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
九一八,從那個 悲慘的時候
摘錄自:大都會文化‧時事歷史報 電子報
- 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2014/3/19
★★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在九一八當夜,蔣介石究竟有沒有多次給張學良下達不抵抗的電令?
◆歌聲中的悲憤◆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麼時候,才能夠歡聚在一堂?
1936年11月,這首充滿著憂憤和悲情的歌曲,強烈地觸動了中國人的亡國之痛,成為中華民族刻骨銘心、廣為流傳的抗戰歌曲之一。這就是著名歌曲《松花江上》。
這一年,在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下,被驅趕到「剿共」前線的東北軍官兵攜老帶小,流落西安街頭。他們被迫流亡關內,有家歸不得,有仇不能報,卻要為內戰去賣命。
當時,張寒暉正在西安二中教書,天天目睹東北父老流浪徘徊的慘景,耳邊充滿嗟嘆痛苦的呼聲。國人不幸的遭遇,一時激起了他創作歌曲的欲望。他把北方「娘們」在墳頭哭丈夫、哭兒子的那種淒慘之聲,藝術加工後成為《松花江上》的曲調,以含著熱淚哭泣似的音調,唱出了悲憤交加的聲音,一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就這樣誕生了。
《松花江上》的哭,那是東北大地的眼淚。當年所發生的慘痛一幕,深深鐫刻在人們的腦海中。亡國奴般的經歷,是從1931年9月18日那個不幸的日子開始的。
◆戰爭在炸藥中引爆◆
1931年9月18日22時20分,一聲爆炸,瀋陽北郊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被日軍炸毀。這是一次精心策劃的陰謀,「柳條湖事件」引爆了一場戰爭。以爆炸聲為信號,早已磨刀霍霍的日軍迅速向東北軍精銳第 7 旅駐地北大營發起攻擊。此時,北大營中駐守的中國部隊正在酣睡。
19日零時20分,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下令所屬部隊向東北各地實施進攻。
當日6時30分,日軍占領瀋陽城。同日,長春淪陷。22日,吉林市失守。11月19日,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被攻陷。1932年1月3日,遼西重鎮錦州被占領,至2月5日北滿最大城市哈爾濱淪陷,東北全境陷入敵手。此後,日本太陽旗,用它那猙獰的灼熱,燃燒著整個東北大地,煎熬著3000萬東北人民。
◆蔣是否曾下令張不抵抗◆
1931年的7月和8月,相繼發生「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日本關東軍不斷滋生是非,挑起爭端。與關東軍調兵遣將相反,東北軍全然不做防禦準備。當時,東北軍有25萬人,陸海空兵種齊全,裝備精良。
坐鎮東北的榮臻、臧式毅和王以哲等文臣武將,面對日本的戰爭陰謀,既無具體的防範措施,思想上亦無準備。當日軍向北大營進攻時,睡夢中的東北軍第7旅官兵在槍炮和吶喊聲中驚醒。他們得不到旅長王以哲的指示,當夜他沒有宿在營中。參謀長趙鎮藩直接打電話給瀋陽城中的榮臻請示處置措施。榮臻見事態嚴重,向坐鎮北平的張學良請示。很快,他被告知張學良正在同英國公使一起看京劇,聯繫不上。緊急關頭,他向北大營官兵下達了「不准抵抗,不准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的命令。就這樣,到19日凌晨5時半左右,日軍輕易地占領了北大營,沒有遭到任何抵抗。20多萬東北軍精銳之師陸續撤回關內。
那麼,在「九一八」當夜,蔣介石究竟有沒有多次給張學良下達不抵抗的電令。早些年日本廣播協會和美籍華人學者唐德剛,先後採訪了晚年的張學良。張學良明確回答:「九一八事變時,我認為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件事情能和平解決。」「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的政策。」「中央不負責任,我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給中央政府。」
最近,藏於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室的《蔣介石日記》對外開放,有關學者查閱了九一八事變後幾天的蔣介石日記,從日記中可以看出這樣幾點事實:一、從9月18日起蔣介石就離開了南京到達南昌,20日才離開南昌,於22日下午返回南京。二、9月19日蔣介石是從上海和南京方面獲悉九一八事變發生。事實上,上海、南京的報紙,也只是在19日才報導了日本攻襲瀋陽的消息。三、蔣介石得知這一事變後,他在日記中記下的心情是:「雪恥」,「余所恃者惟一片愛國心,此時明知危亡在即,亦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耳。」等等。儘管當時蔣介石也有軟弱的一面,如幻想國際聯盟主持正義,幫助中國;日記表白的也大於實際的行動,但應該無虛偽造作之詞,顯然與所謂十幾次電令張學良不准抵抗,任由日本為所欲為的說法大相徑庭。
由對張學良的晚年訪談和最新披露的《蔣介石日記》,可以得出結論,九一八事變發生時,蔣介石曾十幾次電令張學良不抵抗是不大可能的。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亡我之心,已大白於天下,民族危機日甚。1931年11月發生了嫩江橋抗戰,馬占山率部打響了抗擊日軍的第一槍;1932年1月,蔡廷鍇、蔣光鼐領導19路軍堅決抵抗了日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