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2014/3/19 「試著在四十分鐘內,答完原本可以花一小時作答的題目」

記憶的記術        

試著在四十分鐘內,答完原本可以花一小時作答的題目

摘錄自:商周上班族加油報 電子報 ~ 記憶的記術       2014/3/18

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停滯時期,也就是一直沒有進步的狀態。

記憶某件事時,某種程度可以一口氣都記住,然而在那之後,卻會暫時出現停滯狀態。

確實,我也曾實際感受到一旦做某件事的能力達到某種程度,就會暫時遇到撞牆期,沒有進步。
學習某種技術或知識時,一旦大腦記住了這項技術或知識,之後就能無意識地自動運作或重現記憶,使用筷子、騎腳踏車或是游泳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學習這些技術到某種程度後,大腦判斷已經不再需要有意識地做這些動作時,你就不會再進步了。

生活中可以想到許多類似的例子,比方說電腦的打字速度就是其中一項。

三十年前左右電腦剛推出市場時,最初我用的是日語的「假名輸入法」,因為我覺得這種輸入法比較快。

不過,後來使用羅馬拼音法的場合越來越多,於是我便改採「羅馬拼音輸入法」。我心想:「既然要改,就好好地練習吧。」我專心練習之後,打字速度越來越快,最後進步到不用看鍵盤就能夠打字。

然而,到達這樣的程度之後,我的打字速度就再也沒進步了。工作時我會使用電腦,累積下來應該已經打了不少字,然而直到現在,我都不覺得自己的打字速度變得更快。

根據這個經驗可以推測出:一旦我們的某種能力達到一定的水準,由於已經不再需要特意使用意識控制相關動作,所以大腦不用刻意活化,會自動地僅僅動動指頭。既然大腦不用活化,技能自然也就不會再進步,因此進入了所謂的學習停滯狀態。

那麼,倘若想要脫離停滯狀態,讓自己所學的技術更加精進的話,應該怎麼做呢?

某位心理學家曾針對各領域的頂尖高手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這些高手們都是有意識地脫離所謂的學習停滯狀態(可參閱《記憶人人hold得住》,此書在台灣已由橡樹林文化翻譯出版)。

花式溜冰的一流選手與一般選手練習時的不同作為,非常耐人尋味。

一流選手會把練習時間花在容易失敗的跳躍動作上。

然而,一般的選手則傾向於把時間用來磨練容易成功的跳躍動作。

由此可知,如果你想要進步,那麼最重要的是必須著重在自己失敗的地方,從失敗中學習、成長。無論讀書、學習技術或是增強記憶等等都一樣,「改正失敗」才是進步的關鍵。

為了進步,如果你在某事上沒有失敗的經驗,甚至可以刻意製造失敗,據以改進。

那麼接下來,便可以針對打錯的比方說,我想要加快電腦打字的速度,這時我只要刻意地加快打字速度就可以了。打字速度一旦加快,自然會出錯,在哪兒出錯就表示手指頭在這幾個部分的動作還不夠熟練。部分加強練習,如此一來打字速度就會再次提升。

像我便建議補習班的學生透過「找出弱點的方法」,去釐清自己比較弱的地方,設法加強。
舉例來說,假設考試時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寫完十道題目,那麼就試試看在四十分鐘之內答完。縮短作答時間,特意造成自己焦慮。

這麼一來,作答就很有可能出錯。有充裕的時間作答時,原本可以寫完十題拿滿分,結果心情一緊張,只答對了八題。由此可以看出,答錯的那兩道題目就是你的弱點,那麼接下來只要再加強這兩題就可以了。

透過加重負擔,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辦得到」與「辦不到」有什麼差別。

一旦加重負擔就緊張得凸搥,那就表示你對於那件事情的記憶還沒有深入到內化。

因此,倘若你想要加強自己的記憶力,可以故意增加負荷,讓自己處於焦慮時去記憶,然後再針對出錯的環節反覆練習。透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突破學習停滯的狀態。

失敗沒什麼好怕的,甚至可以說,失敗是珍貴的寶物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