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站上自信的舞台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3/9/17
作者:洪蘭2013/09/13
施振榮說,台灣不缺人才,只缺舞台。
教育不只要教出好品格,還要幫孩子建立自信心,勇敢做自己。
一位美國朋友去大陸講學,順道來台灣看我。我正愁沒有代表台灣特色的東西給他看,正好東元基金會舉辦「原住民之夜」:九個原住民學校的學生下山來,在國父紀念館展現他們文化學習的成果,我就帶他去看。那晚表演非常精彩,他大為感動,堅持要請小朋友吃冰淇淋。
外人的讚賞加深了我對這個活動的肯定。十年來,我看到孩子們從羞澀到大方,從畏縮到開朗,他們缺的只是舞台,一個被別人看到的機會。
施振榮先生曾說,「台灣不缺人才,只缺舞台。」黃春明先生在坐七望八的高齡,辛苦辦《九彎十八拐》,也是要給愛好文藝的學生一個發表作品的舞台。他說,「我們鼓勵學生寫文章,寫完卻沒有地方發表,文章只能放在抽屜裡,夜深人靜時,偷偷拿出來自己欣賞,這樣台灣的文學怎麼會有進步?」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有讓別人看見他的舞台,尤其是自信心還不足的孩子,他們更需要從父母、老師和同學的眼睛中,來知道他自己是誰。
那天晚上,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小鼓隊的架勢和專業表現令人震撼;苗栗縣東河國小的賽夏族臀鈴舞,更是我第一次看到用竹子串成的臀鈴,它像裙子綁在舞者臀部,隨著歌舞擺動發出悅耳的聲音。
先民們因地制宜,懂得用手邊既有的材料去做出需要的東西,而不去強求當地沒有的,這種生活的智慧,不就是我們現在大力在推廣、用當地的食材和建材的綠生活嗎?
很多人說國中生叛逆,桀驁不馴,但是只要看到舞台上,台東縣賓茂國中的鞦韆舞和大王國中的百步蛇舞,就發現帶國中生不難,只要找到長處,給他們舞台就好了。當一個人被尊重時,他會自重自愛。
嘉義縣來吉國小的鄒族安魂曲:「逝去的亡魂啊,歸向天吧!請天神接納,月亮啊!請照亮亡魂的歸途」,聽了讓人掉眼淚,令我想起父親臨終時感嘆,黃泉路上「路遠幾時到達,途遙何日返鄉」的話。鄒族是原住民中人數最少的族,他們從國小到國中,一起上台才二十七個人,令人非常擔心他們文化的失傳。
泰武部落的高富村大師癌症過世後,他的排灣族木雕技術也跟著走了。我一直覺得政府很願意花大錢蓋硬體,許多偏鄉小學都蓋得美侖美奐,但裡面的軟體卻沒有照顧到,這是不是有點捨本逐末了呢?
當晚的表演,我和朋友都鼓掌到手痛。其實豈止原住民缺少展現自己長處的舞台,我們大部份人也都沒有。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出有品格的好學生,更要能教出他們獨特的性格(characters)。教育應該是要使每個人不一樣(heterogeneity),而不是使每一個人都一樣(homogeneity)。
「原住民之夜」是一年一度孩子們勇敢做自己的晚上,這天晚上他們用他們的長處跟別人競爭,我們不拿放大鏡去檢視他們的短處。我多麼希望孩子每一天上學,都能這樣做他自己。(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