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力亞太顧問公司董事會主席暨執行長龔炳然 網狀職涯發展 打造精英生產線
摘錄自:能力雜誌電子報
2014/1/2
口述/龔炳然 採訪撰文/黃麗秋
天力亞太提供「全方位人員管理(Integrated People Management Solutions, IPMS)」顧問服務,服務範圍涵蓋18個國家與地區。因職務之便,我經常往返於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為5百強企業提供人才管理的解決方案與服務。
我觀測到由於全球經濟不穩定,企業對人事成本的控制是越來越嚴格了。為了因應市場競爭而採取的精簡人事的作法,往往直接運用「裁員」這種非常手段。根據我們針對大中華地區的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壓力來源」調查結果顯示,排名第1的是生涯發展;排名第2的是工作量;排名第3名的則是與主管關係的和諧度。這3項排名其實是互有關連性與影響。
對於職場人而言,因組織精簡人事而導致工作量暴增,連帶會影響到與雇主之間的信任感與和諧度。當然,員工更容易質疑公司究竟有沒有重視自己的職涯規劃,亦或只是把自己當作生產工具而已。
這種情況讓企業所言之語:「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淪為一種口號。我打個比方好了,通常買賓士、BMW等高級汽車的消費者都知道零件的維修費非常昂貴。因此,開車時會特別的小心謹慎,以避免擦撞造成損壞。其實不光是汽車而已,消費者就連買液晶電視,也會好好愛惜,深怕一不小心弄壞了,又要額外支出一筆開銷。但依據我的觀測,有些華人企業對人才卻不是以愛護或珍惜態度來對待,而是用「功利」的方式來看待員工,高階主管以軍隊管理的方式來推動策略。我就曾聽聞在中國的工廠,員工上班時,彼此是不能說話的,而且員工發生問題,只要與目標無關、只要是不能提高生產力的就不用理會與關心。我覺得這是把員工當作工具或是產品,沒有利用的價值就可以捨棄的態度。因此,在中國內陸的企業,便發生了企業因應生產環境改變,而決定關廠以轉移生產基地時,員工因不滿廠方所提供的資遣條件,而集體暴動的事件。
組織腰力「工作馬」信任危機
除了上述某些企業對人才管理,在心態上有所偏頗外。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企業資源分配不均,太過於將資源集中在少數所謂「明星員工」(Star)的身上,容易造成其他類型員工的不滿,弱化整體的效率。根據我們的輔導經驗,若以績效(Performance)與潛力(Potential)作為縱軸與橫軸座標,可以將組織中的員工區分為第1種類型:高績效/高潛力的明星;第2種類型:高績效/低潛力的工作馬(也可說是千里馬,Work Horse);第3種類型:高潛力/低績效的問題小孩(Problem Child);第4種類型:績效與潛力都低的枯木(Deadwood)。我經常問企業主管一個問題是,當自己手邊掌握的教育訓練資源只有1 個名額,會傾向給上述4 種類型中的哪種類型員工呢?結果我屢試不爽,很多主管都會給明星員工。當然,這不是有絕對是否對錯的問題,而是在形塑公平的組織氛圍上,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紛爭與挑戰。實際上,組織中這4 種類型人數比例是懸殊的,明星員工可能僅占5%,而工作馬類型的員工比例卻高達60%,甚至更高。當這麼高比例的員工覺得自己不受到重視,未能分享到組織資源,與組織之間僅靠一張「工作契約」來維繫彼此的關係,但他們卻是支撐組織運作順暢的重要力量。企業難道不會感受到急迫性的危機嗎?
先重視「人」再重視「員工」
上述都只是冰山顯露出的一角,隱藏在下面的是東西方企業文化的差異性。Google、HP、IBM等企業珍惜人才,致力要讓員工成為最健康、快樂的用人態度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Google 信奉工作、玩樂以及生活當中處處可見創意,並且認為今日企業所有的成就都歸功於每一個員工的付出。基於此理念,他們鼓勵員工閒暇之餘培養個人嗜好,例如騎單車、養蜜蜂、擲飛盤及跳國標舞。我很贊同Google 高層主管務實地形塑培育出地球上最健康、最快樂員工的企業文化。企業要留住人才,不能只想提供優渥的薪資就好了,更要能照顧他的健康、他的家庭才行,留人才能留心。
我舉個實際的例子,我們服務的顧客有很多是高科技企業。高科技產業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有一天某科技公司的主管憂心忡忡地跑來找我們希望獲得協助。原因是,在他們公司裡一位非常優秀的工程師,原本效率與產值都超越團隊其他人,簡直就像是會下金雞蛋的母雞一般。可是,這位工程師近來卻完全變了個人般,整天無精打采,不僅效率低落,還拖延了計畫。後來,這位主管側面打聽下才了解這位明日之星因工作過於忙碌,導致婚姻出狀況,因而一蹶不振。在轉介到天力時,我們不僅要抒解他的情緒,讓他有所宣洩的管道,更需要協助他學習建立工作與生活之間平衡的職涯模式。
我舉這個個案的原因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企業要走出台灣,要西進、要南進、要到全球市場去做生意。類似的人才管理問題會層出不窮,就有可能拖慢企業拓展市場的腳步。
B to B 講究靈活彈性 不在數字上較勁
我還是要再度強調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有些企業經營者所形塑的文化是招募人才進到組織後,就不斷強調努力工作、努力工作、持續努力工作!再藉由分紅、股票、高薪來誘使員工不斷努力工作。在這種文化氛圍下,一旦當企業面臨經營環境不佳,想要啟動組織變革,或者採取精實的做法時,往往第一個阻礙便是員工的抗拒力。他們會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想辦法也要捍衛自己的權力。近年來,我們向顧客倡導在組織裡要建立「B to B」的企業文化與工作價值。B to B也就是Business to Business 的縮寫。主要為回歸到企業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服務顧客;員工是為了提供超乎顧客期望的服務而存在。一旦當顧客不再需要這項服務,員工便要想辦法從公司找資源,來激發其他的顧客服務需求,這般思維會讓員工更有彈性與增加靈活度,企業就不會只能採取裁員等非常手段來因應市場的變動。反而可以藉此打散傳統的金字塔型的組織架構,從思考顧客需求、市場變動等,建立起以任務導向的虛實整合性團隊。這樣的團隊目標很簡單,就是準確地確認出對顧客最有價值的,而不是由組織中生產製造、銷售等部門依照本位主義來判斷對顧客有利的價值。
再者,由顧客來拉動,以暢流方式來提供,把凡是不能產生價值的活動都除去,以達到降低總體的目標成本,進而提升投資報酬率。而且一旦達成目標後,更要能做出新的分析,以確認新的目標成本。就如電影《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中,當有任務時主要的負責人便從人才庫中,挑選在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組成團隊,參與價值創造的工作,等到完成任務後,成員再各自回到所屬的團隊中,接受新技能的再教育或者是更進階的專業。如此,員工就可充分發揮技能,企業也能更有靈活與彈性來應付顧客需求,甚至刺激顧客產生新的需求。
網狀職涯規劃 打造菁英生產線
我要再度提到前述中,天力亞太針對大中華區所做的工作壓力來源的調查結果來說明。當我持續與香港、台灣、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與地區職場人接觸後發覺,越是80、90 年後的職場人不分地區性,最關心問題都是自己的生涯發展,也往往成為工作壓力來源的主要原因。若再進一步的探究原因,對這些新世代而言,有「前景」的職涯會比有「錢景」的職涯,更能吸引他們投效企業,貢獻所學。
因此,企業必須揚棄為員工所規劃的「階梯式」的職涯發展。傳統上,員工的生涯規劃是以職能為主,如研發、銷售、採購等直線向上,以爭取更大的權力,以及更好的待遇。但這種情況下,員工容易沈溺在舒適圈,只會用他們熟悉的標準處理顧客的需求。這是人性,情有可原。
組織要突破這種限制,就要進一步設計出「網狀式」的職涯發展路徑。員工的職涯不會都是一路垂直向上發展,也可能會是做水平的挪移。組織要做的是重新賦予各職位的工作內涵。舉個例子來說,採購人員要結合供應商,確保他們有新技術、設計及生產能力,可以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品管人員則要建立出新的標準,使產品小組能應用,不會有不良品流到顧客手中。透過這種方式,員工所從事的都是價值創造的工作,並且能把其專業透過知識管理方法以及標準化程序,作為培育後進專業人員之用。這即是我們所倡導的B to B 的文化與組織結構,也才能讓企業推動精實人力資源規劃時,不會變成僅在人員數字上增減做差異化比較,陷入「人頭砍完了,整頓部門都完成了」但企業整體效率依舊沒有顯著改善的窘境。
最後,我要懇切地提醒企業主,儘管在不景氣時,啟動組織變革是相對容易達到目的。但員工畢竟不是貨架上的商品,少一個多一個影響不大。相反的,每一個人的身後都是一個家庭,他們同時扮演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的角色,不管採取任何形式的手段來達到精實人力的目的,與員工溝通並且予以感謝有其必要,執行過程中更要細膩地多從「人性」來思考才行。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4年1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