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2014/2/28 「HTC幫鬥陣創業 掀軟硬整合革命」

HTC幫鬥陣創業 掀軟硬整合革命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2/25
2014-02-19天下雜誌 541 作者:陳良榕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40228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從宏達電等大廠出走的科技老鳥,為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漂亮揮棒,也為科技產業擘劃璀璨未來。

今年二月初,Google以三十二億美元的天價,併購僅僅創立三年的智慧家居設備商Nest Labs

不少人推測,Google肯出如此高價,全因這樁交易一併轉移了Nest創辦人、前蘋果老將及iPod之父法戴爾(Tony Fardell),以及一百多個前蘋果工程師身上的蘋果DNA

而「台灣版的法戴爾」,自然是宏達電前創意長陸學森了。

設計師背景的他,曾是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的左右手;在二○一一年離開老東家後,他受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資助,在距離宏達電新店總部不遠處創立睿能創意。據知情人士指出,將推出「顛覆既有產品」的電動摩托車。已有樣品在龜山廠測試中。

脫掉金手銬,科技新貴鬥陣行

睿能創意在陸學森掌舵下,已成為宏達電員工鬥陣創業的主要去處,已有數十位報到,連兩位前任研發副總林奇源與洪煌城都已加入。

而陸學森好友,前宏達電財務長、現任華新麗華財務長鄭慧明也出任董事,可見陣容堅強。

另一個宏達電員工的熱門去處,竟是著名網路創投——之初創投的創業育成班。

在這台灣版的創業加速器,入選創業團隊經過幾個月的集中培訓、交流,大幅增加創業成功的機會。「你就把它當作創業者的MBA課程,」之初創辦人林之晨簡要解釋。

創業加速器的一項主要功能是「媒合」,讓進駐的優秀團隊,得到有興趣的大金主青睞,例如華威創投﹑國泰集團注入資金,讓新創公司「加速」成長。林之晨表示,最近三屆育成班,大概有七、八家創業團隊出自宏達電,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

其中最資深、職位最高的是四十三歲的柯智文。他是台大電機碩士,在宏達電研發處長任內離職。

他是業界赫赫有名的無線通訊系統高手,HTC One即是他的代表作。

陸學森團隊也曾邀他加入,但遭到婉拒。柯智文認為,電動機車不是個令人興奮的新產品,「我想做的,是創造全新產品類別與市場。」他的第一個產品,叫「Bill Master」(節電專家),外觀看來像是大顆的轉接插頭,簡潔、時尚的設計,簡直可以直接擺在蘋果專賣店裡出售。

節電專家的真正本領,是可以無線連接智慧型手機,記錄、分析家中電器使用狀況,於適當時間斷電,需要用時再自動開啟,藉以省電。

柯智文舉例,目前家庭普遍使用的數位電視機上盒,即使進入休眠模式仍十分耗電。

結合節電專家,可依用戶手機的藍芽無線訊號判斷位置,一旦離開家門,會自動關機以節電,回家後又自動啟動。這項產品預計今年第二季上市。

柯智文將當今最熱門的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家庭生活,概念與Nest旗下產品如出一輒。

柯智文承認,Nest的確是他觀察已久的業界標竿,「我們做軟硬整合的,基本上都在看它。」

老鳥出手,網路創業重新洗牌

從二○○七年金融風暴之後,台灣科技業便陷入成長減緩,從業人員所得驟減的結構性危機。不少科技菁英開始尋找出路,創業逐漸成為主流選項之一。

林之晨觀察到,大約從三年前開始,前來參加創業培訓選拔的「科技老鳥」快速增加,平均大概有三到四成的申請者,來自宏達電、鴻海等「傳統科技大廠」,工作年資在三到十年之間。

這些見過世面的資深科技人,相當程度改變了台灣網路創業的風貌。

諸如柯智文此類科技菁英,早就習慣與世界大廠高階主管打交道;他們一站出去,外界對網路創業,淨是「毛頭小子說大話」的刻板印象,自是大為改觀。

林之晨進一步分析,「科技老鳥」的共同特色,是口袋較深,較有國際觀,而且創業題目也比較「大氣」。

因此,「我們最近開始主打老鳥,」他說,「因為他們比較有開疆闢土的能力。」

長期擔任國科會顧問,為台灣科技業獻策的聯訊創投總經理鄭志凱,也認同林之晨的看法,「這些人挺適合台灣下一波的新科技產業。」

軟硬兼施,賣民生科技最賺

當前的美國矽谷,除了社群網路之外,「硬體復興」是另一重大趨勢。前述的Nest、鴻海投資的極限運動相機品牌GoPro、火紅的電動車特斯拉等,均屬於此類別。

新一代的硬體品牌,核心技術均是軟體能力。例如,特斯拉的關鍵技術不是生產電池,而是一套管理蓄電池的複雜軟體。

台大副校長、電機系教授陳良基認為,「軟硬整合」能建立在台灣既有的製造業優勢之上,才是新創公司最該走的方向。

眼見許多年薪千萬的科技新貴紛紛創業,「我覺得這個世代,有機會做領導全球的創新,」陳良基說。

過去十多年間,台灣科技業藉著傲視所有行業的高薪,幾乎將整個世代台灣的優秀人才席捲一空。如今,「科技新貴」的光環不再,「金手銬」也宣告鬆脫。我們正目擊一場規模空前巨大的人力「再平衡」。

當這批世界級的技術人才,注意焦點不再是替手機韌體除錯、為半導體製程提高良率,而真正轉移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台灣科技業會發生什麼新鮮事?會不會像諾基亞倒下的芬蘭一樣,以創造憤怒鳥的Rovio為首的大批新創公司湧現,迅速重寫國家的產業版圖?台灣科技業的創新變局,值得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