是自欺欺人;薪資不漲,購買力居高不下,可能是作繭自縛。是誰,殺了台灣美食?
二○一三年十月二十三日晚上,全聯福利中心板橋江寧店員工忙著將爆出問題的大統沙拉油下架。突然間,一位憤怒的中年婦女打開油桶,往貨架、員工身上潑去。前一天,也有一位老伯伯,在全聯沙鹿店潑油。
「工作人員被這樣對待,我真的很心疼,」全聯董事長林敏雄難過地說。
退貨要求購物證明,是因為先前有油品經銷商拿六百桶油,佯裝是跟全聯買的,甚至有民眾拿了回收場,都已經壓扁的瓶子來退費。由於迄今不知怎麼跟大統求償代墊款,才會要求證明。
過去兩年,塑化劑、無米米粉、混米、毒澱粉、摻香精的假天然麵包、化學禁品染色的橄欖油、蔬菜麵……,台灣二十家上市食品公司,已有四分之一牽涉其中。
過去一個月,新加坡、大陸接連扣押了富味鄉麻油、大統、味全油品,下架潮已擴散至加州。
「食安問題拖下去,台灣經濟會受影響,」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說。
更嚴重的是,「台灣社會給予世人的美好印象,是其濃郁的人情味;日本……同樣讓人具有很高的安全感。兩地社會的民風都反映了寶貴的誠信價值,也因此醜聞的出現,教人倍感吃驚及失望,」新加坡《聯合早報》八日社論「食物造假所揭示的問題」評說。
台灣人對於美食王國的信任與自豪瓦解,讓人焦躁、甚至暴力。到底是誰讓台灣美食王國蒙羞,三個數字,也許可以做為探索的起點。
不健康的便宜 代價是欺騙
過去十二年,我國內銷品原物料漲幅一九四.七%。
同期,內銷品最終產品批發價漲幅一四%。
同期,台灣平均薪資漲幅九.三六%。
這三組數字描繪出了一個圖像:天然資源缺乏,糧食進口國台灣,原料價已漲了兩倍。但台灣卻很會變魔術,台灣薪水不漲,物價也跟著不漲。因此在國際評比裡,台灣人購買力高達人均三萬八千美元,還名列前三十。
如今幻象被揭穿了,不健康的便宜,代價是欺騙。忙著賺錢、求生存的通路與廠商,不准漲價的消費者、媒體、民意代表與政府,常常缺席的公權力,讓這場騙局長達七年之久,撒旦不斷引誘更多浮士德。
「大統報價一直低於我們一○到一五%,行銷促銷配合度又很高,所以他的通路我根本進不去。我過去幾年很納悶,我做油做這麼久,為什麼會輸他,但也只能佩服,」植物油製煉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福壽董事長洪堯昆說,直到最近他才知道答案。
在公會的名冊上,福壽一九五三年設廠,大統長基二○○三年才設廠入會。
福壽是台灣第一家植物油公司,過去四年,黃豆價格飛漲,本業毛利率折半,去年虧損。但這次查出摻棉籽油的福懋,毛利惡化的速度較慢,且無虧損,令他百思不解。○八年正是福懋開始混油的時點。
而大統更在短短十年,打敗許多老大哥,攻進大潤發、愛買、全聯、家樂福四大量販店通路,拿下味全代工訂單,七年獲利超過台幣二十億以上。
「標榜百分之百,卻比較便宜,」彰化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黃智勇說:「他要搶的是這塊市場。」
在起訴書裡,特別要求對高振利從重量刑,因為犯行重大。
起訴書洋洋灑灑列出高振利、公司內調配室科長、以及作業員的八大犯行,包括:加銅葉綠素謊稱百分之百橄欖油,完全不含辣椒油、以紅色素調色的辣椒油、完全沒有花生油的花生油。
高振利一開始態度強硬,還一度辯解,是因為不願洩露祕方,其實他半夜會偷偷到油桶加上花生純油,只是員工不知道而已。
「他真的『純』到連一滴花生油都沒有,」檢察官葉建成迄今說來,還是激動。
另一位檢察官鄭智文則在繞廠區時,身邊的人不小心滴到高振利用來調油用的油精,臭味遲遲不散。「油精很臭,但加在花生油裡一點點卻變得很香,」他說。
洪堯昆強調,並不是所有業者都沒有誠信,用騙來生存,否則植物油製煉公會不會從極盛時期近兩百家廠商,到現在只剩十七家。「混油不是業界公開的祕密,」他直搖頭說,這是推託之詞。
積非成是 是條不歸路
食用油市場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在其他食品業也同樣上演。
以米粉為例,根據國家標準,米含量過半的米粉才有資格用「米粉」這個名字。但今年初,台灣人才恍然大悟,在各大通路與小吃攤,二十年來早已熟悉的口味,其實是玉米澱粉做的「偽米粉」。
「我們生產的純米米粉,人家反而覺得是假的,」永盛米粉第三代曾銘耀說。
五年前,因為品牌廠抽單,加上預做準備,以應付大陸低價米粉的競爭,永盛米粉裁掉八成員工,玉米澱粉米粉代工的業務完全放棄,營收砍掉九成,決定只做純米米粉。沒想到這是一條異常難走的路。
在米粉節擺攤,一包米粉售價是人家三倍,說話要很謹慎,以免打擊同業。純米米粉成本高,又要賣得動,因此能給通路的毛利比傳統少了三分之一,很難打進通路。
曾銘耀也設了網站,「但消費者是健忘的,無米米粉事件那兩、三個禮拜,訂貨量暴增。但現在一天一張訂單就不錯了,」他說,里仁、主婦聯盟還是他的主通路。
「做玉米米粉的工廠是回不去的,」一位食品研發經理舉例,一旦習慣低價量產,投資了大量的機械設備,就很難回頭。
譬如,純米粉要做十二個小時,玉米澱粉米粉只要六小時。雖然賺得少,但賣得多,也比較輕鬆。
米粉的例子顯示,犯規行為第一時間不處理,在競爭市場,整個行業就會向下沉淪。
「一片烏鴉當中,這白的也承受很大的壓力,檢舉是誰,大家都知道,」監察委員程仁宏也說。
裁判缺席 通路縱容
「食品業生態的關鍵還是執法,」曾銘耀說。
混油事件爆發後,許多業者與通路商常說,台灣食品沒有標準,無法把關。
但《天下》記者追蹤發現,《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細則明訂,食品成分應符合國家標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針對食品的國家標準,就有五四一項,「所有的標準訂定時,公會、大廠都有來,他們絕對都知道,」一位標檢局公務員忿忿。
我國對於電梯、防火器材、電器電腦用品,長久以來,都有強制送檢的要求。送檢費用由廠商負擔。但對於單價較低的食品業,只有GMP、CAS、吉園圃等自願性的產品標章,其餘全得靠全民納稅,政府管理。
即將出版《監察食品衛生安全》一書的程仁宏指出,日本每位國人分配到的食品衛生安全經費是台幣四十五元,美國是一百六十元,英國是一百五十八元,香港是四百五十八元;但在台灣,二○○九年時每位國人只分配到十二元,二○一三年時增加到三十六元,還是與先進國家有很有差距。
前食品藥物管理局(現升格為署)局長康照洲也指出,他在塑化劑事件後,曾提案全國再增加約五百名稽查人力,但當時只增加了四十五位。
政府也放任GMP標示被濫用。
GMP協會秘書長陳建人指出,其實GMP是針對一個一個產品認證,大統一三五項產品中,只有十七項有GMP標章,這十七個產品目前沒問題。
富味鄉認證的是芝麻醬,而非芝麻油。但大統、富味鄉把GMP標誌高高掛在工廠上,儼然全廠認證,這個業者協會卻鄉愿地不制止。直到最近,經濟部長張家祝才決定,GMP要採取全廠全產品認證。
公權力缺席的食品生態系,在過去十二年,台灣加入WTO、追求低價的通路當道,使得不健康的便宜更形惡化。台灣陷入一場「向下沉淪的追逐」。
儘管在《公平交易法》上,除了統一超商今年剛達到獨佔門檻,台灣的量販店、便利商店等連鎖通路,並不具法定的壟斷力。
通路主導向下沉淪的追逐
但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認為,實質上,這些通路全面改寫了台灣人的消費行為,設定了台灣的消費文化──追求低價。
「通路經理業績要達標,就是要壓成本,通路的確是製造商最大的壓力來源,」黃淑德說,「中國的豬肉比台灣高價,大家不會覺得怪怪的嗎?」
黃淑德坦言,通路商如果要把關,投資很大。主婦聯盟以合作社型態經營,六百項產品,每年檢驗費就高達四百萬。量販店動輒一萬件商品,推估就得花七千萬左右,佔獲利五%上下。
通路把關,還需要法律配合。
好市多台灣區人力資源暨行銷企劃部經理王友玫坦言,跟美國標準相較,台灣的法規並無強制要求製造商要追溯原料來源,好市多較難要求。但,十一月起,好市多已開始檢驗賣場上的國產品成分。
一位不願具名的通路業者吐苦水說,過去幾年,每到油電雙漲、媒體批評、立委質詢,政府就找通路去談,要求不准漲價,成立抗漲專區,還會比較DM廣告。
日幣貶值也找業者開會,討論通路商品該降價。殊不知,許多通路是以美元或是港幣計價的,而不是日幣,「政府不該一直壓物價,自傲物價受控制。而是該想辦法經濟成長,讓大家收入多,」他說。
「廠商有沒有暴利,許多只要一看海關進價和售價就知道了。問題是誰敢說真話?誰敢說不查?」一位經濟學背景的內閣閣員說:「這次不是市場反噬嗎?」
媒體與民眾一遇漲價就罵,民代壓政府,政府壓通路,通路壓廠商,廠商沒人管,道德無底線,不健康的便宜如今回頭來反噬一切。
市場反噬 逃不開惡性循環
更深層的教訓是,台灣嘴上追求創新,骨子裡卻依舊追求降低成本,是讓台灣所有商品與服務陷入低價競爭的真正理由。
以最近引發討論的鼎泰豐炒飯加醬油為例,鼎泰豐是台灣少數獲得米其林一星的餐廳,決定客製化加醬油的炒飯得加價五十元。爭議一出,媒體全聚焦在醬油成本只要一.三元,砲轟它賺了暴利,把米其林一星餐廳拿來與路邊攤比成本。鼎泰豐最後決定不再客製炒飯。
程仁宏指出,有業者私底下告訴他,顧客常回來抱怨,說自己的產品放三天就發霉,其他人的產品卻可以放一星期,他只好跟其他人一樣,添加防腐劑。
「這變成是惡性循環,」程仁宏說,消費者也要重新檢討。消費者要香的、放得久的,業者就出現標榜純天然,卻可以放很香,很久的食物。
面對崩潰的生態鏈,幾乎所有人一致認為,立法與行政部門必須率先擔負「重設遊戲規則」的任務。
「所有制度、法令的問題,幾乎這案件都看到了,」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過去一個月來,這位陽明醫學院畢業,卻選擇在公衛領域奮鬥,追求更普及影響力的公務員,常常忙得一天只吃了早餐。
廢墟重建 由他律到自律
葉彥伯認為,除了人手問題,法規面必須儘快補足「源頭管理」的法條。對於生產廠商進出口的資料是否要保存、保存多久都應該明定。食材原料的管理與標示也應該明定記載方式。當記載不實,更應明訂罰則。
「整個政府管理的效能非常差,」他感嘆,台灣食品管理還在三十年前的水準。
程仁宏也批評,雖然人員、資源要再增加,但更重要的是,人要放在對的位子,錢要用在刀口上。
他舉衛生福利部最近請業者切結的命令為例,切結後,業者油品還是出包;塑化劑時,政府要求業者每個產品都要貼出檢驗證明,但這張證明,卻無法證明和銷售的是同一批。「像這種人力就是做白工,」程仁宏說。
因應預算吃緊,稽查人力無法補足,政府也可考慮效法其他行業,要求食品大廠與主要通路商,製造與銷售產品強制送驗,自行負擔檢驗成本的責任。
曾任消基會秘書長多年的程仁宏認為,消費者也應該體認,不是所有的東西都不准調整價格。適度精算成本,合算後,適度的調漲,政府就不能管太多。否則,業者寧願不做了,這樣對消費者也不好。
魔術是一種幻術,霧散了,面對傷痕累累的真相,台灣文化的心口不一,重建健康的食品生態系,是政府、消費者、業者與通路商即刻的共同責任。
認清台灣天然資源缺乏,糧食受制於人的事實,全民也必須改變觀念,更珍惜食物,而非一味追求低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