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
浪跡洋場
摘錄自:大都會文化‧時事歷史報 電子報
- 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2014/2/12
★★浪跡洋場★★
虞洽卿曾三次施恩於蔣介石,後來的回報,自然頗為豐厚。
◆上海商會的頭臉人物◆
近代以來,隨著徽商的沒落,晉商的回歸,浙商異軍突起,顯示出他們與生俱來的經營能力:頭腦活絡,精明能幹,善於捕捉商機,相互提攜,成為商界一支重要的力量,代表人物,當屬浪跡十里洋場的虞洽卿。
舊上海有三大名人,虞洽卿為其中之一。虞洽卿名和德,人稱「阿德哥」,字洽卿,浙江鎮海人,1867年生。15歲赤手空拳到上海打拼,從身無分文的小學徒,到數十年後搖身一變,成為腰纏萬貫的大富翁,在商界、實業界、金融界頭銜無數,聲名顯赫於上海灘。
1936年虞洽卿70周歲時,工部局將橫貫市中心的南北通衢大道、寧波旅滬同鄉會所在的西藏路,正式改名為虞洽卿路,並舉行了隆重的慶典儀式。在當年外國人統治的租界內,能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路名,不失為一件大事。由此可見虞洽卿當時的地位。
虞洽卿的人生軌跡多有起伏轉折,身為一個典型的商人,亦深深捲入社會政治活動中。
1898年四明公所事件中,他鼓動洗衣業工人拒絕為法國人服務,事後,虞洽卿獲得了寧波同鄉的信任,被選為四明公所會董。1905 年上海發生大鬧會審公堂案,虞洽卿作為知名人士積極參加了調停活動。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虞洽卿,漸漸地成為滬上婦幼皆知的大名人。
1913年春天,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殺,孫中山等發起反袁的「二次革命」。當陳其美攻打上海製造局時,以虞洽卿為代表的上海商會發出公函,表示「無論何方先啟釁端,是與人民為敵,人民即視為亂黨」。一言以蔽之,不管是非如何,就是反對動兵。當時全國各地的商會除了安徽蕪湖商務總會外,幾乎都倒向了袁,連國民黨能控制的省份也不例外。而在辛亥革命時期,上海商會出錢、出力,曾經熱情地支持革命,共同推倒清廷。其前後表現,大相徑庭,判若兩人。
當年7月21日,作為上海商會的頭臉人物,虞洽卿發電報給浙江都督朱瑞,要求他不要倒向反袁陣營。9月,上海反袁軍已失敗,做過紹興都督的王金髮等人策動浙江軍隊反袁,虞洽卿擔心「浙東一動,浙西難保」,計畫集資15000元,前去犒勞軍隊,「消其異志」。國民黨人對他恨之入骨,曾在他家放炸彈,他則聲明自己不過是商人,「只自經商,並無黨見」。犒軍一事「雖有其說,但無其事」。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虞洽卿在《申報》公開宣告:「國民之愛國,誰人不宜,誰時不宜,惟此時非急起救國不可。」他聯合同鄉商人宋漢章等發起愛國儲金活動,計畫在6個月內儲足5000萬元,用來建造兵工廠,添募陸軍,整頓海軍,或者提倡實業。
從「二次革命」到袁氏稱帝,不過兩年多時間,虞洽卿的態度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這是袁氏未曾料到的。
抗戰爆發後,民族危機日甚,各階層人民都紛起抗日,匯入到時代的潮流中。身為上海市商會會長、寧波同鄉會會長等職的虞洽卿當仁不讓,積極參與援助海外華僑組織、宣布對日經濟絕交、組織抵制日貨、救濟難民等活動,為抗日救亡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上海淪陷時期,在惡劣的環境中,在日偽的威脅下,他拒絕拉攏出任偽職,發電擁護國民政府,支持政府抗,保持了民族氣節。1940年秋,他離開上海去重慶,1945年4月26日患病去世。
◆投桃報李◆
虞洽卿與蔣介石的關係非同一般,他們初次相見於滬軍都督陳其美處,二次相見卻是在陳其美慘遭殺害後祭奠的靈堂裡,第三次則是蔣隨孫中山到上海和虞洽卿商談創辦交易所為革命籌集經費之時。虞洽卿雖然與蔣三次相見匆匆,但給蔣留下了深刻印象。虞洽卿是商人,但他亦有政治頭腦,他在投資經商的同時,亦注重對人的感情投資。虞洽卿曾三次施恩於蔣介石,後來的回報,自然頗為豐厚。
首先是難中相助,收留老蔣。1920年秋,蔣介石持孫中山的親筆信到上海找到虞洽卿。虞二話沒說,把他安排在交易所,在經紀人陳果夫的旗下做助理經紀人。蔣是將才,不善經紀,加之陳果夫乃陳其美之侄,而蔣與陳乃拜把子兄弟,屈就於小輩之下,依蔣個性,決難相處。不久,兩人就鬧翻,蔣甩手不幹了。
其二助蔣入青紅幫。蔣介石一時無事可做,但他又耐不住寂寞,希望虞洽卿能幫他一把,投到青紅幫大老黃金榮的門下。虞洽卿看中蔣的政治潛力,滿口答應。虞洽卿親自充當說客,憑藉他的面子,黃金榮在不知蔣為何人的情況下,破例應允收徒,連入幫的費用也未笑納。
第三是助蔣脫厄。入幫後,與想像中有很大差距,蔣介石鬱鬱不得志,開始胡來。黃金榮知道後大怒,要按幫規處罰。虞洽卿趕忙替蔣介石求情,說了許多好話,言下之意,蔣絕非等閒之輩,假以時日,必成大器。衝著虞洽卿的面子和這番話,黃金榮也就不再追究。由於這層關係,日後在四一二政變中,虞洽卿替蔣介石出錢出力,充當先鋒。而蔣介石亦投桃報李,一直禮遇於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