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
伯樂與千里馬誰重要?主管不懂用人,好人才也會變庸才
摘錄自: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2015/5/7
2014-10-09 17:58 專欄作家 林文政
畢業於南部某國立大學MBA的小王,當完兵後就到某銀行企業金融事業部任職。工作前三年,小王的績效考核一直只維持在符合標準的程度,直屬上司甚至曾向更高一層的主管反映,小王很難被賦予重任。
理由是他常抱怨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問題,提出的改善意見又多半是不著邊際的大道理;直屬主管也曾在小王的績效評估中,寫下「創意有餘,落實不足,需要增強執行力」的評語。
某次年終考核後,小王的主管和另一個部門的主管對調,小王換了新主管。
跟新主管的第一次開會時,小王一如往常,針對公司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提出改善意見,砲火猛烈依舊。
不同的是,新主管不但重複小王所提的意見,還進一步問他,「我是否有誤解你的意思?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你提的問題和改善意見很有趣,但是因為有點複雜,現在我也無法立即有個答案,這兩天我跟你另外約個時間討論一下,看看我們能否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兩個月後,新主管帶著和小王討論出來的解決方案,在主管會報中提報,獲得總經理和兩位副總的讚賞,允諾在下半年度試行,效果如果不錯,明年元旦正式施行。
會後,小王的前主管獨自一人留在會議室裡眉頭深鎖、低頭沉思。
主管不懂用人,好人才也能變庸才
小王的遭遇,在歷史上不勝枚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輔佐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百里奚。
百里奚年輕時才能出眾,卻因為身為平民,無法在重視貴族的楚國裡,有入朝為官的機會。於是,百里奚只好離開家鄉,先後來到宋國和齊國尋求機會,可是都沒能獲得重用,輾轉多年,一路乞討,直到在齊國遇上老朋友蹇叔。
蹇叔非常欣賞百里奚的才華,將他介紹給虞國國君,在虞國入朝為官。不幸的是,他碰上了貪財又昏庸的君王,當晉國借道攻打自己的鄰國虢國時,百里奚苦勸君王不要答應卻無效,結果晉國滅了虢國後,回頭也將虞國一起滅了。
虞國滅亡後,百里奚遭晉國俘虜,被當成奴隸,並隨著晉國公主陪嫁給秦穆公。在去秦國的途中,他逃回了故鄉楚國,當時的楚國君王聽說他很會養牛,就讓他放牛。
正當百里奚經過幾十年的列國遊歷,似乎又回到原點之際,適逢秦國新任君王秦穆公胸懷大志,大舉招賢納士。
秦穆公聽聞百里奚賢能,想用重金贖回在楚國放牛的百里奚,卻又怕此舉引起楚王的懷疑,所以就以當時一個奴隸的市價(5張羊皮),把百里奚贖回秦國。
去到秦國時,百里奚已高齡七十多了。秦穆公深知百里奚才德兼具,是治國良相的上上人選,因而以上禮(最高禮數)招待,希望他能獻上富國強民的策略,但是百里奚堅稱自己不過是個亡國之臣、放牛之人,有何資格跟君王談論治國之道。
為了說服百里奚,秦穆公對他說,「虞國滅亡是因為君王昏庸無能,沒能接受您的諫言,這不是您的錯。」這番話讓百里奚感受到了秦穆公的識人之明、愛才之誠,因此敞開心胸,知無不言,與秦穆公論政三天三夜。秦穆公有意拜他為上大夫,百里奚卻推薦老友蹇叔出任,自己只擔任大夫一職。
儘管年歲已高,但是百里奚終於一償宿願,得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而秦穆公就在百里奚的輔佐之下,逐步把秦國建設成為強大的國家,也為以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充分顯現出百里奚在中國統一的歷史上所產生的關鍵作用。
對組織的發展和成敗而言,究竟是伯樂重要,還是千里馬重要?
以上述的小王為例,同樣一個人,在前任主管的眼中,小王是「難堪大任」,但是在新任主管的包容與指導下,小王的建言竟從垃圾變黃金,成為了總經理眼中的可造之材、明日之星。
沒有伯樂,再多千里馬也徒勞
同樣地,在虞國、楚國和秦國的百里奚也都是同一個人,只因為遇到了不同的君王,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際遇:在虞國,他因為虞國被滅亡,淪為晉國的奴隸;在楚國,他只是個牧牛的奴隸;到了秦國,他卻是秦穆公稱霸的最大功臣。
百里奚自年輕便是一匹千里馬,由於虞國和楚國的君王不是伯樂,因此千里馬被誤認為是駑馬,展現不出他的超凡價值。
相反地,秦穆公是不折不扣的「伯樂」,在他的領導下,百里奚從奴隸躍身為大夫,從駑馬變身為千里馬。換句話說,千里馬的價值取決於伯樂。
一個組織中即使有無數千里馬,但是如果充斥著像小王的前任主管,或是像虞王和楚王的主管,那麼這些千里馬不是會被視為駑馬,就是會成為別人家的千里馬。相反地,即使組織中沒有千里馬,但是只要有一位識人的伯樂,他便有機會向外尋找或吸引許多千里馬來投靠。
我相信,秦穆公即使沒有找到百里奚,他終究還是很有可能找到和百里奚才幹相仿的傑出人才來輔佐他。因此,對組織的發展和成敗而言,我認為伯樂遠遠要比千里馬來得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