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2013/9/22 「帶台灣走出去,讓外國人走進來」

帶台灣走出去,讓外國人走進來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3/9/19
2013-09
Cheers雜誌156
作者:洪懿妍

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每個人對待夢想的方式都不一樣。

有些人夢想很多,但始終不清楚內心最深層的想望是什麼;還有人有想法沒做法,想要到那裡,卻一直在這裡。

然而,另外有一群人,把夢想與行動劃上等號,努力追求,勇敢發聲,不因個人渺小而卻步,更不因資源匱乏而怨天尤人。

他們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小人物,沒有顯赫家世,也沒什麼知名度。但是,他們有專業、有理想、有目標,更有堅定的信念與行動力。看見他們正在做的事,你真的可以相信,那就是夢想的樣子與魔力。

旅行公益夢》歐北來團隊

帶台灣走出去,讓外國人走進來

一聽到「歐北來」(台語「胡搞、瞎搞」的意思)這個團隊名稱,忍不住就想笑,然後心裡浮現一個疑問:他們是做什麼的?

等看到他們正在做的事之後,第二個疑問又浮了上來:這些熱血青年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2012年,兩個一心想環遊世界的七年級生蔡昇達和陳亦琳,參加了「世界公民島」主辦的「旅行家計劃」競賽,希望贏得一張海外來回機票,卻雙雙落選。因為這個競賽才認識的兩人,無法忘情於旅行,於是找來另外兩位好友黃于洋與王瀚陞,組織了一個自助旅行團隊。

一開始,他們只是愛旅行,但聊起各自的旅行經驗時,心中卻有種說不出的遺憾與落寞。

因為,他們在旅途中經常遇到外國背包客,當大家興高采烈談論著自己國家的特色與文化時,他們卻困窘地發現自己對台灣了解不夠,不知如何介紹起。「我甚至直到去年才知道,原來花蓮也有『市區』,」陳亦琳不好意思地承認。

環遊世界前,先認識自己家鄉

另一方面,外國人對台灣的負面解讀,則讓他們不服氣。

黃于洋曾在歐洲被問到台灣人是不是吃狗肉,也曾被一位正在用筆電的男士好奇詢問:「你們台灣人有電腦可以用嗎?」「他用的正是華碩的電腦耶,」黃于洋沒好氣的說。

於是,一股「在環遊世界前,先認識自己家鄉」的念頭湧上心頭。「我們想讓大家知道,到台灣除了吃小籠包,還有很多很美的人和地方可以探索,」蔡昇達熱切地說。

他們想讓旅行不只是旅行,因此訂下了3個核心理念:關心周遭所有事物並傳遞美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以及自身專業的反饋,並且推出「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劃」,然後,就分頭上路了。

用專業換資源,旅行兼做公益

「歐北來」不做短暫的停留,而是時間至少以月計算的駐足。融入當地生活後,再想辦法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鄉鎮與文化之美。

缺少旅費,難不倒這群網路世界長大,熟悉「連結、交換」的年輕人。「你只要有一個專長,就能活下去並且做出貢獻,」蔡昇達笑著說。

例如,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畢業的陳亦琳,目前正在澎湖小島將軍澳嶼進行為期5個月的long stay。她幫當地唯一一家民宿做廣告設計,也幫漁民做漁獲包裝設計與網路行銷,換得食宿之餘,還能對當地人發揮助益。

從大學就開始到花蓮讀書的台中小孩蔡昇達,則是長期待在布農族部落,並推出「島嶼拼圖之布農畫曆」行程,將年輕旅人帶往部落深度旅遊,讓他們更了解原住民文化。

雖然只成軍1年半,但談起這些日子以來的經歷與體會,眾人話匣子都停不下來。

從中串連,讓人人都能「歐北來」

在他們眼裡,台灣既美又酷。「你知道嗎?全世界只有台灣有峽谷溫泉,就在太魯閣」、「龍洞的攀岩場是世界級的,場地比土耳其的好,價格卻只有一半」。隨著投入愈深,「帶著台灣走出去,讓外面的人走進來」的夢想,愈發強烈。

現在,他們4人分散在台灣各處,記錄著自己的旅行發現與心得,同時進行著不同的社會公益行動,像是為原住民小學募集烏克麗麗、義賣在地企業贊助的鉛筆,將愛心送往非洲等。

每天晚上10點,他們有紀律地準時上Facebook發表文章,分享並串連不同的資源。「我們扮演連結的角色,當畫線的那個人,把有資源跟有需要的人串連起來,」陳亦琳解釋。

未來,他們想進一步把「歐北來」經營成一個和旅行相關的社會企業,像是成立基金會,協助在地產業,或是像TED一樣,成為一個人人皆可租用的旅行品牌,變成「人人都可以歐北來」。

儘管想法仍在雛型階段,不見得很具體,這個年輕團隊也還在摸索中,但正因為年輕,正因為有夢想、敢行動,他們的未來才值得期待。

對了,那他們環遊世界的夢想呢?並沒有忘記。4人已講好了,2015831日中午12點,從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中央車站出發,不見不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