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
還我河山
摘錄自:大都會文化‧時事歷史報 電子報
- 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2014/5/21
★★還我河山★★
面對日軍的步步進逼,馮玉祥率領抗日同盟軍,決心收復殘破的山河。
◆不忍國土淪喪◆
1933年5月,熱河淪陷,長城失守,平津已處在日軍包圍之中。特別是《塘沽協定》的簽訂,國人失望的心情,像逐漸趨熱的天氣一般,與日俱增。國難當前,一些社會團體及民主人士,紛紛公開致電馮玉祥,強烈呼籲他出山領導抗日。3月底,吉鴻昌從天津來到張家口,再次投奔馮玉祥。隨後,方振武率領的抗日救國軍,也衝破了重重圍堵,於5月底抵達張家口。一大批原西北軍的高級將領,重又聚集在馮玉祥的麾下。
日軍占據冀東之後,又令西線部隊向察哈爾省的北大門多倫進攻。5月11日,多倫被占。隨後,日偽軍繼續南侵,康保、寶昌、沽源相繼失守,察哈爾省府張家口全面告急,北平亦處在唇亡齒寒之境。
面對日軍的步步進逼,馮玉祥這位布衣將領,決意要率領十數萬英雄健兒,收復殘破的山河。
5月26日上午,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成立。馮玉祥痛陳「日本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得寸進尺,執意滅我國家。掌握政府大權者,以不抵抗而棄三省;以假抵抗而失熱河;以不徹底的局部抵抗,而受挫於淞滬平津。」宣布將率領眾將士結成抗日統一戰線,武裝保衛察哈爾省。
當日,馮玉祥通電全國,一時凡響甚巨,全國的民間組織、社會團體、民主人士以及國民黨主戰派將領紛紛發來賀電。與此相反,蔣介石和汪精衛卻無法容忍此舉,痛罵馮玉祥是背叛黨國。國民黨南京黨部還通過決議,要求國民黨中央「開除馮玉祥黨籍,明令討伐」。北平軍分會主任何應欽致電馮玉祥,要求他取消抗日同盟軍,以免激怒日本,招致戰事再起。同時向蔣、汪密報,說馮玉祥在張家口和共產黨密切合作,實行武裝割據。蔣介石立即覆電:「馮有今日固早預料,今其赤色旗幟已益鮮明,則中央處置更易,速籌軍事之徹底解決辦法。」
蔣介石一直嫉恨和防備異己力量的增長,馮玉祥東山再起,令他不安,從一開始他就決心要剿滅抗日同盟軍。
◆奮而反擊◆
1933年6月15日,抗日同盟軍軍事委員會組成,馮玉祥任主席兼總司令,方振武為北路軍前敵總司令,吉鴻昌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會議決定,由吉鴻昌率領抗日同盟軍開赴張北抗日前線,收復被日偽軍占領的康保、寶昌、沽源和多倫。方振武作為第二梯隊隨後跟進。
抗日同盟軍連克康保、寶昌、沽源三縣,全軍將士為之歡欣鼓舞。儘管連續作戰,但官兵們士氣高昂,乘勝追擊,決心拿下被日軍占領的察東大本營多倫。
就在吉鴻昌率領抗日同盟軍與日偽軍作戰之時,蔣介石於7月3日從南昌給汪精衛發去密電,部署圍剿抗日同盟軍事宜。同時,電令何應欽,讓他一方面調兵圍攻張家口;一方面派說客勸馮玉祥放棄抗日舉動。還要求閻錫山一致協助,儘快解決同盟軍問題。
何應欽下令中央軍第39師、25師和42師進駐沙城、新保安和下花園,對張家口形成壓迫之勢。此時,抗日同盟軍既要在北面強攻日偽軍占領的多倫,又要在南面防禦中央軍的圍剿,形勢艱危。但馮玉祥相信,只要打下多倫,就會改變蔣介石、汪精衛的態度,至少會影響全國輿論,有利於同盟軍的發展。
7日凌晨,抗日同盟軍向多倫發起攻擊。日偽軍利用堅固工事頑強抵抗,戰鬥異常激烈。9日晚,吉鴻昌親臨前線指揮,曾率領敢死隊三次攻城都未果。
11日深夜,馮玉祥給吉鴻昌發來急電:「今日之事,進則俱生,退則俱死。死固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者。為國而死,其死也榮,忍辱偷生,雖生實死。以此,與眾將士共勉之。」從字裡行間,吉鴻昌深深感受到總司令的憂慮,發誓一定要攻克多倫,不辱使命。
12日凌晨,總攻多倫的戰鬥打響了。吉鴻昌身先士卒,第一個躍出戰壕,赤裸著臂膀,一手揮舞著大刀,一手舉著手槍,衝上前去。戰士們深受鼓舞,無不振奮,怒吼著向日軍猛攻,事先潛入城內的40名同盟軍戰士裡應外合。上午近11時,淪陷兩個多月的多倫,經抗日同盟軍五晝夜的血戰,終於光復。
收復察東4縣,是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打的第一個勝仗,也是唯一的一次收復國土,令人振奮。一時間,張家口成了全國人民奮起抗戰的焦點和希望。一些國民黨中央委員、主戰派將領聯名致電蔣介石、汪精衛,懇請國民政府賦予馮玉祥抗日重任,補充軍費和武裝,讓抗日同盟軍繼續收復國土。
◆無助◆
蔣介石、汪精衛不顧民眾的呼籲和輿論的譴責,加緊軍事部署,完成了對張家口的包圍。面對日軍和中央軍的南北夾攻,抗日同盟軍內人心浮動。如果就此甘休,不僅辜負了全國人民的厚望,也對不起那些追隨他的抗日將士;如果堅持下去,必然引起內戰,將使日軍坐收漁利,違背抗日初衷。在這艱難時刻,馮玉祥分析了抗日同盟軍面臨的處境,表示自己辭去總司令職務,以換取和平,避免抗日同盟軍將士做出無謂的犧牲。
8月5日,馮玉祥發出通電,「自即日起,完全收縮軍事,政權歸之政府,復土交諸國人,並請政府指示原任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回張家口接收一切,辦理善後。」
當天下午3時,馮玉祥完成了他在張家口的最後一個心願,主持抗日同盟軍烈士紀念塔和烈士紀念祠落成典禮。馮玉祥在致祭文中,用詩一般的語言和悲憤的心情,表達了他對抗日同盟軍烈士們的沉痛哀悼,以及對國民政府的強烈不滿。字字悲愴,感動山河。
馮玉祥離開察哈爾以後,抗日同盟軍一時群龍無首。屬於原西北軍與宋哲元有一定歷史淵源的,接受其改編。其他雜牌部隊有的投靠了何應欽,有的在熱河和察哈爾邊境打遊擊。只有方振武、吉鴻昌等將所屬部隊開到張北、康保和尚義一帶,堅持繼續抗日。抗日同盟軍失敗以後,察
哈爾全境淪陷。
近60年後的1991年春天,當地百姓在開墾荒地時,意外地發掘出在日軍攻占獨石口鎮之前,埋在地下的方振武題寫的「驅寇安邊」碑,一段光榮和慘澹的歷史,重又浮現在人們眼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