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2014/12/2 「台灣新創公司真的不行?Forbes:創投資金少、年輕人不創業、投資人不懂新科技」

台灣新創公司真的不行?Forbes:創投資金少、年輕人不創業、投資人不懂新科技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12/1
2014-11-30 Web only  作者:linli/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1202
圖片來源:鍾士為
 行動裝置和系統、電子商務、社群、應用程式、穿戴式裝置、Big Data 等新興科技産業的發展,不僅僅是需要理念創新、技術發展,資金支援更是必不可少。
 
創業投資是新創公司早期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目前臺灣的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僅爲 47.8 億美元,甚至比 2000 年更低,加以投資人對於新興網路産業的發展模式不瞭解,投身網路産業的年輕人難以獲得投資,臺灣科技産業日漸式微。

臺灣擁有完善的硬體裝置産業鏈,在半導體製造領域有台積電這樣的産業巨頭,鴻海精密也成爲蘋果最大的硬體製造合作夥伴,多年來發展較好的新創公司多集中在硬體模組和裝置領域,這些公司往往有極強的産業背景,技術和資金都不缺,比軟體程式和網路類新創公司相比,創業門檻高但成功率也更高。

創業投資規模下滑

隨著社群和電子商務的興起,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 InstagramUberSpotifyWhatsApp 爲代表的以軟體和網路爲核心的新創公司成爲新興科技産業的主流,爲何臺灣沒有軟體 App 和電商領域誕生幾家明星公司呢?或許從看看臺灣科技産業的創投趨勢我們就可以見分曉。

據臺灣創業投資聯合會(Taiwan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的報告顯示,目前臺灣創業投資規模大約爲 47.8 億美元,其中已支出的約爲 34.8 億美元,2000 年時臺灣創投規模曾高達 77.6 億美元,整體的投資規模再减少,新創公司獲得的支援也越來越少。

年輕人不愛創業

造成創業投資規模持續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臺灣産業趨勢研究所副主任楊中杰認爲,臺灣的年輕人更喜歡進入大公司工作,不太喜歡自己創業,矽谷式的車庫創業者更是少之又少,整個市場對於創業投資的需求降低。Intel 公司的創投部門每年都會收到大量投資申請,由於 Intel 深厚的産業背景,申請投資的往往是已經步入成熟期的科技公司或資深技術專家,1999 年至今超過 40 家臺灣科技公司獲得了 Intel 共計 2.6 億美元投資。

股市低迷,創投難獲高回報

2000 年臺灣政府取消了一項針對創業投資的稅收减免政策,一些投資基金逐漸退出市場。臺灣的硬體製造産業鏈轉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發展市場更大的中國市場後,創業投資機構也將目光轉移到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讓中國的年輕人積極投身網路産業自主創業。

臺灣産業趨勢研究所主任陳文堂認爲,臺灣創業投資走低也受到了股市低迷的影響,創業投資一般在創業早期投資,待公司發展成熟後進入創投退出階段,IPO 是創業投資退出的一個重要手段,證券市場的走勢决定了創業投資者的熱情,2011 年至今臺灣股市的成交量成長僅爲 11%,加之軟體類新創公司的投資回報週期長、利潤低,投資者很難獲得高額回報。

陳文堂同時也表示,許多新的創投資金寧願投資在文創產業中,相較於需求動輒百萬美元為單位的科技新創,文創產業平均只需要 65 萬美元,遠比科技創投還低:而台灣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則說,投資台灣新科技產業的金額已經下降了六成。

投資人不懂新興科技産業

即使創業投資規模走低,但整個資本市場也是不缺錢,目前臺灣創投待投資金大約有 13 億美元,質優的新創公司和合格的投資者都不多,臺灣的投資人擅長的是硬體産業和零組件相關領域,這一類的新創公司隨著産業鏈的轉移越來越少,年輕人熱衷的遊戲、軟體 App、電子商務等領域,投資人對於這些新創公司的發展模式瞭解不足,AppWorks 創投公司的創始人林之晨表示,臺灣有許多發展前景不錯的網路軟體類新創公司,可惜的是掌握資金的創業投資者對於這些産業太陌生了。

(本文轉載自2014.11.27「科技新報TechNews」,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