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當半杯水,才能隨時往裡倒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10/23
2014-10
Cheers雜誌169期
作者:盧智芳
圖片來源:廖祐瑲 |
馬祥原的朋友都暱稱他「小馬」。只是他們包括馬祥原自己,恐怕都沒料到,這匹「馬」跑起來竟如此驚人。
33歲的馬祥原看起來斯文白淨,但高職畢業前,他完全是個沒人看好的「後段班學生」。直到進入汽車板金這個領域,從此,人生的軌跡被徹底改寫。
在台北職訓中心學習板金技術時,馬祥原有足足半年在練習車旁打地鋪,醒著的時間唯一做的事,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終於在20歲那年,他代表台灣,到韓國首爾奪下「國際技能競賽」個人與團體雙金牌,保送上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就像突然扭開潛力的開關,家裡開修車廠、本來以為自己以後頂多也一樣的馬祥原,企圖心火力全開,再無遲疑,一路踏上他疾駛向前的旅程。
帶著1千人民幣(約新台幣5千元),大學畢業、服完兵役沒多久,馬祥原決心到對岸闖盪。他先在上海擔任汽修培訓師,接著出來創業。德國奧迪汽車曾把中國400個服務據點的汽修培訓合約,簽給馬祥原和他的公司,並指名他是唯一認可的培訓師。
如今獨家合作的關係雖然不再,但馬祥原旗下的客戶,已拓展到包括克萊斯勒、林肯、LEXUS、保時捷等更多國際車系,上一天他的課,得花新台幣3~5萬元不等。當年差點成為「不良少年」的馬祥原,憑著努力不懈,現在是身價千萬的企業經理人。
馬祥原的板金技術,曾讓投入這一行幾十年的老師傅也自嘆弗如。聽他描述當年鑽研的情景,總讓人腦海中一直浮現武俠小說裡一心苦練、只求融會貫通的畫面。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會創造傳奇。七年級的馬祥原已經先寫下第一章。
資深的汽車板金師傅何其多,但你卻年紀輕輕就做到足以用卓越來形容的成績。當中的關鍵是什麼?
這跟我的成長環境有關。我家裡是修車的,從小我就喜歡拆拆裝裝,像把電風扇拆開,但不一定裝得回去(笑),不過,我很享受這種感覺。懂事之後,開始幫大人的忙,到12、13歲可以獨立作業時,我慢慢發現:自己對車子有興趣。
最早我接觸的其實是汽車修護。18歲高職畢業後,高職汽修科的主任鍾永桓打電話給我,問我要不要改去學板金,這是個機緣,考慮一個星期後我就去了,去了之後發現,板金果然更適合我。
我在台北職訓中心從最基本開始學起,也知道了什麼是有系統的學習。後來連續拿下汽車板金全國金牌,2001年代表台灣到韓國參賽,又拿下雙金牌。
不過,我想我跟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我知道就算競賽這條路已經走到頂,但不表示在實際維修車子時,就不會有落差。所以,即使後來保送上台師大工教系,每逢寒暑假,我還是跑回去繼續跟著老師傅學修車。
當時教我的蔡龍師傅,每天只來三趟,第一趟是早上和我碰面,第二趟是中午帶飯盒給我,第三趟就是回來驗收成果。在外面所謂「師傅帶徒弟」,多半是師傅說怎麼做,接下來就跟他一樣做。可是他只是啟發我,讓我自己做,做完之後不行或有問題,再跟我一起探討,探討完他就走了,又丟下我自己研究。
很長一段時間,白天我去學校上課,下課後又直奔車廠,待到晚上12點才回家。我從來沒問過修好這輛車可以得多少錢?因為我知道這是增加經驗的機會。你問我比別人強在哪裡?我覺得這一點不是這麼多人可以做到。我投入的時間確實比較多,而且學習方式也稍微不一樣。
為什麼你對板金可以樂此不疲?它對你最大的吸引力在哪裡?
板金的特別之處,在於每次都遇到不同的狀況。哪怕同樣的車子撞到同一側,損傷範圍和變形量都不一樣。所以修的時候,就算用同一招,也不一定保證都能修好。
碰到特殊的車子損傷,有時候就為了一個地方尺寸不對,一整天拼命想辦法,拉到對為止。拉了一天還是不對,隔天起來再拉,但可能眉角多用了一點,不用5分鐘就好了。像這樣無時無刻都會蹦出不可思議的狀況,是我覺得板金最有趣的地方。
這段過程中,你曾經自我懷疑過嗎?
跟著蔡師傅時,他總是說:「你做就對了!」即使錯,也讓我先做,引導我慢慢完成本來我認為不可能的任務。這讓我信心大增,後來不管接到再難的車子,都覺得「怎麼可能做不好?」我再不行,只要肯去問,一定可以解決問題。
其實,把自己裝得太滿,往往反而對別人會有所排擠。當自己永遠是半杯水,才能隨時往裡面倒。我也是這個心態,新的技術不斷出來,如果我不會,當然就要謙虛向別人學習,而不是拿過世界第一,就覺得高高在上。
真難想像你描述自己小時候曾是個「放牛班囝仔」,什麼時候個性有了很大的轉向?
(笑)不同的人生階段造就不同的經驗。國中時打架、翹課、抽菸,我做了很多奇怪、好玩的事情。
只是到了下一個階段,想追求的東西不同,自然就做了改變。還好讀職校時,家裡也緊緊抓住我,沒讓我學壞。之後慢慢確定方向,性格就穩定下來。
後來決定去對岸而非留在台灣發展,當然是另一個對你影響深遠的選擇。那時候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
當時有很多機會可以留在台灣,可是我總覺得我能做的事,從很多學長身上已經看到,對我來說,有些太平淡、太無聊、挑戰性不夠。
與其如此,不如到外面看看。當然,去到那裡,我遇到過很多從各地來的人challenge(挑戰)我:你這麼年輕,憑什麼你有這個能力?現場師傅最在意的就是實作,碰到他們問我:「你有沒有做過?沒做過你能講什麼?」那就做給他看,只要贏過他,他就會信服你。融合我過去比賽、學習和在外面做的經驗後,走遍整個中國,沒有太大問題。
現在跳到幕後,實作頻率雖然比較低,但上星期我才自己動手演示過,還不小心燙到。就算沒辦法再像以前那樣投入技術,可是一段時間還是要碰一下,才能一直保持水平。總不能當別人說:「小馬,你拿過世界金牌,我們來PK一下」的時候,出來要打卻拿不出子彈。
現在回頭看,有任何決定是重來一次就會不同的嗎?
沒有,因為這些都是我自己決定的,並不是順別人的意。既然是自己決定這麼走,就算再重來,還是會這麼想。
偶爾會覺得「做這個這麼辛苦,有沒有其他輕鬆一點的」,只是過了這個點之後,反回去再看,就知道不是這樣,現在走的這條路,還是正確的。所以,就算叫我重新再選擇,結果還是一樣,畢竟這是我自己喜歡的事情。
你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除了擴大事業規模,有沒有想過培養出和你一樣的人才?
我當然想造就出更多的金牌人物,但有些尷尬的是,這個人不一定在台灣。
不會不想回台灣,只是回來後,要讓我做什麼?怎麼做?需要一個理由。在中國,我也帶學生,甚至有學生自己來找我,說他要參加2011年「第一屆BMW中國售後服務技能大賽」。我問他:「你要得第幾名?」他說:「我要得第一。」我說OK,那我就讓你得第一名。要是他只說要得前三名,我就不理他了,因為我覺得:要,就要做到最好。結果那一年,他真的拿下冠軍。
像這樣的大賽項目,國內都沒有,是很可惜的。就算去提拔選手,也只能針對幾個人,不是顧到整個大局面。
在我們這個行業,台灣人還是有優勢。現在那邊的狀況是,每個人都很會講,但要他實際動手就不行,能具備邊做邊說能力的人尤其少。不過,他們企圖心強,坐了48小時的車子,只為了來上課,這反而是我們要跟他學習的地方。
馬祥原快問快答
最喜歡的車型
法拉利。它帶有一種神祕感,看到它就會想到紅鬃鬣馬。
不工作時做的事
打羽毛球。
如何維持手的穩定度
握力和臂力都需要鍛鍊,焊接時不可以呼吸,或只能非常非常慢的呼吸,使身體不晃動。
特別欣賞的人物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欣賞他強烈的企圖心,想做就要做到。
座右銘
好學校也會有壞學生,後段班的學校也有好老師,可以教出好學生。什麼叫好、什麼叫壞,只要肯學,都不重要。
特別想挑戰的事
蹦級(高空彈跳)。
馬祥原,1981年次。苗栗育民高職畢業。2001年在韓國首爾奪得國際技能競賽個人與團體雙金牌後,保送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後赴中國創業,提供專業汽修培訓服務,客戶包括奧迪等世界知名車系車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