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2013/9/16 「學習讚美吧,臺灣人」

學習讚美吧,臺灣人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3/9/16
/李翊菱

我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喜歡思考與觀察人的性格特質。二十一世紀了,百思不解的是,為何還有人守著過時的傳統觀念?最近在一個社團的籌畫活動裏,親身體驗了某些臺灣人的傲慢,也因此印證了專家的分析。

求學時期,音樂系的老師指導我們如何辨識演奏者的「音樂格局」。這對於生命經歷不足的青年而言,是非常抽象的說法。但不同角度的學習可以增加觀察經驗,我們分組討論的結論是,藝術的格局有兩種創作風格,那就是「大陸型」與「島型」。我的偶像卡拉揚,他指揮出來的音樂,有如遊走於山谷之間,經過大海再迴盪到心坎兒裏去。除了高貴之氣,似乎把聆聽者帶到宇宙蒼穹,探訪了居高臨下的世界,讓我們明白自己的渺小。

藉著藝術課程的學習與觀察,才了解一個人成長的格局,確實與所處的地理環境有絕對的影響。臺灣、日本的音樂演奏者,常可以聽出他們的緊張。偏重技巧的表現,少了舒緩情緒的音樂線條。可能是身處人口密度高的族群裏,在學習過程中,因為競爭關係等種種原因被置入一定要「成名」的壓力,而無法放鬆。再者,過去日本、臺灣的電影或電視劇,內容著重在小情小愛與人際之間的鬥爭,劇本編改者難以突破窠臼。常想人生難道沒有可以探討的話題了嗎?看多了這種風格的藝術表現,令人搖頭。

學以致用,向來是我的生活態度。念研究所時,德籍教授說:「人生長的地理環境,決定語言、性格的發展。」最初我不相信,但教學的需要,我也參與不少田野調查。果然如此,處在亞熱帶區域的人,鼻梁較短,說起話來聲音短促,節奏快且須張大口型,理由是散熱。每一次演講或上課提到這個觀察時,聽眾必哄堂大笑。因此我引導聽眾回想所見,例如,居住在嚴寒地帶的人鼻梁較長,那是身體需要自動調節的結果。長型鼻道是為了讓冷空氣的溫度逐漸加溫調和,才不致傷到肺臟。我們可以觀察大陸北方居民,說話時上嘴唇不動,語言的發音習慣幾乎是不張口的。說明至此,會眾整合了生活裏的經驗,才覺得有些道理。

長期居住在海島型區域的人,例如,倫敦、夏威夷、日本、臺灣等族群,生活的空間幾乎都擠在海洋的四周,中間的山脈居住者少。島型狹長的地理環境,居住者沒有遼闊的草原可以盡情呼喊,秀麗山水雖偶爾可以為詩寫文,但短暫的浪漫,總敵不過小山遇見洪流時候的恐懼。島型國家的居民,造就了有志難伸的習性。因為長期不安與辛苦,形成了代代相傳的狹隘性格發展,諸如焦慮、壓抑及計較的個性。

莊子在「漁父」篇寫著,孔子六十九歲時向漁父求教,人如何免於禍患、費盡心思、累壞身體?漁父說:「先除去四種禍患,八種毛病。」著名的「八疵四患」指的是:包攬、逞舌、諂媚、阿諛、讒言、賊言、邪惡、陰險,此乃八疵;四患則為,放肆、貪婪、固執、傲慢。咱們身旁有這些性格的人,多如牛毛,不是嗎?

近日參與創立一個國際性社團,多人分工合作。籌備過程中有些人謙卑盡責,當然也有人不聞不問。就在大夥開心布置會場時,忽然一人拉長著臉,以怒斥的聲音命令我:「把大會手冊拿給我。」不夠社會化的我,還笑嘻嘻的遞給怒斥之人。不久這個人居然當眾咆哮,要大家配合他的想法。團隊所有人都愣著,異口同聲的說:「請你體會大家的辛苦,至少加個請字嘛。禮貌,哪裏去了?」

這個在職場居高位的人,我觀察立於他身旁的妻子之樣貌,安靜、保守、面無表情。應是長期處在聲浪高調的生活裏,沒有讚美、沒有快樂。

戰後第一代出生的大人們,應該拿出社會責任為下一代著想了。為什麼現代的孩子動輒刀槍相向?看看我們的新聞、電視劇。為了戲劇張力,歇斯底里的叫罵聲,充斥臺灣家庭的客廳。分明可以斯文理性地討論真理,編劇者偏以邪惡陰險的惡質人性,讓孩子認為這是唯一溝通的方式。再看看這個充滿傲慢的人群社會,自以為學問過人,就能以力霸人?這一切猶如古人言:「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活在現今社會,行為卻還停留在傳統的法則裏。這樣的人,災禍一定降到他身上的。我同意孔子的說法。

二十一世紀的臺灣島嶼,滿街都是自認擁有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南方朔先生說:「教育的目的是教人思考。」英國哲學家懷海德也說:「教育的目的是在風格的培養。風格,是一個人長期培養的思想與行為的一貫原則表現。」多麼希望臺灣的知識分子,能讓大家看見,受教育後的最終目的之修養。修養,就是懂得讚美人。

臺灣人,從學習讚美開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