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辭典
邏輯樹
Logic Tree
找出問題的Why與How
摘錄自: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2015/4/14
2015-02-01 00:00 整理‧撰文 吳升皓
「邏輯樹」指的是在問題解決流程中,深入探究問題的成因,因而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解決對策「具體化」的技術。它是以邏輯的因果關係為解決方向,經過在層層的邏輯推演,最後導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問題解決專家》作者齋藤嘉則在書中指出,邏輯樹具有3項優點:事先找出遺漏或重複、展開原因和解決對策,以及讓各內容的因果關係更清楚具體。尤其當既有架構不適用,或需要獨自解決問題時,邏輯樹能提供很大的幫助。在追究問題成因的過程中,若沒有控制思考的範圍與深度,很可能追究不完,在有時間限制的狀況下,邏輯樹是十分有力的工具。
思索「為什麼」,問題抽絲剝繭
在運用邏輯樹時,首先可由左至右畫出樹狀圖(如【圖1】【圖2】所示),最左邊空格中的內容,就是「思考的主要課題」;其次再探究造成問題的原因(Why?),發展出第一排垂直的表格。從【圖1】可知,有待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不怕癢軟膏』的營業額降低?」,而造成業績下滑的原因,則可由批發商通路、商品本身、藥廠業務員等方面去檢討,從而得出可能是「藥品批發商的銷售能力下降」「商品力下降」「業務員的銷售能力下降」等原因。
而當第一層原因浮現後,可針對個別原因再深入細究。以【圖1】為例,造成「不怕癢軟膏」營業額降低的可能原因之一「商品力下降」,就可以再往下展開第二層,推論商品力下降可能是因為「商品藥效輸給競爭藥品」「止癢軟膏的藥品市場縮小」等原因。
由上可知,透過邏輯樹的層層推演,可將問題抽絲剝繭,嚴密地檢視問題背後的每一個原因,並有助於使用者將表面化的問題,以「Why?」(為什麼?)的因果邏輯,拓展並掌控問題成因的廣度及深度。
反問「怎麼做」,找出解決之道
在以邏輯樹追究出問題的原因之後,接下來就可以利用分析的結果做為依據,思考具體的解決對策。這個過程同樣可藉助邏輯樹幫忙達成,做法上也與追究原因時類似:首先將「思考的主要課題」(或「有待解決的問題」)放在邏輯樹最左邊,之後則是以問自己「所以該怎麼做?」(So How?)的方式,一步步深入找出具體方法。
使用解決對策的邏輯樹時,要注意不要偏離目標,以及行動間要有具體的因果關係。在把解決對策「具體化」的過程中,必須反覆追問「So How?」只要多個對策都能用邏輯樹串聯起來執行,問題就很可能就被解決。這和「追究原因的邏輯樹」的不同處在於,只追問「Why?」可能會忽略掉有構想性的見解。
以【圖2】為例,首先在最左邊有待解決的問題中,填入「提升業務員的銷售力」;其次透過自問「So How?」的過程,找出3個努力的大方向:劃分有效率的責任區域;改善銷售過程,以提升銷售成效;有效評估業務員能力;接著再就這3大方向個別探究其解決途徑,進而提出具體可行的做法。
例如,為「提升銷售成效」,可嘗試修正營業或跑業務的過程,並在重複以「So How?」方式反覆思考後,導出「管理醫院訪問頻率與營業內容」「每周與主管開會討論修正營業過程」等實際方案。
不過,運用邏輯樹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在垂直的表格與表格間,應以「MECE」原則檢查,看看同一層的表格與表格間,是否有重覆或遺漏?如果有遺漏,但一時間想不出來,可暫時以「?」代替,之後再回過頭思考。另外,在發展樹狀表格時,也應注意具體的原因或解決對策,是否和「思考的主要課題」(即邏輯樹最左邊的表格)有所連貫,以及右側層層推展的表格,又是否真是具體、可成立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