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2014/9/15 「每筆小錢記清楚,不如管好花錢大原則」

本期簡介 

天下文化‧行銷管理報 電子報 ~《讓錢找到你》- 20140915

你的金錢邏輯,需要革命!

人人都說,賺錢不容易,
那麼,何不讓錢找上你?
改掉處理金錢的壞習慣,建立自己的理財主張,
你也可以輕鬆打造招財體質,完成人生所有的夢!

◎你是否也是這樣──
‧存了一堆現金捨不得花。
‧明天油價上漲,今天排個一小時也要加到油。
‧買包衛生紙貨比三家,卻大花數十萬買自己不是很懂的股票基金保險。
‧聽別人說某支股票會漲,你馬上跟著下單。
‧年過四十還在問:「錢都到哪裡去了?」

如果你誤踩以上地雷,
小心!你的理財觀念,可能出了不小的問題!


精彩書摘 

每筆小錢記清楚,不如管好花錢大原則

摘錄自:天下文化‧行銷管理報 電子報 ~《讓錢找到你》   2014/9/12

小錢精明,
大錢糊塗,
那就完了。──英國諺語

一談到理財,絕大部分的理財專家,都會請你記帳。很多人堅稱,記帳是變有錢的關鍵。

我要說的是,金錢分配原則比記帳來得重要!

說到這一點,我有點汗顏,因為我從沒有記過帳。就算年輕時想要仿效朋友,努力記一下帳,也持續不了兩天。

至今,我還是必須大言不慚的說,記個人日常生活流水帳實在不適合我。
不過,我從來沒有讓支出超過收入。從領零用錢時就是如此。

之所以從來沒超支過,靠一種「大概如此」的方法來量入為出,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我很早就有業外收入。不可諱言,在那個貧困的年代,收到幾百塊稿費,還真的滿讓人興奮的。有時我也搞不清楚自己的「初衷」,到底是熱愛文學還是熱愛稿費,應該說是熱愛文學及它帶來的稿費吧。我的第一筆稿費是小學三年級時投稿賺的,雖然此後有被 退稿一百次以上的紀錄,到偶爾有業外收入,我當然可以比別人大方些。

那時我有個好友,她是外地生,而且還是一個清寒家庭的養女(不容易吧,這樣她也考上北一女,後來,聽說她後來很成材成為某大學的教授),根本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我還負責她的晚餐,只要跟我吃飯,就是我請客(還好,我本來就吃不多)。

其實,金錢管理和時間管理的「共通性」是很高的。

唸北一女,課業實在沉重,也許你會說,讀書都不夠,怎麼可能有時間寫稿,何況那個可怕的宿舍是十一點就全面熄燈的。

這就需要良好的時間管理了。趕快把明天的考試搞定,剩下的時間就是我的。
是的,開源一定比節流重要。用自己賺的錢會大方得心安理得。

二,我有「先苦後樂」的習慣。

當我必須支配自己的生活費,每個月月初拿到三千元時,腦海裡就自動有三十個格子出現。我習慣先把三分之一當成「不被用到的錢」,剩下的二千元,平均每天可以花六十元(還要保留每個月回鄉搭火車的交通費)。

月初我每天可能只花四十元,到了月底則開心的花八十元。至於稿費外快,則是用來買書或文具或衣服的基金。雖然沒有精算過,也不必錙銖必較,但因為已經有了這樣的習慣,所以不曾超支。

如果用「嗑瓜子」來比喻人的消費習慣的話,我就是那種會把瓜子嗑到累積成一小把,才一起享受的人。有「不在一開頭大肆享樂」的習慣的人,也比較不容易在忽然變有錢時,失去理智沖昏頭。

想要量入為出卻又不想記帳,就必須讓腦袋裡有某種「隱形記帳本」,這個隱形的記帳本或電子計算機,在後來讓我評估任何投資時變得很重要。

我不在乎細節,但會研究「為什麼是這樣?」並且探討某些理財商品的本質,而不被一些動人的廣告詞所迷惑。這也是我在投資上雖然算勇敢,但並未像一群有錢朋友一樣踩到「雷曼兄弟債」血本無歸的原因。

三,理財掌握頭兩個數字比後兩個數字重要

我好友的外婆九十一歲時去世,好友形容她:「唉,到最後慢性病纏身,臟器都衰竭了,但腦還是很清楚的,連存款簿裡的個位數字都知道。存摺一直壓在枕頭底下,誰也不能呼嚨她。」

不過,婆婆如此省儉與精明,一生卻未曾寬裕與富裕過。

太在乎錢的尾數的人,最容易為錢所困,無法讓錢在自己人生中發揮最大的價值。

我始終不知道自己存款的尾數。但前兩位數字,我一直非常清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