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薪資職位升級最快捷徑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4/1/29
撰文◎伊娃兒‧撒布
每到年關,就是上班族心情驛動的時候。或許是薪水不符預期、也或許是對主管作風不滿,不少人悄悄開始物色新工作,打算領完年終就辭職走人。
Career就業情報高階仲介部顧問林佳蓉指出,想要成功跳槽,最好先釐清動機為何。如果是主動想尋找更好的職涯發展、薪資和職務,這種跳槽者通常個人條件較優,也擁有較多的籌碼。但如果是職場上的壓迫性因素,例如無法勝任職務、企業人事和組織變動,或受到公司營運不佳、財務危機的牽連,才起心動念跳槽,求職時則會處於下風。
行動計畫1-徹底盤點個人競爭力
轉職跳槽之前,一定要盤點個人競爭力,擘劃好職涯藍圖,才能擬定最佳的跳槽戰略。
林佳蓉指出,轉職者應深入評估,個人能力與想要跳槽的職務是否適配,並分析過去的學經歷,究竟轉往何處發展最具有優勢。確立方向後,就可以著手建構自己的職涯藍圖,就其中欠缺的能力或經歷,用轉職跳槽的方式補足。每次轉換新的工作,最好任滿2~3年,才會被視為完整的經歷。
在轉職跳槽時,多數人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與前一份工作相同的產業。但曾經為超過5千人提供求職、轉職諮詢,看過3萬份履歷的長井亮在《到哪都搶手》書中提醒,即便是跳到同一產業、相同的職務,實際工作內容也未必相同,不見得一定能發揮過去的技能。因此,最好還是從自己的強項優勢去選擇職業,不必害怕「改行」這件事。
行動計畫2-設法為自己的「賣相」加分
愛因斯坦曾說:「不要只當一個成功的人,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想要成功跳槽也是如此。長井亮指出,求職者想提升市場價值,有兩種方法:「強化自我優勢」和「被市場需要」,這兩個要素相乘,就決定了你的身價。有些想要跳槽的求職者,只知一味提升自我能力,卻沒有解讀市場需求,結果下場還是「滯銷」。
一般來說,「賣相佳」的轉職者具備以下幾種特質:
1.核心能力堅強:包括專業知識、相關工作經驗、對產業的熟悉度。如果要應徵管理職,還得有「管理經驗值」。
2.戰功彪炳:中高階主管職出缺,通常都是找人「救火」。如果過去累積不少戰功,特別是曾經「以小搏大」(用少量資源創造出高績效),對企業來說,是最求之不得的人才。
3.品牌光環:如果曾在知名外商如IBM、HP、P&G,或是產業的龍頭企業工作過,是很好的加持。本土大型公司在找行銷、業務與人資主管時,特別歡迎「有大型外商服務經驗者」。不過,不少人從外商跳到本土企業後,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因此有些公司聘請外商人才時,會加上一條但書:離開外商後,曾在本土企業任職一段時間。
4.操守良好:除了「絕對不能有」職涯污點(如瀆職、公器私用、自我圖利等醜聞),在原本任職的企業中,風評也不能太差,否則新東家一做reference check,「前科」難以遁形。
5.年富力強:企業尋找主管,偏好有6~8年以上資歷,年紀在三、四十歲的人,而45歲幾乎是轉職的年齡上限了。
6.其他加分條件:包括你的溝通表達能力、語言能力、國際觀、「移動力」(能外派到不同地域),還有形象、儀表(是否端得上台面),也都可以為賣相加分。
行動計畫3-做好對方公司的「身家調查」
「跳槽一定要務實,」林佳蓉經常發現,求職者對於想要跳槽的產業、環境或職務並不是很熟悉,只憑「想像」尋找完美職缺。
她表示,如果不想「誤上賊船」,跳到前景差或財務不佳的企業,跳槽前就要對新東家做足功課,探聽其產業現況、公司營運、服務與產品、市場競爭態勢、財務狀況和營收來源。尤其是營收來源,最可以看出企業發展是否穩健。
為避免跳槽前有錯誤想像,導致上任後適應不良而陣亡,最好透過人脈管道,多方瞭解企業文化和管理風格,以及想要爭取的職務內容。另外包括企業找人動機(是擴大營業或人事流動率太高)、該職務在企業中的定位,以及未來主管的行事風格,也都必須列為跳槽前的評估重點。若新東家的主管愛攬權,就要有上任後隨時向主管報告工作進度的心理準備。
行動計畫4-跳槽要思量「下下一步」
很多人都以薪水與職位高低,做為跳槽與否的依據,但林佳蓉認為,職涯永續發展比短暫的高薪更重要。「永遠都要看到『下下一步』!」在選擇下一份工作時,應當把眼光放遠,思考何者有助於找到「下下份工作」。
林佳蓉建議,新工作最好能銜接前一份工作的專業,至少能用到現有工作一半以上的技能,這樣可以加速新工作上手的時間。
過去景氣好時,中高階人才的跳槽的策略,多半是從大公司跳到小公司,職位可以更上層樓。但明年若想跳槽,林佳蓉認為最好以大公司為主,並以潛力看好的網通、電子商務、綠色能源、銀髮商機等產業為優先。因為市場景況差時,「大樹底下好遮蔭」,跳到小公司變動性大,風險也較高。
行動計畫5-建立「後援關係網」
新鮮人多半透過人力銀行求職,但有經驗者特別是管理階層,最主要的轉職管道則是「人脈」。
建立「後援關係網」,可以有效提高跳槽的成功率。除了親朋好友、過去的主管和同事外,有助於求職的人脈還包括:1.協力廠商、2.社團組織、3.在職進修班,甚至4.你的競爭對手。
此外,也可將獵頭公司(head hunter)納入「後援關係網」,他們掌握企業職缺的第一手情報,會根據你的背景、履歷和未來目標,提供客觀的建議。平時就和他們建立良好互動,若有好工作出缺,你就會比別人搶得先機。
行動計畫6-多用具體數字呈現績效
新鮮人可以「一份履歷走江湖」,但有工作經驗的轉職者,履歷則必須「量身定作」。應抓出先前各份工作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將空泛的形容詞,化為具體的績效數字,並援引具體的實例,讓對方留下鮮明印象。如果有管理的經驗,則要交代所領導的團隊人數,以及團隊創造的業績。
林佳蓉透露,企業在檢視履歷時,很注重各項工作經歷之間,是否有一致性。這可看出跳槽者過去累積的專業,是否連貫且完整。一致性高的履歷,往往是跳槽成功的重要敲門磚。
最後在談待遇時,不必一味計較「月薪」,而是要看「年收入」是否增加,包括績效獎金、分紅、配股,也都應納進「年收入」計算。而新公司的舞台是否更開闊、未來是否更有發展潛力,絕對比月薪增加幾千塊要來得更重要。
行動計畫7-儘快在「客場」站穩腳跟
即使辭職了,在舊公司也要留下完美的句點,「地球是圓的,不好的口碑會成為他日轉職的絆腳石。」林佳蓉提醒說,工作交接要力求周延,錢財相關業務更要交代清楚,最好留下白紙黑字的明細表。另外,和老同事也要保持良好的關係,尤其是曾經帶領的部屬,日後也許有機會再次共事。
《學會50件事情,薪水漲不停》作者古川裕倫指出,別以為順利跳槽就大可放心了,其實這才是挑戰的開始。轉職者應警惕自己置身「客場」,在新環境與一群陌生人共事、從事不熟悉的工作,必須「發揮實力」、「回應新同事期待」、「為新公司帶來貢獻」,才能站穩腳跟。
古川裕倫說,跳槽者不是剛出社會,沒人會主動教你,因此進入新公司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課,遇到不懂的事,就不恥下問快速搞懂。林佳蓉發現,很多跳槽者先前表現出色,以為到了新公司也會如此,卻忽略先前的成績,是因為背後有舊公司的資源在支持,進了新公司不見得會有相同的支援系統。
因此跳槽後,最好多用耳朵傾聽、眼睛觀察,嘴巴讚美,並虛心接受建議,等新公司認同你的能力,再提出建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