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2014/6/5 「漲跌解密/美味代價 告別低豬價」

漲跌解密/美味代價 告別低豬價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6/3
2014-05-28天下雜誌 548 作者:林倖妃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40605
圖片來源:鍾士為
 台灣,曾是僅次丹麥的世界第二大豬肉出口國。18年來,卻禁不起口蹄疫和加入WTO的衝擊,出口停滯,產業衰頹。現在,是該打破「農畜產品就是低價」、「農業是福利事業」等舊觀念的時候了。

中午十二點不到,位於台北捷運劍南站旁的「勝博殿」已是人聲鼎沸。

勝博殿標榜的是日式炸豬排。裹上細緻麵包粉的豬排,即使炸過仍吃得出豬肉的原汁原味,用的卻是純正的台灣豬肉。

選擇台灣豬,主要是「電宰後的豬肉在冷藏溫度下,熟成經過七到十天,肉質最嫩也最鮮甜多汁,」嘗過二十多國所產豬肉的勝博殿總料理長潘明舉說。

他表示,豬的品種很重要,但再好的品種還是要經過當地改良,加上所餵養飼料,吃進去所散發的滋味硬是不同。

但這樣的美味,未來可能要付出更多代價。「很多物料都在上漲,」勝博殿採購經理江雯慧算了一算,豬肉已經飆漲過一輪,預計到第三季還會再上漲,過去半年內,芝麻也漲三七%,乾香菇更漲了八五%。

飛漲的食物價格,逼得很多餐廳店家撐不住,紛紛跟著喊漲。

事實上,不論是買菜的婆媽,或是外食族,都感受到這股壓力。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四月比去年同期漲一.六五%,創下十四個月新高,漲幅最大是食物類為五.○四%。

其中又以水果漲最兇達到一九.三○%,其次包括豬肉、雞肉等肉類漲一三.七九%。

終結「低價」小確幸

面對一向物美價廉的台灣,最近每天必備的農產價格紛紛往上走揚,造成食物價格上漲。除了季節性和疫病因素之外,和背後的政經因素也息息相關。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接受《天下》專訪時坦承,從上任後,就一直在跟「農產品就是低價」的觀念戰鬥,他要打破這樣的邏輯,改變農業的體質。

農產品低價早已是社會共識。陳保基說,多年來農業被看成是「福利事業」,農民權益要照顧,所以要補貼;消費者權利要照顧,所以要低價,中間就產生矛盾。

若舊有框架沒有打破,農業思惟沒有改變,無法吸引年輕人進入產業。另一方面,當台灣積極尋求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如果不從現在開始改,TPP一旦進來,我們還停留在補貼,農業就整個都垮了,」陳保基說。

陳保基的擔憂,無異宣告低價時代的結束。生活中種種因為價格低廉帶來的小確幸,都可能告終,但農業可能因此而有轉圜的契機嗎?

過去,農產價格一直掌握在政府手中。「油價、電價都在漲,只有糧食不能漲,這不是國營企業,是什麼?」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徐世勳曾經投書平面媒體,主張要讓農產品合理調漲。

農委會刻意壓低糧食價格,從農業資材、農藥,到漁業用油,甚至是飼料關稅,以各式各樣補貼來降低成本,「但農委會的錢,還是來自國人所繳納的稅金,這是不對的,」他說。

翻開農委會的預算,今年可用預算一二二二億元,其中六七%、約八二二億元全都用於福利與補助等法令支出,四九四億元用於老農津貼,糧政及休耕補貼一九七億元等。

福利政策不斷加碼,以至於真正用於產業輔導的額度僅六%(約七十四億元),當中用於產業結構調整所分配到額度,更不過十三億元。

資源錯置,造成產業結構調整速度,趕不上局勢變化。

回顧過去,養豬業曾經讓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揚眉吐氣。在一九九七年爆發口蹄疫前,台灣,曾經是僅次於丹麥的世界第二大豬肉出口國,每年宰殺頭數達一千四百萬隻,約四成輸往日本,數量更超越丹麥。

然而,一九九七年口蹄疫的發生,讓台灣出口停滯十八年。同樣曾發生口蹄疫的丹麥,卻在六個月內脫離疫區,並持續保有世界第一豬肉出口國的寶座。

丹麥和台灣從此走向不同的路。「關鍵在於,政府治理能力薄弱,以及對農業的想像很傳統,」台大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吳啟禎認為,政府未積極引進知識和科技創新,讓養豬業一蹶不振。

台灣在二○○二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情況更趨惡化。這一波開放外國豬肉進口(不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讓養豬戶數從一萬三千戶到今年已經降為八千五百戶;養豬數下降近百萬,從六七九萬隻,只剩下五八○萬隻。

「口蹄疫和加入WTO後的低價豬肉進口,使整個產業面臨逐漸衰滅的命運,」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嘆口氣,很多人再也養不下去。

最重要的是,習慣農產低價的台灣,讓食品安全更沒有保障。

在這波豬肉漲價聲中,台南地檢署即查獲業者,收購淘汰豬和病死豬,加工之後再灌入保水劑和保色劑,製成肉排,甚至是漢堡肉和三明治肉,流進大宗餐飲市場、國軍膳食和學校團膳。

農產價格最起碼要合理反映,徐世勳主張,農民能支付他的投資成本,食品安全也受到照顧。

價格,成為農業翻身、改變結構的第一步。吳啟禎解釋,大家說台灣生活便宜,但便宜反而是不好的。因為從經濟學觀點看來,一個國家參與國際經濟體系,產業部門有強有弱,關鍵在於優勢部門賺錢,要能分配,讓其他部門也能雨露均霑。

政府若是一味壓低農產價格,無異是讓優勢部門的獲利,無法和弱勢產業部門共享,「反而圖利少數人,讓大多數人受害,」吳啟禎提醒。

但要讓消費者願意掏出更多錢的關鍵是品質,除了輔導建立特色和品牌,更要靠標示。

標示制度:冷藏、冷凍、解凍

從五月開始,眼明心細的人只要進了超市或量販店生鮮賣場,都會發現繼雞肉之後,你我手上的豬肉,全都明顯標示是冷藏、冷凍或是解凍,方便每個人可以一眼辨識豬肉的來源。違反者依據「消費者保護法」,最高可處以一五○萬元罰鍰。

冷凍或解凍豬肉主要是國外進口,而冷藏則是國內生產。消費者可以有足夠訊息,決定以高價格買冷藏肉,或是買便宜的進口豬肉,其中的價差高達兩倍。

對於台灣豬肉的滋味,勝博殿總料理長潘明舉最清楚。即使嘗過在高檔餐廳才有的日本鹿兒島黑毛豬,「我還是喜歡台灣豬,汁多味甜,也比較有彈性,」穿著白色廚師制服的潘明舉描述,這和飼料配方和品種來源有關。

在全國擁有二十三家店面的日式炸豬排店勝博殿,每年要用掉二二○噸的台灣豬肉。以每份豬排平均一百公克計算,一年整整要賣掉二二○萬份,其中又以每隻豬身上只有約八百公克的腰內肉最受歡迎。

勝博殿所使用的豬肉,雖然來自台糖和契約養豬戶,但其所屬的大成集團,因為看好台灣豬,不但陸續收購五座豬場,全都飼養育種的種豬。未來的目標,更朝向開發「一條龍」模式,也就是從飼料進口到豬肉銷售通路,從豬場到餐桌全都串聯起來。

然而,有心改變農業體質的陳保基,要打破養豬業者和消費者的觀念並不容易。豬價牽涉民生,成了政治問題,而不只是市場問題。

豬價,是政治問題?

豬價在最近三個月內創下歷史新高,一度漲到每公斤八十二元。農委會祭出措施,從國外進口豬肉,並強制養豬場將體重一三○公斤以下的豬出清,避免囤積造成市場缺量。

這樣的措施讓豬價勉強從每公斤八十元以上的高價,降到農委會提出的豬肉「合理價位」每公斤七十到七十五元。

面對外界質疑豬價漲、吃不消的聲浪,農委會出手了,結果是養豬戶怨聲載道。

記者來到位於桃園楊梅富岡里,這裡有中北部最大的養豬場。原本連成一氣的養豬場,因高鐵通過,土地遭徵收,硬生生被切成兩半,一邊是育種和飼養幼豬的種豬場,一邊是養送往肉品市場拍賣的肉豬場。

種豬場的主人是將滿三十歲的彭鈺期,手腳俐落的她,每早拿著水管沖洗豬場。一週有兩天,這個戴副眼鏡、長相嬌滴滴的女生,還要下場幫體型比牛還大的種豬採精配種。

彭鈺期原本在機場免稅商店賣菸酒,去年因為父親意外溺斃過世,五個兄弟姊妹只有她返鄉,接手爺爺留給父親的養豬事業。算一算,她已是第三代。叔叔彭錦池和二十八歲堂弟彭冠霖的肉豬場就緊鄰隔壁。

「飼料不斷漲,豬價又低,我每年虧兩百萬元,」飼料在過去十年漲了兩倍,養了超過七千頭豬的彭錦池,每個月的飼料費多達四、五百萬元,「現在好不容易(豬價)上漲,政府又來打壓,」說起來就令他憤憤不平。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認為,完全自由競爭出來的價格才是「合理」。政府該做的是,了解有沒有人壟斷、哄抬價格,並對可能受到影響的弱勢族群給予支持,而不是打壓豬價。

顯然,農業要「轉身」,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在進入自由貿易體系之前,要先讓台灣的農產市場自由化,並從結構開始調整。

「台灣的問題是小農為主的生產模式,農業要有競爭力,就要發展農企業,」台大農經系副教授羅竹平認為,但為了避免擁有資本的人,造成大者恆大效應,可以荷蘭為師,由農人合資認股,再聘請專業經理人行銷。「趁現在台灣農業技術在中國或東南亞,都還有優勢,甚至可發展成國際性企業,」他說。

最重要的還是,改善產業體質,提升競爭力。個人生產者其實就像是座孤島,吳啟禎指出,很多產業競爭力其實是來自於產業內互相拉抬或規範團結。台灣的相關團體卻常常成為爭取自身利益的組織,和政府、社會成為二元對立,在封閉市場還可以生存,一旦面對開放,很容易就崩解。

除了產業內部以合作取代盤商,同時以產業團體作為中介,將最高端的科技和創新研究,以及最基層的生產連結在一起,讓最新的知識貫徹到最底層,從養豬業到農業都有機會翻身,成為知識密集產業。「現在就開始啟動,永遠不嫌晚,」研究政府公共政策的吳啟禎說。

對自稱「和低價戰鬥」的陳保基來說,這場戰爭才剛開始。

「台灣的農業,其實充滿矛盾,」說話時老是帶著微笑的陳保基,突然嚴肅了起來,「連學校營養午餐也不能漲價,要政府補貼。」

為了打破凡事補貼的邏輯,他提出活化休耕地政策,兩年來省下二十億元,卻增加一七八億元產值,更進一步修改老農年金制度,為走入胡同的農業造路,也為更長遠的未來,加入TPP創造空間。

新想法、新政策,或許能帶給農業新契機。陳保基說,「將來談TPP,我可能已經不在位,但若人人都這樣想(凡事補貼、不准漲價),國家就只能原地踏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