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2014/6/29 「獨家解析潘思亮經營與人才學」

獨家解析潘思亮經營與人才學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6/26
2014-06
Cheers雜誌165
作者:洪懿妍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40629
圖片來源:王創緯
 3年,全台觀光飯店將迎接一波市場和人才戰,其中,古都台南更是兵家必爭之地,4月底由台灣飯店股王——晶華麗晶酒店集團正式開鳴第一槍。Cheers》雜誌獨家隨董事長潘思亮前往台南,揭露其經營戰略與人才學。

2013年,來台觀光旅客人次再創歷史新高,突破了800萬人,影響所及,「蓋飯店」成為台灣最夯的一門事業。

根據觀光局統計顯示,台灣從20082016年,有958間新建的旅館落成(包括觀光飯店及一般旅館),平均3天出現一家。而從今年至2016年間,更將有356間大大小小的飯店等著陸續開幕。

在台北,最引人注目的是甫於5月開幕,號稱超六星級、主打奢華服務的文華東方酒店。不過,另一個競爭更為激烈的主戰場,卻出現在台南。包括晶華麗晶酒店集團的台南晶英酒店、老爺酒店、大員皇冠假日酒店,以及國泰集團的新事業體和逸商旅等,都搶著在台南插旗。

這麼多新飯店開幕,可以想見,市場上白熱化的人才戰已揭開序幕。不過,吸引人才投入是第一步,接下來如何培訓與引導人才,從而做出差異化服務,才真正考驗每家飯店的能耐。

隸屬台灣龍頭飯店集團的晶英酒店,在台南這場飯店大戰中率先起跑,動見觀瞻,而它的開場,果然也很不一樣。

要以在地文化詮釋全球服務

425日,所有晶華麗晶酒店集團的一級主管齊聚台南,為為期7天的「晶英戰鬥營」舉辦熱鬧的結業典禮,準備迎接隔天飯店的試營運。場內由高階主管組成的鼓隊轟隆作響,台下員工士氣高昂,很有南台灣的熱力。

在開幕營業前,花上整整7天時間,為全館200多位員工設計創意訓練課程,在台灣飯店業,堪稱前所未見的創舉,為的就是讓這群新人從進來第一天,便往頂尖人才之路邁進。晶華麗晶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也在現場接受《Cheers》雜誌獨家專訪,暢談他的經營理念與人才學。

坐在古意盎然,精緻書架上擺著中國古典文學、筆墨硯台的接待室裡,潘思亮劈頭就說:「在地化就是國際化,我要用在地的文化來詮釋一個全球服務的概念。」

在地化就是國際化?為什麼?

經營一個國際知名的飯店品牌“Regent”,潘思亮的事業版圖從台北、北京、柏林到加勒比海都有,他也看過不計其數的國際飯店,深知「同中求異」才是致勝的關鍵。

潘思亮指出,現代國際都會,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不外乎就是大理石、鋼筋水泥、玻璃帷幕、精品名店。「對一個國際旅客來說,再看這些有什麼意思?」他反問道:「他怎麼會出國去看一個跟他家一模一樣的地方?」

因此,「local(在地)優質的文化和文明,對國際觀光客才有吸引力。」潘思亮舉例道:「在台南就不要去賣鵝肝,而是推道地的小吃。」「我要的是既在地、又國際,就是要『融合』。」

中西融合的小留學生,看上台南

在訪談中,潘思亮不斷提到「融合」兩個字。他篤信中國傳統的陰陽兩極論,在對員工演說時,也不時將「禍福相依」、「黑白善惡」這種二元論掛在嘴上。

不認識他的人,會以為潘思亮是接受中國傳統教育長大的人。事實上,他雖然從小成長於高雄,但考上高雄中學那一年,適逢中美斷交,就被父母送至美國當起小留學生。因此,潘思亮雖然會講國語、台語,但講得最好的還是英語。

不過,從小跟著相差14歲的哥哥潘思源(現為知名古董、善本收藏家)屁股後面走,跟著看文學、讀歷史、聽音樂,每天到住家附近書店去看「免錢書」的潘思亮,雖然笑稱自己的國學素養只到「唐詩三百首」,但其實文化底蘊不淺。「我對中國文字情有獨鍾,」他衷心說道。

在兩種文化衝擊下,潘思亮本身「中西融合」的色彩十分濃厚。他知道中國文化在西方人心目中具高度藝術價值,也深知唯有在地的特色與文化,才是台灣飯店可以站上國際舞台的最佳資產。

因此,早在多年前,他就計畫要在台南開設一家國際級飯店,原因很簡單,「台灣最有文化深度的地方,就在這裡,」媽媽是台南人的潘思亮說道。

靠「垃圾車廣播」召來2千多名應徵者

經營國際飯店,潘思亮有的是成功經驗,在地文化的因子,也深植在他的血液中。以「崇華文化,南藝復興」為號召的台南晶英酒店,在集團力量的加持下,一舉一動始終是業界高度關注的話題。

不過,飯店業畢竟是一門「人」的產業,再怎麼血統優良、天生麗質,沒有優秀的人才穿梭其中,終究撐不起來。因此,潘思亮現在最急的,是到處網羅好手。「People first, and then process(人才優先,然後把實務制度化),」潘思亮說道:「在地、全球的各路英雄好漢,我都要。」

負責集團人才招募的人力資源副總經理劉富美指出,為了募集新飯店開幕所需的人才,公司早從去年開始,就與台南市政府及嘉南藥理大學進行產官學合作,既提供在地就業機會,也開拓徵才幅員。

甚至,為了讓徵才訊息充分揭露,台南市長賴清德還突發奇想,親自錄音,然後放到每部垃圾車上播放。「因為垃圾車才是真的深入街頭巷尾,每個民眾都聽得到,」劉富美解釋道。

在「垃圾車廣播」的催化下,計畫招募160人的徵才現場,湧進了2千多人,連前來支援的蘭城晶英酒店總經理蔣大雄,以及太魯閣晶英酒店總經理楊雋翰,都下場進行面試。

看人才1:欲有高附加價值,首重外語力

除了強化在地員工陣容,潘思亮對國際人才荒也有很深的危機感,「他現在不停地逼我找國際人才,」劉富美笑道。

相當湊巧的,就在採訪進行到一半時,劉富美接到潘思亮從台北前往台南、人在高鐵上打來的電話,內容正是詢問她飯店和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UC Berkeley)合作的實習生計劃進度。

如此求才若渴,那麼,對潘思亮這位在台灣坐穩飯店龍頭的掌門人來說,他心目中,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對的人?

「我其實不認為有不對的人,只有適不適合,」潘思亮說道:「飯店業裡食衣住行都有,什麼科系的人都能做,不會講話的人我也有辦法用,you could be a cleaner(你可以擔任清潔人員)。」

不過,他也直言,雖然飯店業的進入門檻不高,但要成為高附加價值的人才,該有的基本功,一個都不能少。

首先,是表達溝通無礙的外語能力。

觀光飯店業是國際化的行業,英文是無庸置疑的共通語言。「英文不好,等於與世界隔離,知識只有一半。」潘思亮語重心長的說:「年輕人不要一直看台灣的報紙,把英文學好,多看看國際事務,眼界才能拉高。」

除此之外,他也非常強調好奇、好學的重要性,「人生無常,能學就盡量學,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得到,」他指出。

看人才2:未來出頭關鍵在於廣泛學習

潘思亮以自己為例,他要求自己一年要學一項新東西,前一陣子,他跑去學陶藝,最近則跟著想在赴紐約讀書前,學點武術防身的女兒學起太極拳。

他一邊說著太極拳既防身又養生的道理,一邊要記者出拳打他,現場示範起一拉一撥,輕易壓制攻擊的招式。雖然自嘲「不學無術」,但潘思亮的人生歷練與用人哲學卻告訴他,廣泛學習才是未來人才出頭天的關鍵。

他一直強調,未來是科技與人文匯流的時代,懂愈多的人,愈能應用不同領域的知識解決問題,並在工作中發揮創意。例如,餐廳服務生若具有音樂素養,他可以對餐廳背景配樂提出好建議,遇到懂音樂的客人,甚至能閒聊幾句,對自己、對飯店都是加分。

「你如果堅持只學將來用得到的東西,那八成是用不到。」潘思亮直言:「你能告訴我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嗎?」因此,年輕人隨時保持開放的心,廣泛學習,總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派上用場,工作上也常能衍生出不一樣的火花。

當然,無論語言能力多強,多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潘思亮仍然強調,服務業人才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仍在於“heart”,「就是態度、同理心、將心比心。」潘思亮說道:「台灣人中道、善良的精神,是大中華區少有的,非常適合這個產業。」

態度、同理心,聽起來是有點老哏,但從一位國際經驗豐富,終日與頂尖跨國人才為伍的人口中說出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唯有從基本功出發,再甫以重要的外語能力與學習心,才有可能在這個產業闖出一席之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