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理由 投資人不需悲觀
摘錄自:天下雜誌 經濟學人電子報 2014/2/28
2014-02-19天下雜誌 541期 作者:經濟學人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提供 |
美股表現不如預期、擔憂中國經濟硬著陸……,種種因素讓全球股市市值跌掉三兆美元,投資人一片悲觀。但前景真的一片慘澹?要下結論,還太早。
美股去年創下三○%漲幅、年初再創新高之後,全球股市如今卻陷入了悲觀。
受新興市場貨幣重挫、美國經濟數據疲弱與量化寬鬆(QE)減碼等因素衝擊,全球股市已跌掉超過三兆美元市值。
和往常一樣,心理因素才是最主要的賣壓來源。QE退場是非戰之罪。真正的原因是美股剛創下歷史新高,而二十五倍的本益比已經太貴,因歷史平均值僅十六倍,投資人獲利回吐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說QE減碼會使股市動能消失,日本就不該跌,因為日本還在實施量化寬鬆,但去年有五成漲幅的日股,今年已跌掉一四%。
但投資人不需悲觀,理由有四。
首先,美國經濟依然穩健復甦。美國一三年底與一四年一月經濟數據疲弱,是受到罕見的酷寒影響。美國家計收支依然穩健,財政問題已較去年改善,今年三%的經濟成長不成問題,而去年只有一.九%。
第二,中國經濟放緩,在控制之中。
悲觀者擔憂中國是否會「硬著陸」的邏輯是:中國由投資牽動的經濟成長模式已到盡頭,但投資是由舉債取得動能。因此,投資的成長速度若沒有減緩下來,最終的結局就是金融危機。
近期影子銀行的信託基金產品面臨倒帳風險的消息,讓市場驚惶失措。但中國政府是有能力控制局勢的,近期避免信託基金倒帳的紓困措施就是證明。
第三,新興市場只是成長變慢,沒有危機擴散之虞。
新興市場過去靠著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吃香喝辣,對中國硬著陸的擔憂被誇大,當然新興市場也跟著遭受池魚之殃。
基本面不佳與對中國經濟的悲觀預期,是令投資人逃離新興市場的幾個原因。另外,也會考慮這些國家貨幣緊縮(升息)的幅度有多少。通常大幅升息僅會使經濟成長放緩,而不會造成金融危機。
最後一個理由是,這一連串的市場騷動,會使歐洲與日本央行更放膽做量化寬鬆。
歐元區通膨率僅○.八%,有通縮之虞;日本四月馬上要調升消費稅,為避免經濟成長受創,繼續印鈔票是意料中的事。
我們認為,投資人過度悲觀了。
光憑一兩個數據,不能武斷地認定美國的經濟復甦已經停滯;而中國經濟成長是在放緩,但急跌的機率依然很低;其他的新興市場在今年的經濟成長會比以往慢也沒錯,但絕非面臨全面的崩盤。何況歐洲和日本還會持續量化寬鬆。
全球經濟購買力的成長,很可能超越去年的三%。總而言之,目前的不穩,看起來只是搖晃(wobble),而非崩跌(tumble)。(林昭儀譯)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