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2015/6/21 「先當好「工人」,再當創意人!」

編輯小語

從「垃圾工作」中提煉黃金

每一項工作,都有它「腦力密集」創意趣味的一面,也有它「勞力密集」辛苦無聊的一面。沒人能只選好的,不要壞的,這是必經過程。不管做哪一行,想成功,先從學會做好「工人」開始!

先當好「工人」,再當創意人!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5/5/27
撰文◎編輯部

年輕世代嚮往創新、創意,不但生活如此,求職亦然。但在真實的世界,恐怕跟想像有很大落差,即使是創意型的工作,也都有屬於「工人」無趣的那一面。例如:

●看似「藝術成分」含量高的建築師,其實沒有想像中浪漫,為了監督工人按圖施工,建築師要花很多時間比對製造圖與細部施工圖,做挑錯與修正這種無趣工作。

●看似每天與明星為伍的電視節目製作人,要經歷跑帶、製作道具、借衣服、打掃攝影棚等「一點都不炫」的工作,才能對整個節目製作流程有所瞭解。

●在記者會上有如「花蝴蝶」般穿梭的公關人員,在換套裝上場前,很可能才剛親手套了上百個椅套、裝了上百份資料袋,稱她們是「踩著高跟鞋的工人」,或許更為貼切。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指出:每一種工作、每一個行業,其實都有「工人」的一面。不管多麼有創意的工作,一定都有「兩面性」,有腦力密集趣味盎然的一面,也有勞力密集辛苦無趣的一面,兩者相生相伴、密不可分。

要在職場有成就,就必須先做好這些「工人」工作;先學會做個熟練的「工人」,才能跨到更高階段。可惜很多人只在乎「創意取勝」,忽略基本動作的重要性。

過度強調創意 容易輕忽基本流程

何飛鵬是國內深受尊敬的出版家,但他卻自謙是「文字工人」、「編輯工人」。之所以如此,來自他的一段親身經歷。

前幾年他出版了一本暢銷書,熱賣數十萬冊,但因為編輯管控有疏失,一篇千餘字的序言,竟然出現20幾個錯字,令他尷尬到無地自容。

事後檢討,何飛鵬要求員工拆解作業流程,切實做好每個基本動作,希望編輯團隊能針對每個步驟反覆練習。沒想到卻引起員工反彈,有老編輯質疑,這些「枝微末節」為何要勞師動眾?也有國外留學歸國的編輯質疑,「我們是做出版的,為什麼要搞得像『女工』一樣?」還有主管認為,提升創意才是出版業的首要之務。

工作夥伴的反應,頓時讓何飛鵬有所警惕。過去他向來以創新、創意優先,很少會去琢磨基本動作,以致手下團隊創意很強,但內部流程卻有些混亂。他從這件事領悟到,必須先暫時忘記「創意」這件事情,不要再去想巧思、巧法,先學會編輯「工人」該做的事情:修稿、潤稿、校對、排版、打字,「這才是出版業最重要、最核心、最基本的工作。」要學會當編輯人、出版人,就得先學會當編輯「工人」。

「編輯工人」無趣、重複的部分,才是這一行的本質。一個編輯有80%時間是在做「工人」,20%時間才是「創意人」。在埋頭當「編輯工人」過程中,因為徹底掌握每個細節,才能深刻體認出版內涵,反而有助於激發創意。

把枯燥的事情事做出趣味

其他行業也可印證相同的道理。名建築師潘冀,當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後,進入一家知名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同學都羨慕他畢業就能跟在大師身旁學習,但實情卻非如此。剛入行時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做審核營造廠所畫「製造圖」的工作。

在美國,建築師設計好房子後,營造廠會根據建築師畫的「細部施工圖」,再發展成「製造圖」,交由工人按圖施工。潘冀每天進辦公室後,就坐在桌前,握著一支筆,低著頭比對製造圖與細部施工圖,有問題就圈起來,沒問題就簽字蓋章,有長達89個月,他做的就是這種埋首於工程圖、核對、確認、簽字、蓋章的動作。

誰都不喜歡這種工作,覺得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名校生,更排斥這種低層次的工作,認為應把時間花在更有創意的事情上。但潘冀卻覺得自己很幸運,別人看來枯燥無聊的工作,在他眼中卻是另番風景。工程圖的一點一滴就像是「拼圖」一樣,幫助他把一棟房子「兜起來」;他從前輩的身上,學到他們畫細部施工圖的想法與經驗,最後再由自己「集大成」。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後來潘冀在帶領比自己資深的團隊成員時,才能講出施工圖的道理,讓底下心服口服。

有大格局且耐得住煩 才是明日之星

何飛鵬說,每次招募新人時,他都會請對方談談對出版工作的認知。多數人都在談創意、思考、文化氣質「那一面」,何飛鵬則會仔細、反覆說明工作中無趣的「另一面」,引導應徵者面對出版業不愉快的真相。

何飛鵬說,有趣的工作不愁沒人做,他期待的是禁得起考驗、能忍受無聊「垃圾工作」(dirty work)的人。能夠從煩事、小事做起,再加上大創意、大格局的人,才是明日之星。任何工作或職務,本身就是個複雜組合,沒有人能只挑好的,不要壞的,這也就是「從垃圾中提煉黃金」的硬道理!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四月號(459)Career職場情報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