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2014/1/2「六大趨勢改寫規則 - 趨勢 5 新能源時代:愛地球 多元發電動起來」

六大趨勢改寫規則 - 趨勢 5 新能源時代:愛地球 多元發電動起來

愛地球 多元發電動起來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3/12/31
2013-12-25天下雜誌 538 作者:周原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40102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新時代能源,更環保也更多元,從家庭到企業都可以自主發電。當選擇變多,更需要的是凝聚共識與行動。

能源會枯竭嗎?事實上,剛好相反,反而愈變愈多!原因在於,能源的來源變多了,連一般消費者,都可以轉而扮演生產者。

台灣西門子總裁艾偉(Erdal Elver)指出,氣候變遷壓力下,更環保、更多元化的發電方式紛紛出現。電力公司失去獨佔或寡佔市場的地位;消費者用再生能源自行發電;政府的角色,變成協調不同的電力來源,並維持電網的穩定度。

太陽能再起

太陽能是全球進展最多的再生能源。「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一三年,全球太陽能的安裝量達三六七億瓦,首度超越風力發電,成為最普遍的再生能源。光是在美國,一三年就有九萬戶住家和商業大樓,安裝四十三億瓦的太陽能,相當於一座半的核四。

企業對自主發電也深感興趣。從美國的搜尋引擎巨頭Google,到日本的軟體銀行,都加入太陽能發電的行列。

Google發電廠的基地位在美國加州及亞利桑那州。土紅色的荒原上,共有六座太陽能電廠、數以千計的暗藍色太陽能發電板,共發電一.○六億瓦,夠一萬七千戶人家使用。

反核立場堅決的軟銀創辦人孫正義,則在日本九州新增兩座太陽能發電廠,發電四千萬瓦。他夢想在蒙古、戈壁建設太陽能發電站,將電力送回日本。

市場需求擴增,加上破壞價格的大陸業者經過一番淘汰,使得一度被列為「慘」業的太陽能,重新復甦。

國內能源產業龍頭新日光的董事長林坤禧認為,「太陽能2.0」的時代已經來臨。當太陽能達到市電同價的轉捩點,毋須政府補助、本身就有成本優勢,需求將源源不絕、普及率愈來愈高。

綠電不穩 黑電不潔

可惜的是,零排放的太陽能發電,或許能達到市電同價,卻無法克服穩定性不足的問題。換言之,再生能源短期之內,還是無法取代火力或核能。提供便宜、穩定的基載電力。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童遷祥估算,為了取代核四,就得興建一.五萬公頃的太陽能發電廠,相當於十二條高速公路的面積,並搭配足夠的儲能設備,才能維持電網的穩定。

和台灣保來得合作的美國燃料電池公司Bloom Energy,和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都積極研發儲能設備,彌補再生能源的不足。

但是,在那些技術成熟之前,要用什麼提供基載電力?為了追求永續家園的願景,台灣要走堅決廢核的德國模式?還是務實派的瑞典模式?

德國:全民補貼綠能

德國是全球廢核的先驅。一○年,核電仍佔德國電力市場的二二%。一一年三月,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五月,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宣布廢核。預計二○二二年,境內的十七座核電廠全數除役。

為了這項決定,人民付出相當的代價。以綠能補貼而言,每一戶人家平均一年就得多繳九千元台幣的稅。

而當綠能供電不足,德國仍免不了要啟動火力發電廠,或買鄰國的電來彌補。以至於過去兩年,德國的空氣品質從一九八○年代以來首次惡化。

當陽光太強、風力太旺,以致電力過剩時,德國還要多付費才能請鄰國「買」走多餘的電力。

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願意做這樣的犧牲,如烏克蘭總理阿札洛夫所言,「只有有錢的國家才玩得起廢核的遊戲。」

就連首當其衝的日本,也因為進口化石燃料取代核電,造成連續兩年的貿易赤字創新高。因此,民眾普遍支持新上任的首相安倍晉三,推翻前任首相野田佳彥的決定,重啟部份的核電廠。

瑞典:務實管理核電

與德國同樣經過深刻的全民辯論才取得共識,瑞典卻是由反核轉向挺核模式。瑞典籍的世界核能協會秘書長瑞新(Agneta Rising)說,瑞典為了減少水力發電造成河川的負擔,在六○年代興建核電廠。一九八○年,有鑑於美國三哩島的核災事件,瑞典舉辦公投,通過逐步廢核的政策。

一○年,瑞典政府卻推翻這項決定,在既有的核電廠舊址,興建四座新的核電廠。

「瑞典可說是全球最綠的國家,」瑞新不斷強調。她說,瑞典之所以挺核,就是因為用水力或火力取代核電,都會造成新的環境負擔,這不是瑞典人民想做的選擇。

能源新星:便宜低碳頁岩氣

美國最新開發的頁岩油、頁岩氣,其中的頁岩氣排碳量只有煤炭的一半,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新救星。

這個能源寶窟,位於美國中西部北達科他州南邊的小城威利斯頓(Williston)。自從美國發明「水平鑽井」和「水力裂解」新技術,能從堅硬的巴肯頁岩地層,挖出大量的原油和天然氣,威利斯頓就從瀕死的農業社區,翻身成為掏金熱點。冰冷的黑夜,油井頂端燃燒天然氣的烽火,從幾公里外就可看見。

每天,數百名身無分文的失業民眾,跋山涉水來開採地底的頁岩油氣。使得偏僻的北達科他州,躍進美國平均收入最高、失業率最低的一州。

一三年,美國已超越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

美國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預估,到了二○二五年,天然氣將超越煤炭,成為全球用量第二大的能源,僅次於原油。由於頁岩氣將造成未來全球的天然氣價格下降,排碳量又只有煤炭的一半,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利器。

但是,美國之外的國家,能趕上這股熱潮嗎?

主要的阻力,是各國的法律和技術門檻。歐盟對於水力裂解法的規範相當嚴格,阻礙英國開採頁岩油氣的計劃。中國國家能源局估算,中國的頁岩氣儲量為全球最多,幾乎是美國的兩倍。但是。中國的地層構造較為複雜,人口密集,又缺乏基礎建設,短時間內無法開採地底的黃金。

美國便宜的天然氣,台灣可以引進嗎?

「十年內,頁岩氣無助於補充台灣的電力,」台電發言人李鴻洲說。

他指出,美國出口能源的對象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盟友為主。美國大量出口天然氣的倉儲設備,也要到二○一七年才完成。就算真正把頁岩氣賣給台灣,加上運輸的成本,也不一定比市面上的天然氣便宜。

話說回來,台灣真要大量購買、使用頁岩氣發電,也要先做十年的基礎建設。

只要全民有共識,貫徹開源節流,能源沒有枯竭的危機。只怕當能源問題變成信仰之爭,選項就只是選項,難以落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