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石頭:說出你的key word,全世界都能聽懂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6/26
2014-06
Cheers雜誌165期
作者:楊倩蓉
圖片來源:廖祐瑲 |
聽搖滾天團五月天唱歌不稀奇,聽五月天開口說英文,才是真正讓全球歌迷驚豔的一件大事。
相信很多人一定對去年11月初,五月天在英國倫敦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現場直播節目《Impact》的專訪印象深刻,因為主唱阿信、吉他手石頭與貝斯手瑪莎全程以英語與英國主持人對談。
談BBC的那場專訪:我們很緊張,但是我們不怯場
BBC的這場專訪只有短短6分鐘,雖然受訪過程中,英語比較不流利的阿信還是難免數次轉頭望向石頭;但是,勇於接受英語採訪的五月天,卻透過簡單幾個關鍵字,清楚表達出五月天為什麼希望透過音樂來影響世界。當主持人知道大部份歌詞都是出自阿信之手、問他都寫些什麼時,阿信立即簡短有力地回答:“We sing what we see, what we hear, what we think for our
generation.”(我們把我們的所見所聞所思,唱給我們的世代聽。)
這句話,相信所有五月天的歌迷都不會反對。
雖然隔了一層語言,無法盡情說出完整想法,不過,五月天沉穩的表現,透過這支影片全球放送,反而讓歌迷肯定他們勇於挑戰自己,不假翻譯,用原汁原味傳遞信仰與主張的勇氣。
如今,回想當時,3人裡面表現最沉穩、英語也最流利的石頭卻笑著說:「其實專訪前我們緊張極了,因為BBC有全世界的影響力,但我們就是說服自己,要有面對事情能力的訓練。」
什麼是面對事情的能力?就是對「緊張」的訓練。尤其是開場時刻,無論是面對外國媒體採訪也好,又或者走向世界,迎向來自各國愈來愈多的聽眾也好,15年來,即使已有天團之稱,舞台上收放自如的五月天,到現在上台前還是會緊張。
只是,石頭這麼說:「你不能在上台前,一直想著今天會不會出錯?台下聽眾會有什麼反應?因為任何人都會出錯。我就是找出方法,像是多喝水,或是讓緊張變成興奮的助力。還有,就是為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多做準備。」
像一開始知道BBC要進行專訪時,五月天就不斷思考要用什麼態度來面對英國主持人。尤其這是新聞現場,不是娛樂節目,所以主持人可能會問些比較嚴肅的問題,例如關於人生或創作。果然,就算上場後說得不算太流利,但內容都還在意料之中。石頭笑著說:「阿信都有說到key word。」
談學英語歷程:唱歌、手勢都能幫助溝通,再抓關鍵字和動詞
談到如何用英文表達想法,剛結束長達兩年多的「諾亞方舟」世界巡迴演唱會後,石頭顯得一派輕鬆。他說,其實阿信的英文能力不錯,只是缺乏口說練習的機會。至於他自己,多虧了在英國利物浦留學一年的經驗,對他有很大的幫助,所以BBC專訪後沒多久,五月天再度接受美聯社專訪,這次英文流利的石頭與瑪莎更成為主講者。
不過,一路走來,石頭也是跌跌撞撞才行過這條學習之路。到後來,他恍然大悟:原來,語言是拿來用的,只要達到溝通目的就好了。
「我對英文開始有點領悟,是在十幾年前還沒去英國念書前,跟怪獸兩人第一次跑到紐約去玩。」石頭微笑說。當時,他們到紐約一家海報店去尋找頑皮豹的大型海報,問題來了,「頑皮豹」的英文怎麼講?兩人面面相覷,最後還是石頭忽然靈光一閃,對著店員哼起頑皮豹的主題曲,店員立刻知道他想買的目標。
「那次我就發現,其實用英文溝通沒那麼困難,當你無法講出那個英文單字,就用其他方式讓對方理解,」石頭說。
儘管理解到英文是要拿來用的,但是幾年後,嚮往英國文化、一心一意要到英國留學的石頭,仍然在披頭四(Beatles)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創立的利物浦表演藝術學院(The Liverpool Institute for Performing Arts)開學第一天,當場被校長的古典式英文腔調與少見的優雅遣詞給嚇到。
描述當天的情境,石頭笑著說:「我非常驚嚇,想說完全聽不懂一個字,以後要怎麼上課?可是我花了這麼多錢跟時間為留學做準備,怎麼可以放棄。」
第一堂課,來自曼徹斯特的老師帶著濃厚的家鄉調講課,石頭只聽懂4成而已。同時,全校只有他一位華人,同學都來自歐洲各地。石頭說,過去他學英文的弱項在於字彙背得不多,到餐廳點餐時,很多食物名字都不知道英文名。不過,那時他已經知道英文只是工具,所以乾脆指著琳瑯滿目的自助餐,用最簡單的句型和服務人員點蔬菜:“The green one.”
聽不懂起司種類,他就請對方再說一次,再聽不懂,就隨便指一項化解尷尬。不過,跟外國同學聊天時,比較有時間去磨合,遇到不了解的單字,石頭就會請同學換一種方式解釋給他聽。
他的結論是,跟外國人溝通,其實不見得非要很流利或是對腔調有把握才說出口,重點是把所知的單字拼湊起來,讓他們了解意思即可。
不害怕開口後,接下來就容易了。為了聽懂上課內容,石頭去報名語言學校,最大的收穫是,語言學校的老師告訴他,語言是一種邏輯,只要了解英文的邏輯,一切就通了。
換句話說,學習的順序應該是「聽說讀寫」,先培養聽力,再講出口,寫作文則放在最後才學。這跟台灣人學英文的順序剛好相反,大多數台灣人在學校是先學寫作與閱讀,重視文法,所以英文閱讀能力都不錯,卻怯於開口表達。
「把你要講的key word與動詞抓出來,每天練習。因為老外已經聽到你的重點,久了你就敢開口用英文表達。」這是石頭的心得。
談音樂及語言的相通:掌握細節,培養對速度感的敏銳
或許沒有人想過,學英文也可以透過聆聽音樂來學習,這是石頭的獨門密技,希望分享給讀者。
石頭一再強調,音樂是用來溝通的,語言也是。當BBC主持人問五月天:「聽說你們很喜歡披頭四音樂?」3人立刻用力點頭。披頭四名曲〈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更是石頭的最愛:「當鋼琴聲出現,歌詞一開始就告訴大家:人生還很長。這就是我對人生的態度,生命很長,就是要犯錯,才知道我還缺少什麼。」
石頭建議,喜歡音樂的人,不妨先從建立聽音樂的能力開始著手,再轉換成學英文的聽力,這樣就不會讓「聽不懂別人說什麼」成為心理障礙。
為什麼?因為音樂跟語言一樣有很多細節。聽不懂英文的理由,常是因為聽不懂細節。當對方說話速度愈快,聽者愈慌亂,但其實只要放慢速度,大部份都聽得懂,所以關鍵在如何掌握細節與對速度感的培養。
石頭指著身旁的經紀人說:「像她一開始也聽不到音樂中的貝斯,因為一般人聽音樂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主唱的聲音,或是比較高亢的電吉他聲,但音樂中還有比較低沉的音符在流動,乍聽是抓不到的。」
喜愛五月天的歌迷,下次聽五月天的歌時,除了主唱阿信的聲音外,試著把樂器分開來聽,分辨出石頭的吉他旋律、瑪莎的貝斯聲、怪獸的吉他與冠佑的鼓聲,把聽音樂的速度放慢,每個音符都盡量聽清楚,從慢板到中板,再進入到快板。接著再把聽音樂的能力轉換成聽英文,找一部愛看的西洋懷舊電影,先聽講話比較慢的人,接著再去聽講話比較快的人,久了就能聽懂全貌了。
至於為什麼是西洋老片?石頭說,因為西洋新片中有太多俚語用不到,不妨先從實用語彙開始學習。
談國際溝通:傳達友善,用對方的語言打動人心
事實上,除了英文之外,五月天團員正在學習的另一個語言是日文。
學習新的語言倒不是要為了成為日文通,他們的出發點是,既然有機會站上國際舞台,就要學會與國際溝通的能力,透過基本的語言基礎,讓歌迷知道心意。
這些年來,五月天的全球歌迷愈來愈多,尤其是多次赴日,「總不能每次去日本演唱,都用英文打招呼。相信每個國家的人,都希望我們能試著講他們習慣的語言,表達我們的友善,」石頭解釋。
就像BBC主持人在專訪尾聲時,好奇地問石頭:“You are going to tour Europe and the US. But you'll be singing
in Mandarin. How is that gonna work?”(你們即將展開歐美巡迴演唱,但你們唱的是中文歌曲,你們怎麼辦到?)
石頭這麼回答:“Music has no language..., I think music can touch people's heart
even doesn't have any language with it.”(音樂不分語言,我想音樂能夠直抵人心,即使只是沒有語言的音樂而已。)
音樂沒界線,語言學習其實也沒有界線。說不定哪一天,即使五月天譜出一首英文歌唱給大家聽,也絲毫不讓人意外,反而是種期待了!
石頭這樣練英語
1.讀詞,從興趣和夢想萌芽
五月天喜歡披頭四(Beatles)不是沒有原因的。披頭四所處的1960年代,既是嬉皮世代,也是缺乏自由與和平的戰爭年代。披頭四用搖滾樂反抗,唱出人們的苦悶,五月天也一樣,用音樂去喚醒人們已經失去卻想追回的東西,例如夢想。
如果喜歡披頭四的歌,那就從認識披頭四的英文歌詞開始,這是石頭自己學英文的經驗,然後試著寫下它,因為喜歡,就會記住這些單字。
2.讀詩,感受英文原始之美
石頭也很喜歡英詩,尤其喜歡英國詩人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的詩選。
在五月天世界巡迴演唱會的800多個日子中,他隨身帶著中英對照的葉慈詩選,一方面去感受英文原始的美,另方面透過中英對照去認識英文單字,也是一種擴充字彙的訓練方式。
石頭的座右銘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that leads to your door
Will never disappear
I've seen that road before it always
leads me here
Leads me to your doo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