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行銷學之父菲利浦.科特勒 》行銷3.0 實現消費者情感連結的渴望
摘錄自:能力雜誌電子報 2014/12/3
整理撰文/潘俐婷
我們先想想行銷的演變史。一開始,許多企業都停留在賣產品的行銷1.0時代裡,希望展現出自身產品的優越特點,到後來因網路科技盛行,我們能夠在類似產品中做出判斷、比較其差異性,因此以消費者為導向的行銷2.0時代來臨。在行銷2.0時代中,企業努力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例如:運用消費者關係管理,進而提升消費者滿意度。然而,隨著今日社會、經濟環境快速變遷,2.0行銷手法的影響力仍然有限;其原因在於,消費者的自主性不斷地提高,並積極主動參與活動,藉此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逐漸地,我們進入行銷3.0時代。它是「價值導向」的體現,為實現自我的渴望,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與義務,為這世界盡一份心力。我們不再是一群滿足購買欲望的消費者,而是具備獨立思考、行動力與渴望情感連結的消費者,因為我們期盼企業可以透過他們的使命(why)、願景(what)與價值(how)的內涵來滿足我們生活各層面的需求,並且有能力去解決我們所面臨到的種種問題。由此可知,現在企業行銷的關鍵,是要能夠真實打動消費者的心,引起他們內心共鳴的價值,才是致勝的商業模式。
3階段行銷 顧客變鐵粉
在行銷3.0時代,我們不該只考量利益,更要與消費者進行有價值的交換,使其精神層面有所提升,進而產生同頻共振的效果。此外,也必須讓消費者感受到企業經營價值與行動具有一致性,如此才能真正取得他們的信任與感動,而當他們對企業品牌的理念產生認同,便能夠成為企業的忠實消費族群。
蘋果(Apple)電腦就是最佳實例。蘋果的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為他們的品牌營造出果粉為之瘋狂的獨特性,這個祕訣是什麼?我引用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 的著作《先問,為什麼?》中的解釋:因為賈伯斯不會直接說「我做出了什麼」,而會以「我為什麼而做」(企業使命、理想或信念等)作為其行銷方式;再者,蘋果更將此理念傳達至每位員工心中,從內而外充分展現企業的核心價值,自然就能擁有一群狂熱的果粉。
另外,如何讓企業與消費者的心靈有所連結、產生共鳴?我認為應該以「參與式協同行銷」、「文化內涵傳播」與「創意性思考」3階段為基礎。若想真正做到行銷3.0,第一就是要把消費者當成參與者,必須建立多元管道與他們溝通、與之參與產品開發、行銷等;再來,企業須明顯地傳達出其品牌文化價值,並與消費者所處的生活環境密切結合,讓他們了解到這個企業具有人文關懷、永續發展的思維,願意與他們一同改變現狀、解決問題。最後,共鳴的基礎即為創意思考,產品不僅具備實用功能,更要體現獨特的生活態度,例如:無印良品所販賣的就是回歸自然本質的生活態度,也為其品牌定位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價值。
再者,我們應該把行銷的格局拉高,不該只專注於「行銷技術(technical marketing)」的提升,而應該放眼未來,並據此作好「策略行銷(strategic marketing)」,即能夠定位出企業在未來5年所應處的位置、必須具備的相對應能力,以及過程中可能會為企業帶來的變革。如果一直在原地踏步,將會被其他企業所取代。
A到F的創新模式
再來談談創新。創新無可避免地是企業必要的能力,如果不想辦法創新,就真的完蛋了!反之,如果設法創新,且當創新成功時,你還有一絲絲生存的機會。我認為,企業的創新能量與產品研發、改善能力一樣,都非常重要,可惜的是企業裡的創新殺手通常來自高層管理者,而這提醒我們必須突破狹隘格局,勇於接受改變。
不過,雖然創新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但如何融入企業組織文化裡,並且在市場上永保創新,則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因為創新不會憑空而降,關鍵就在於你是否有一套持續創新的機制。而除了創新思維與作為,財務管理的成熟也同樣重要,我建議邀請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一同參與創新過程。
不過,一般管理者多將創新等同於「科技創新」,但其實無論是在商業模式、流程、消費者等方面,都存有創新的可能性,都能運用現有的技術展開新的方式,例如:3M的專利技術雖然只有38項,卻能在市場上推出5萬多項產品和2千多個品牌。
企業欲創新,我認為可依循A到F創新流程來執行,同時定義出創新過程所要參與的角色:
1.啟動者(Activator):開啟創新流程、確立創新的範圍;
2.瀏覽者(Browser):找出可以成功的概念、解決問題的資訊;
3.創造者(Creator):提出可執行的創意點子,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4. 開發者(Developer):將創新概念轉換成產品和服務,並確保能反應出消費者的需求;
5.執行者(Executor):執行開發中的各項創新概念,並確保能夠獲利;
6.財務(Financier):因創新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須對財務資源進行控管。
企業在創新過程的每個階段,必須扮演好各階段的角色與專業,如此才能真正落實創新與管理,並且為企業注入創新文化的因子。此外,企業也可以建立一套機制,讓員工直接提供創意點子給執行長並獲得獎勵。惠而浦在注入創新文化因子這方面就是很好的標竿,他們找到最頂尖的4 百位人才進行創新訓練,並將其創意帶入公司文化的體系中。
和顧客對話 台灣創意行銷國際
台灣有很好的產業聚落以及供應鏈,也擁有豐富的執行經驗,但由於缺乏專業行銷的概念,而仍無法突破改變的門檻,以致於許多創意作品難以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除了應具備行銷能力,也必須加強與消費者溝通的管道,才得以將創新動能延續下去。
再者,我認為行銷不該只展現企業的品牌名稱,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表達出品牌背後的意涵。另外,在行銷3.0時代,企業應善用口碑行銷,藉此將品牌故事完整地呈現給消費者,讓他們認同你的品牌理念,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環保的意識。最後,行銷並非一味想要做大,而是要專注在特定的位置上,才能於國際市場中建立穩固的企業品牌形象。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4年11月號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