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2014/12/19 「業務最前線╱策略行銷 跳脫製造業思維」

業務最前線╱策略行銷 跳脫製造業思維

摘錄自:女生國e周刊 電子報 2014/12/18

聯合新聞網 2014/12/18 
 
從手機、電腦、電視到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高階與低階產品之間的「硬體差距」愈來愈小。也就是說,以往靠「性價比」來創造競爭優勢的方法,將會愈來愈不適用。

舉例來說,「小米機」在硬體的設計與品質追上「蘋果」的速度,只會愈來愈快;又或者,過去SONY主打高質感的機殼和畫質成為領導品牌,許多平價電腦也早已經迎頭趕上。

同樣的道理,只會談「價格」和「規格」的業務人員,就像只能一味追求性價比的廠商一樣,最終只成為高效率的「報價機器」。要跳脫這種「製造導向」的思維,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產品的行銷策略要靈活運用「價格模糊策略」。改變產品組合、增加附加價值、提高客製化程度等,都是讓客戶無法直接比價的方法。

第二,產品上市速度變得愈來愈重要。市場上最好的產品不見得是獲利最佳的產品,能夠「最快回應顧客」的產品才是。ZaraUniqlo等「快速時尚」品牌將服飾產品開發時間從兩個月縮短為兩周,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三,感性能力比理性能力重要,從行銷、業務、客服人員,到設計、技術甚至是行政人員都適用。商業世界永遠是圍繞在「人」的身上,愈能掌握人性、愈能創造高價值,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道理。

亞洲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的過程,全球產業結構與市場地位勢必重新洗牌。我們過去有豐富的製造、運籌經驗,再加上靠近新興市場的「地利」之便,有絕佳的機會可以成為全球經濟的領導者,出現更多世界級的企業和品牌。

關鍵在於亞洲企業是否能夠擺脫工廠導向的思維,不再以「性價比」作為產品開發、市場策略的僵化思維。當企業可以把硬體、軟體、服務整合成為「解決方案」,就能擺脫比規格、比價格的舊模式,以顧客需求為核心創造高價值的品牌。

以蘋果電腦為例,它以創新、行動、簡潔等元素成功打造出高獲利的品牌。然而,蘋果在硬體的優勢快速被平價手機追趕上來,軟體和行動整合平台的商業模式也被大量複製。惟有回歸到消費者需求,創造出更新、更高的價值,才能力保市場的領導地位,包括蘋果公司和後起競爭者都不例外。

至於誰是下一個贏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是管理顧問)

【經濟日報/吳育宏/201412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