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2013/9/13「捨棄美高薪,為台灣而教」

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劉安婷

捨棄美高薪,為台灣而教

摘錄自:30雜誌 電子報                           2013/9/13

台灣長大的劉安婷, 取得普林斯頓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求學,卻又放棄約合新台幣200萬元年薪的優渥工作,回台投入「Teach for Taiwan」的全職工作,她要帶領年輕人去教弱勢學童的課業, 改善這些學童的學習成效。

因為一個「4塊餅乾」的故事,讓劉安婷思考,如果生命中有「高薪」和「做一些改變問題的事」兩個選項,她會選後者,「Do something for Taiwan」,悄悄地在她心中萌芽。

23 歲的花樣年華,多少人正享受青春浪漫,追尋著綺麗夢想。
23 歲剛走出校園,多少人正懷抱著理想,準備投入職場,開展無限未來。
23 歲的人生,世界雖無限,但憑著自己,沒有不能做的事,也沒有達不到的境界。

你我都曾經歷過23歲,當初的夢想與抱負,還在嗎? 或許你正好處在23歲的當下,是不是也覺得世界無限,人生充滿各種可能。 這裡有兩位女生,她們剛好都是23歲,雖然背景有些差異,但在她們身上,我們看到同樣的特質:智慧、愛心、熱情及樂於助人。她們從事的事情也很相同,就是幫助台灣變得更好,讓更多弱勢的人得到改變的機會。

劉安婷,台灣長大,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學位,目前仍在美國工作,但她即將放棄約合新台幣200 萬元年薪的優渥工作,9月回台投入「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的全職工作。她相信:「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她要帶領年輕人去教弱勢學童的課業,改善這些學童的學習成效。

沈芯菱,雲林長大,目前正在念台大新研所,但她從小四就開始為身旁的人解決問題,特別是那些不公不義、弱勢扶貧的,更能引起她的好奇與激發她改變的動力。10 歲開啟她走上這條縮短數位落差之路,至今已13 年之多,範圍也從身旁的人、雲林的事,擴及到整個台灣,甚至透過網路到全世界去。她相信:知道到做到雖是最難,但先從小處著手,許多的小小就會累積變大,有更多人受益。

目前的台灣,不論政治或經濟,都跌入谷底,一時還找不到有效、即時的解決之道。年輕人也面臨低薪及前景不明的困境,大多數的人大嘆前途無亮。 很多人在抱怨,也有不少人走上街頭大聲疾呼改革、改變。 劉安婷與沈芯菱兩位23 歲的年輕人,她們把「抱怨」當「抱願」,把「知道」轉為「做到」,用她們的智慧與方法,去解決在台灣存在的不公不義、貧富不均、弱勢教育等問題。 雖然不知道能做到多少?也不知道會做到何時?但劉安婷及沈芯菱,為台灣帶來的「23 歲行動」,完全是憑一己之力,用有心解決問題的態度,加上知識邏輯系統化思考,一個人,就可以聰明的解決台灣的問題。

7 月的一天,《聯合報》頭版出現了一個斗大的標題:「為台灣而教,留洋女生棄高薪,投入偏鄉課輔」,劉安婷的名字出現在文章裡,這位從美國普林斯頓名校畢業的女生,放棄200 萬年薪,回到台灣,要號召大學畢業生,從事偏鄉課輔的工作。這是台灣媒體第2 次報導劉安婷。5 年前,劉安婷台中女中畢業,取得普林斯頓大學全額獎學金。捨棄台大推甄名額,赴美求學,當時讓大家驚訝,也讓人認識了劉安婷。

這一次,她又讓大家驚訝,放棄高薪,要回台灣,從事偏鄉的教育工作。為什麼?「原本我出去,並沒有打算回來工作,」劉安婷說。但是一個「4 塊餅乾」的故事改變了這一切。

4 塊餅乾」故事,讓劉安婷思考,如果生命中有「高薪」和「做一些改變問題的事」兩個選項,她會選後者。

4 塊餅乾」其實是一個社會實驗,要求每3人一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份報告,研究人員隨機指定兩位小組成員執筆,另一位作為組長,負責審評他們的報告,並決定他們的薪金。實驗重點其實不在報告的水準,而是在30 分鐘後,研究員會送來裝著4 塊餅乾的盤子,3 人一人拿一塊是自然的,但是最後第4 塊餅乾呢?實驗結果,幾個小組長,也就是管理者,無一例外的吃掉了最後那一塊餅乾。

劉安婷說,第4 塊餅乾,代表的就是即使再微小的權力,都會使人更加自以為中心,較少顧及他人的需要。從小「4 塊餅乾」的故事一直敲擊著她,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目標究竟是什麼?名校高薪,會不會讓自己也在權力中迷失? .... 本文未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