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

2015/5/19 「管理辭典」………… (32)

管理辭典

破窗理論
Broken Windows Theory

杜絕壞習慣,別輕忽小事的破壞力

摘錄自: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2015/5/6
2015-01-24 00:00 整理 王紫炘 



若你到了一個地方,發現四處都是廢棄物,許多房屋的窗戶破了,也沒人修補。你會對這個地方有什麼感覺?或許,你會覺得這個地方被遺棄了、沒有人在乎。事實上,罪犯或竊賊也是這麼想的。

「有些地區的環境令人心驚膽跳,無論是臨時起意或常業累犯,搶匪或竊賊覺得在這種地區犯案,被人指認或抓到的機率比較低。小偷可能覺得,如果社區內認由乞丐騷擾經過的路人,竊案發生後,居民也不會報警處理,更不會要求警方前來辨識可能的小偷。」

犯罪學者威爾遜(James Q. Wilson)與凱林(George L. Kelling)在《破窗》一文中這麼寫道。這就是他們著名的「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在一棟有破窗的大樓,如果這些窗戶沒有被即時修好,就會有更多破壞者把窗戶打破,甚至闖入大樓中,意圖偷竊或縱火,導致犯罪的擴散。意指,犯罪是有傳染性的,若是放任不良的環境不管,很可能會誘使他人仿效,引發更多的犯罪行為。

為了強調「環境因素」的重要性,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引爆趨勢》一書中舉了一個例子,1980年代中期紐約市的運輸局長及政府當局,篤信破窗理論,希望從小處著手,設法解決地鐵系統的塗鴉與逃票問題。但在當時,一般的員警卻認為,我們忙著處理大案件都來不及了,為什麼還要花時間、精力在那麼小的犯罪上?

但政府當局卻認為,逃票和塗鴉雖然是很小的失序行為,卻可能招致更多、更嚴重的犯罪。果然在地鐵警察嚴格的執法下,紐約的犯罪率大幅驟降。葛拉威爾形容:「莫因惡小而姑息,這些小奸小惡正是暴力犯罪的引爆點」。

35歲前要懂的33個法則》一書將「破窗理論」重新解讀,轉化為實用的職場潛規則。在面對繁多工作上,每個人難免都會輕忽某些「小事」,以將時間保留給「大事」。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任何一點小失誤都有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因此,對於任何不良習慣,都應該防微杜漸,不要任由讓自己的惰性和壞念頭影響工作專業。唯有事事都按部就班照規矩來,並且養成即時修正和補救問題的習慣,才能杜絕任何陰溝裡翻船的可能。

(取材自《引爆趨勢》、《35歲前要懂的33個法則》)

圖片來源 / seanmcgrath via Flick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