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2014/3/29「林中有兩條岔路,我選擇熱情120 分之路」

誠致教育基金會專案教師呂冠緯》

林中有兩條岔路,我選擇熱情120 分之路

摘錄自:30雜誌 電子報                           2014/3/27
作者:呂冠緯   攝影:蕭如君
出處:《30》雜誌 20143月號 115

30雜誌 電子報 - 20140329


啟發學生熱忱120 分,大於照顧病人熱忱90 分,我選擇人煙稀少的路,用科技讓學生自主學習,讓老師因材施教。

當我從台大醫學系畢業,考過醫師執照, 卻暫時放下醫師的工作,轉而投入追求教育理想的行列時,常有人問我:「冠緯,你這樣不當醫師會不會太浪費了?」

我在學習成長的生涯中慢慢領略到,當我決定要冒險時,大部份的人都會提出疑問,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大多不是冒險家。可是當我翻閱許多創業家、政治家、科學家的故事,我看到沒有成功不是透過冒險得來,所以我開始更多與書中的人物對話,被他們的信念、所行、所言鼓勵著。

美國詩人Robert Frost 的〈The Road Not Taken〉(未擇之路)中談到他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抉擇, 詩末寫到「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_erence.」(林中有兩條岔路,而我選擇了那條人跡罕見的道路,從此展開截然不同的人生。)我們大多選擇車水馬龍的那條,因為人多比較有安全感。

我並不是推崇我們一定要走未擇之路。如果為了叛逆而叛逆,那並不叫做冒險,那不過只是另外一種舒適圈而已。我所謂的冒險比較貼近賈伯斯說:「你的時間有限,別浪費時間活在他人的期望中。鼓起勇氣追隨你的心與直覺,它們已經知道你渴望成為怎樣的人。其他的聲音與事物都是次要的。」選擇什麼道路是基於我們對自己的認識,而非外在的聲音。

外在的聲音很難不聽到。雖然我常說我是因為對人有興趣而選擇了醫學系,但坦白說對於一個高中畢業生來說,醫學系到底在念什麼,醫師的職業生涯到底像什麼我一點概念也沒有。我們以為考高分有最多選擇,到頭來還是照社會期待,走上車水馬龍那條路。

醫學上,我們依照身、心、靈、社會4 層次看人。我漸漸發現,現代醫學更聚焦在人身體的層次,而我卻對於人的心靈更有興趣。既然有興趣,我便展開行動。

透過探索找到內心渴望

大二寒假,我得到一群家長支持,就這樣,一個未滿20 歲,乳臭未乾的小伙子展開了第一個小家教班事業「夢想學園」。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是不讀書,是因為沒聽懂,一個漏洞沒補好,教到下一課就出現更多漏洞,而覺得自己天生就學不會。因此,在夢想學園中, 我想做的是讀書方法的傳承與分享。


... 本文未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