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看懂數字的小訣竅,搞定你的職場難題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3/9/26
2013-07
Cheers雜誌124期
作者:洪懿妍
感覺自己常在數字迷宮裡迷路嗎?以下5種情境,是上班族或經理人常遇到的難題,但有時只要懂得轉彎,數字會是你最好的幫手。
半年前,心怡升任一家連鎖簡餐店的店長,她對這份新職務充滿信心,卯足了勁全心投入,努力達成公司設定的目標。但這幾個月來,她卻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明明達成業績,為什麼利潤還是出現紅字?」
更讓她無法理解的是,店內的簡餐經常供不應求,生意好到不行,卻始終賺不到錢,感覺好像白忙一場。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心怡的問題,其實在於「缺乏數字力」。她誤以為開店生意好就一定會賺錢,忙著衝營收,卻忽略了計算成本與支出。
此外,商品供不應求,倉庫零庫存真的是好事嗎?恐怕也不一定。
在進一步踏入資金、收入、成本、利潤的世界之前,專家建議,不如先從讀懂數字背後的意義開始,看穿數字底下的技倆,運用數字力強化你的工作力。而不同的情境,各有不同的數字解讀及轉化方法:
數字過於龐大?→將數字個人化!
我們常會被一些龐大的數字給嚇到,失去判斷能力,例如「1年內增加10萬名來客數」、「1年多生產10億個保特瓶」等,都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甚至感到畏懼。
英國財經節目主持人布拉斯蘭(Michael
Blastland)在《如何用數字唬人》一書中指出,數字後面拖著一大串零,往往令人覺得好不偉大,但是,「就數字本身而言,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對付龐大數字的方法,就是將其「個人化」,如此才能看出背後的意涵。
布拉斯蘭舉例,2007年1月,英國政府宣布將提撥1,000萬英鎊(約新台幣4.7億元)的預算,振興小學的音樂教育。
好大一筆錢!但是,全英國大約有500萬名小學生,平均下來,一個人根本只能分到2英鎊(約新台幣94元)。
同樣道理,擁有200家分店的公司,1年要增加10萬名來客數,看起來很多,但平均1家店1天只需增加不到2名顧客,其實一點都不難。
需要節省成本?→重視整體金額!
「為了縮減成本,請問A與B,哪一個比較划算?」
(A)以500元購入1,000元的東西。
(B)以100萬元購入101萬元的東西。
這是曾以《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一書而大受歡迎的日本會計師山田真哉,在另一本有趣又實用的會計書《就算客人白吃白喝,也別請工讀生》中,所提出來的問題。
答案是(B),你答對了嗎?
若以比例來算的話,A的折扣是50%,B的折扣卻只有1%。但是,A只省下500元,B卻可省下1萬元。也就是說,連續買A商品20次,才能省下和B一樣的錢。
山田真哉提醒,節省成本考量的重點不在百分比,而在金額,「無論折扣率再高,如果縮減的成本金額太微不足道,其實沒什麼意義。」
資料太多?→抓出重點數字!
對多數人來說,其實並不需要細究工作上碰到的所有數字,平常只要掌握住幾個關鍵數字,然後加以分析即可。
例如,餐飲工作者可從顧客的平均消費金額,計算顧客對業績的貢獻度;房仲人員可從物件推出日到賣出日所歷經的天數,判斷銷售難易度等。
再以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為例,他曾表示,他每天必看的數字不是營收,而是顧客滿意度與顧客抱怨數。「這兩項數字可反映顧客想法,作為分店改進依據,」戴勝益指出。
山田真哉指出,平均看待所有數字,會抓不到重點。如果你想讓工作與數字做更好的連結,不妨時時自問:「現在對我最重要的數字是什麼?」、「我應該注意哪個數字?」
欠缺說服力?→用數字來表達!
數字其實是全球最共通的語言,當你無法清楚表達想法,或說服不了別人時,只要端出具體數字,甚至只是把數字當形容詞來用,往往就可以讓別人買單。
例如,你想說服老闆重新分配行銷預算,跟他說「消費者的需求會愈來愈高」比較有效?還是說「這項產品的普及率明年會從30%上升到55%」比較有效?
另外,你想賣營養品給顧客,你告訴他「這一錠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可以補充一天的身體所需」,還不如跟他說「這一錠的維他命C含量,可抵50顆檸檬、42顆葡萄跟30顆橘子」。
績效不佳?→降低成本及機會損失!
已故的經營之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有句名言:「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你省下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他也曾明白表示:「成本分析要追根究柢,台塑就靠這一點吃飯。」
簡單兩句話,說的就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性。當企業的業績不好時,主管要關心的數字可能不是營收,而是成本。
除了降低成本,你還必須把「機會損失」(chance loss)降到最低。
以文章開頭的心怡為例,她的簡餐常供不應求,那表示有不少顧客想買卻買不到,心怡等於喪失了新的銷售機會,這些新的銷售機會就叫做「機會損失」。
在現在的商業運作上,庫存往往被認為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但換個角度看,商品銷售一空,其實也很危險。
根據專家的建議,你應該長期記錄銷售數量,然後「讓進貨量比預估銷售量再多10%左右。」當然,如何精準預估銷售量,也是一門學問,但一樣脫離不了數字計算與分析。
如果你是主管,你也可以把公司的數字公開,一來,讓大家共同檢視各部門的財務運用狀況;二來,可以培養員工的數字敏感度。當你利用數字來進行管理時,不用說話,就可以傳達很多意思了。
認真說起來,數字力和數學好不好沒什麼關係,它需要的是解讀的能力。當然,數字不會告訴你問題的答案,但它可以幫助你做判斷。因此,聰明運用數字、看懂數字,絕對是你提升績效的最佳利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